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52798
 絢羽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Baby I Love U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當孩子哭泣時,你們做對了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育兒寶典,小心選錯派典!
作者: 絢羽 日期: 2014.03.02  天氣:  心情:

有句俗話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但在少子化、一胎化的社會趨勢之下,大部分孩子都是「老大」,大部分父母都是「照書養」,令人憂心的現象是:許多父母不知道自己選錯書。


美國有關養育孩子的書籍,至少有兩大派典(paradigm):一派傾向行為主義,另一派傾向人本主義與認知心理學。


小兒科醫師所撰寫的養育書籍,特別容易傾向行為主義,可能因為醫師從自然科學出身,比較喜歡行為主義的科學味道(通常標榜「行為科學」),較不熟悉 心理學領域的進展與革命;這類書籍對新生兒照顧者的勸告通常是:「照表操課,嬰兒哭的時候,如果不是餵奶時間,最好不要理他。否則,他的哭泣行為得到增 強,以後會更愛哭。」這是假定照顧者為控制者,透過阻塞獎勵,削弱嬰兒的哭泣行為。


有些書籍更激烈,把嬰兒想像得很邪惡,會警告照顧者說:「如果嬰兒一哭你就反應,他將很快學會用哭來控制你。」設想父母也可能變成被控制者,親子之間變成一種爭奪控制權的戰場。


另一派傾向人本或認知的養育觀念則認為:健康的嬰兒都是良善而知足的,他們不會無緣無故的哭,他們會哭,通常都是因為有不舒服的狀況或需求產生,例如尿布溼了、肚子餓了、腹部脹氣等,而哭是他們唯一能使用的語言。


如果照顧者都不反應,久了之後嬰兒將會學得無助感,他會發現哭是沒用的,環境是無法控制的。


他的確可能停止哭泣,但他也會放棄解決問題的努力,變得疏離而不安,難以和照顧者建立信任感與親密感。所以,嬰兒哭的時候,照顧者應儘速反應,至少應先確認其身體或周遭狀況是否正常,讓嬰兒感到安全且有人陪伴。


健康的嬰兒根本不喜歡哭,他若喜歡哭,通常不是因為你的增強,而是因為他有不舒服的地方;智慧的照顧者不是照書本建議的模式反應,而是有能力找出嬰兒不舒服的原因加以排除;一旦正確排除起因,他就會滿足的入睡或自主的玩耍,絕不會時時刻刻想要黏著照顧者。


嬰兒月數漸增,當然會增加與照顧者互動的頻率,但黏著照顧者不放的孩子,通常不是因為他想和照顧者更親密,而是因為他安全感不足,對照顧者或環境沒有信心。


測測看:孩子是否有安全依附感


照顧者如何知道孩子對自己是否具有安全的依附感?當孩子會爬的時候,你可以帶他到一個陌生而新鮮的遊戲空間,看他探索三分鐘;然後離開他,讓他和一個他不認識的人相處三分鐘,再回來陪他三分鐘;之後再留他獨處三分鐘,最後又回來接他。


如果孩子會以你為基地,在你視線可及的範圍內高興的探索新環境(如玩具),嘗試和陌生人互動;你離開後他會尋找你,知道你在某地不會跑遠,他可能哭或不哭,但發現你回來時都會快樂迎接你,很容易被安撫並回頭繼續探索,那麼,恭喜你,他頗有安全的依附感。


如果孩子毫不猶豫的離開你去探索環境,但遊玩時很少分享感情,即使你不在時他都會親近陌生人;你第一次回來時他可能既想趨前迎接又想避開,你第二次回來時他可能忽略了或甚至避開視線,那麼,這是一種警訊,他的依附感是既焦慮又逃避。


如果孩子緊緊黏住你不肯探索新環境,高度警覺陌生人,很少分享感情;你離開後他很不高興或哭個不停,你回來後他被動等待而不會趨前擁抱,繼續哭個不 停,既想接觸又想抗拒,他可能拳打、腳踢、尖叫、拒絕玩具,那麼,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警訊,他的依附感是既焦慮又抗拒,充滿矛盾的情緒。


幼年依附型態對孩子往後的心理健康、人際關係、生活適應等層面,都有深遠的影響。當然,哭的意義隨年齡而不同。對新生兒而言,哭是他唯一的語言,照顧者要謹慎偵測起因,儘速正確反應。輕易迷信寶典,小心選錯派典!

標籤:
瀏覽次數:127    人氣指數:927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Baby I Love U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當孩子哭泣時,你們做對了嗎?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