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題為〈50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人物〉(The 50 people who matter now)的報導,把YouTube的兩位共同創辦人查德‧赫雷(Chad Hurley)與來自台灣的陳士駿(Steven Chen)列名第28,兩人因2005年2月成立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而上榜,僅一年多時間,網站已擁有4,000萬影音短片,大多為網友自行創作,且每天吸引600萬網友上傳、觀看影片或留言評論。
當然,Business 2.0也指出一個許多人都懷疑的問題:尚未獲利、以及可能有版權紛爭的YouTube能存活多久?不過YouTube公司本身的成敗並非關鍵,即使YouTube明天就消失,其病毒傳播的模式已改寫長久來影片散播的遊戲規則,如同點對點(Peer to Peer, P2P)傳播的「先烈」Napster般,網路上的個人傳播風潮,彷彿多年來被禁錮的精靈,一旦被釋放,想要它再度回到玻璃瓶中,絕非易事!
智慧財產權方面,YouTube試圖擺脫侵犯他人版權的困擾。譬如,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於2005年底本來把YouTube告上法庭,原因有網友上傳該公司「週末夜生活」(Saturday Night Live)節目片段到YouTube,給正不斷力爭上游的YouTube蒙上一層陰影;不過,2006年6月下旬,NBC的態度卻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反而和YouTube達成協議,願意在YouTube開設「NBC頻道」,每周主動把包括「週末夜生活」在內的幾個節目傳到YouTube上供網友觀看、轉寄。
深究對未來生活造成影響的人物到底有多少,並無太大意義,為Business 2.0認為其中影響力最大,也是在這份名單中列名第一的,並不是什麼大企業老闆或創辦人,而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Business 2.0稱為「你!消費者即創作者」(You! The Consumer As Creator),今日消費者已主宰一切商業活動的方向,他們不僅是消費者、同時也是創作者,消費者不斷在網路創作新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更是網路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顧客至上」、「以客為尊」是老掉牙的廣告行銷詞彙,但沒多少公司真能做到,如今Web 2.0提倡的「消費者創作內容」(Consumer Created Content, CCC),蔚為風潮,成千上萬群眾的「協同智慧」(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成為傳播主角,原本只不過將「顧客至上」、「以客為尊」當成口號,隨便說說的企業,該要覺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