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43671
 長空孤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有空再愛妳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怨、無悔的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做個真正的貴人
作者: 長空孤鷹 日期: 2008.11.14  天氣:  心情:

■ 聖嚴法師
在日常生活裡,大家都希望遇到貴人,盼望能有貴人相助。
不過有些人在獲得別人援助時,
卻常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埋怨對方:
「你只幫了一點忙是不夠的,應該繼續幫下去才對!」
更有甚者,貴人已經出現在眼前了,卻還有眼不識泰山,認為對方多管閒事。
如果遇到存有這種心態的人,
就像「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呂洞賓因為好心,拿了一些食物餵狗,
結果這隻狗不但不感激,還反咬他一口。
社會上這種情況其實很多,
你幫了對方的忙,他不但不知道感恩,
甚至怪你多事,這種人不管你再怎麼善待他,
他就是不滿意,可能還會反過頭來恩將仇報。
遇到這種事,實在讓人心裡很難平衡,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因此,曾經有一位居士告訴我:

「好人難做,善門難開。
所以,要做小好人,不能做大好人;
要做小好事,不能做大好事;
要開小善門,不能開大善門。」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
「當一個人飢餓的時候,你給他一斤米,讓他拿回家煮飯,
他會非常感激,因為缺了這一碗飯,他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但如果你把沒飯吃的人養在家裡,天天給他飯吃,
當你請他幫忙做事的時候,他可能就會起反感:
『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吃你幾口飯而已,你把我當成什麼了?』
漸漸的,這種心理上的矛盾、衝突就會出現。」

這位居士的說法很有意思,道理好像是對的,但其實並不正確。

例如,只要有人知道法鼓山在做救濟工作,
就會陸陸續續上門來,希望我們給他金錢、物資,
如果覺得我們給得不夠,就會大聲吵罵:
「佛門應該大慈大悲,你們怎麼那麼不慈悲?」
因此就有人認為,如果我們從來不做慈善工作,
就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來罵我們、求我們了。

但是人與人之間一定是要互助合作的,
當自己有資源、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盡量幫助別人,
至於別人是不是把你當貴人,並不重要。
雖然可能會有一些後遺症,
可是既然要做善事、開善門、做別人的貴人,就不應該計較,
也不應該在做了好事以後,希望得到別人的感謝。
做好事只是單純因為自己「願意」這麼做,
當對方得到幫助,自己覺得很歡喜,這就是幫助別人所得到的回饋,
至於將來別人會怎麼批評、對待自己,都不必太在乎。
所以,如果想當別人真正的貴人,
能做到的事就應該盡量做,
他人的批評、毀謗、過分要求,不需要放在心上。
因為不管別人怎麼罵,那都是他的事,與自己無關;
如果自己不該挨罵而挨罵了,那是別人罵錯了,
根本不需要生氣、灰心,只要能奉獻一己之力,就應該感到愉快。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69期》


標籤:
瀏覽次數:40    人氣指數:840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我有空再愛妳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怨、無悔的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