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7,71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KISS RADIO 網路音樂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母親一生中撒的8個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懷疑所有的常識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6.07.10 天氣:
心情:
懷疑所有的常識
首先該做的,就是對自己根深柢固的常識抱持懷疑的態度,並有意識地將這種態度變成習慣。
人類的大腦具有一種機能,在接受到新的刺激與訊息時,能夠用既有的經驗或累積的知識,透過對照的方式加以整合。如果新舊訊息不協調、無法整合,大腦會下意識地排斥、忽略新訊息;或者,會依據既有知識的片段解讀新的事實,結果反而造成錯覺。這是人類為了保持理性,產生的一種自我防衛本能。在這裡,我們不妨將「過去的經驗或累積的知識」,稱之為「常識」或「固定觀念」。
相對於二十世紀的常識,二十一世紀顯然是個常識無用的突變時代。倘若被舊時代的常識束縛住,恐怕連正確解讀新世界瞬間發生的新事物都沒辦法,更別說擁有預見力@引文:了。想要學習二十一世紀的叢林生存法則,首先該做的,就是對自己根深柢固的常識,抱持懷疑的態度,並有意識地將這種態度變成習慣。
例如,一提到日本企業的經營模式,一般人都會想到「資歷升等」、「終身雇用」、「由下往上的民主」、「事前協商」等。但事實顯示,只有部分優秀的公司採用資歷升等或終身雇用。無論二次世界大戰前或戰後,日本企業從未讓這些管理模式變成組織文化,這只是進入經濟高度成長的安定期之後,產生一定秩序而暫時出現的管理方式。
此外,不論是東方或西方的企業,都存在著高壓管理或民主管理兩種對立模式;一味的認為日本企業民主、歐美企業高壓的說法,是一種完全的誤解。君不見那些能登上世界舞台的日本企業,都是由強勢的靈魂人物在引導?其實,日本與歐美管理上最大的差別,只是個人管理風格的不同而已。
這些對日本企業經營的誤解,在那些號稱日本通的經營學者,片面地用一兩個實例證明、解說下,幾乎已經成了刻板印象。偏偏,日本產業界本身和媒體,也不顧周遭的事實,不負責任地把那些歐美權威管理學者取樣說明的例外,當成神話來信仰。
但是,日本自從泡沫經濟之後,景氣一直低迷不振,於是大家又開始讚頌歐美的經營理論和標準,反而視日本的經營模式為重振經濟的絆腳石。
在此狀況下,日本企業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引進與全球標準化有關的新理論,像利益掛帥、重視股東權益、加強董事會權力、政府與民間一體化、解決勞資問題的方法等等。然而,隨著安隆(Enron)和世界通訊(Worldcom)醜聞案的爆發,局勢又像鐘擺一樣盪回頭,日本式經營的優點又再度被強調。
就這樣,對於日、美、歐經營管理的比較、輪流歌頌,戰後的日本已經反覆數次。完全不看實際狀況,只追隨流行的常識人云亦云,將單一現象或例外錯看成現實。
然而,在只有開創者一人才能勝出的世界中,是沒有閒工夫回顧過去的。不論競爭對手是誰,無法看清局勢的人,如何能在競爭中得勝?我們通常會以之前的例子和既有的知識,來解決各種問題。但是,卻沒有人擁有那片無人造訪過的叢林的相關知識。
所謂的知識,是先驅者的研究、經驗,以及嘗試錯誤之後得出的成果。如果想在叢林中歸納出確實的知識,可能要等到叢林都被踏平了,到時恐怕連一點商機的碎片也找不到了。今後的專業人才,應該要對過去的常識存疑,捨棄既有的知識,也就是說要養成「忘記過去所學」(unlearn)的習慣。
對常識存疑,並非只是消極地不採信,而是提出相反的假設,然後重新求證。換句話說,把二十世紀的學習拋諸腦後的過程,是同時破壞舊理論和創造新理論的過程。除了應該仔細分析所謂的常識,也要同樣仔細分析相反的論點。這種思考習慣以及邏輯檢證的能力,才是在新經濟叢林中存活的決定性關鍵。
例如,過去的實例顯示:資本密集產業裡,不同業種的企業要加入經營很難成功;只要無人競爭,就可壟斷市場、維持高價格;稱霸業界的企業,不可能和敵對公司聯手合作。像這樣一味沿用舊常識和判斷方法,已經不合時宜,從一九八○年代開始,日本早就有堆得像山一樣高的實例。
例如,號稱永不沉沒的十三家東京都立銀行,已重新整編成四個金融集團;另一方面,政府打破禁止成立新銀行的規定,發給伊藤榮堂和新力公司銀行執照。以往領導日本經濟的火車頭產業汽車業,也接二連三聘請外籍經營者,並加強本身的製造能力。
正當日本還在緩慢前進時,世界的經濟地圖卻已迅速重整。例如,印度的IT技術人員大量湧進矽谷,威脅到美國技術人員的生存;現在,揚科(Infosys Technologies)、薩提安電腦服務公司(Satyam computer service)、威普羅技術公司(Wipro Technology)、塔塔諮詢(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等印度軟體業者,反倒透過網路提供工作機會給先進國家。
美國企業也開始將部分工作移到印度等國外據點。愛爾蘭則是將性質相同的間接業務或金融業務結合在一起。日本也把資料輸入或諮詢等業務,轉移到鄰近的中國及遠在地球另一側的巴西或澳洲。
不只是和客戶服務等與語言有關的業務,日本的製造業者很早就將生產據點移往中國大陸,即使攸關企業生存的技術研發、設計等業務,也沒有理由一直留在國內做。因為,現在已經不是想留住什麼,就能如願的時代了。白領優於藍領;在大量生產的商業模式中,只要保留高密度技術就可高枕無憂的時代,也不復存在。換句話說,無國界經濟輕易擊毀了用過去經驗和常識保護的企業理念。
美國的白領階級對工作機會不斷流失充滿危機意識,日本人又如何?長此以往,日本白領工作中固定的例行性工作,遲早也會打破國界委外承包。到時候,我們的競爭對象就變成其他國家工資和日本藍領階級相近的人了。總而言之,這是個不分國籍,而是靠工資價格來決定在哪裡雇用人力的時代。
如果我們無法在看不見的新大陸中培養出預見力,那麼要確保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也會有困難。因此,必須排除因循前例的態度、懷疑常識的正確性,才能獲得透視變化本質的能力。如果說這才是維繫專業的生命線,一點也不為過。
標籤:
瀏覽次數:
10
人氣指數:
410
累積鼓勵:
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KISS RADIO 網路音樂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母親一生中撒的8個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