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節的由來有數種傳 說,一是源自紀念中國古代投水自殺的楚國 詩人屈原,用竹葉包紮米飯為粽子投入水中 祭拜他而來!
二是為紀念中國東漢時代的孝 女曹娥,因他父親溺江而亡,曹娥沿江號哭 尋覓父屍達十七日而不得,遂投江自殺,五 天之後適為五月五日,父女相擁的屍體浮出 水面,民眾感念其孝行而祭之!
三為中國春秋時代的吳國名臣伍子胥幫助吳國攻打越國 大勝,他主戰以滅越國,吳王不聽反命他自 殺,屍體在五月五日被投入江中,後人乃在 這天紀念伍子胥。
這些傳說還是以屈原的故事流傳比較廣,
台北市士林區的洲美里就有一座屈原宮主
祀屈原,端午節前後前往祭拜的信徒相當多。
總之五日節與江河有密切關 係,划龍舟比賽成為最重要的水上活動,包 粽子是應節的食物,還有一些驅邪求福的行 事,這一天也是詩人節,傳統詩人會再在這 天集會吟詩慶祝,是台灣一年當中相當熱鬧 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