生命在密度而不在長度!

 

他說過--如果我因為某些原因,而不能做某些事--那對我來說--

 

我生命的某些部分如同已經死去了--我們同是水瓶座的人,思考都比較另類吧!

 

(像我就是龜孫女--又怕冷又怕熱--印度,尼泊爾,或是埃及吳哥哭--,非州,哈爾賓--

 

 這種鬼地方我一定不會去找罪受!)

 

人要活在當下,他做這些事時,並沒有因此而走了,而是後來才走的--

 

我想他走得了無遺憾啦!永遠活在每個朋友的心中!

 

當還有夢的時候,就趕快點去圓夢吧!

 

有很多歷史上的英雄豪傑,不也都是這樣創造歷史的嗎?

 











美女請看這篇報導

主旨: 做錯運動,反增心臟負荷,看孫大偉英年早逝有感
收件者:
































做錯運動,反增心臟負荷,看孫大偉英年早逝有感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廣告教父孫大偉曾挑戰鐵人三項,赴大陸挑戰單車長征,前天腦溢血逝世,各界震驚。許多民眾看不斷詢問「為什麼有運動還會中風?」台大內科教授黃瑞仁表示,做錯運動反而會增加心臟負荷。





     黃瑞仁說,有人很努力的運動,還是罹患心血管疾病,這是基因體質的關係,心臟病有三成是遺傳,七成是後天生活習慣造成。不適當的運動,有時對病患適得其反。



     曾裝過支架的病患須注意運動型態和強度,他提供運動三「不要」原則。第一、不要一大早去運動,因為清晨心肌梗塞發生率最高,應改為傍晚後運動。第二、不要做太劇烈的競賽型運動,鐵人三項或挑戰體能極限的運動都不適合,運動強度以不超過每分鐘心跳一三○為限。第三、不要單獨去運動,最好有家人陪伴。



     黃瑞仁說,運動不當導致猝死的個案比比皆是,他一位病患是網球高手,裝了支架十幾年都沒事,因為個性不服輸,六十幾歲還和友人尬球,日前在網球場上猝死,令人遺憾。



     黃瑞仁指出,九成出血性腦中風和高血壓有關,最近氣溫下降,抽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危險「四大寇」,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應多注意。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說,運動有益心臟健康,但很多人平時完全不運動,卻在周末一時興起劇烈運動,這種周休五日的運動型態比完全不運動更糟糕。



   有人看法:孫大偉英年早逝,天忌英才。事業上很優秀,健康管理卻不及格。台灣男性平均可活到76歲以上,他只活了58歲,照顧自己不夠,把自己的元氣耗盡了。心臟裝支架又導管,卻去玩鐵人運動,好勝乎?不明智也!裝支架6年後就腦溢血,心臟病沒有徹底治癒,只能控制。我們該查查同樣情況者是否普遍如此?支架和導管暫時避免了心肌梗塞,卻總在若干年後導向腦溢血?所以前者只能延命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