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企業PLM藍圖的診斷與建構實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脈祕技 / 重整人脈地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奇菱科技 躍升奇美下一個金雞母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6.05.11  天氣:  心情:

(圖: 昆明的朋友)

奇菱科技 躍升奇美下一個金雞母

作者:熊毅晰

五年營收成長十倍,奇菱科技如何讓自己成為奇美集團向上攀升的發動機?

「放眼看去,這裡都是我的機會,」車子才剛剛在台南機場前停妥,在奇美集團中身兼奇菱科技和奇美食品董事長的宋光夫,還來不及下車,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脫口而出。

新機會,對已逾六十歲大關的宋光夫來說,特別讓他興奮。做貿易創業起家的宋光夫,說得一口流利英語,因為與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有著深厚的甥舅關係,十七年前被許文龍徵召進入集團後,宋光夫就是奇美實業與美國競爭對手在談判桌上的重要角色。

後來,奇美拿下全球ABS世界第一後,許文龍特地安排宋光夫扛起做塑膠染色的奇菱,和奇美食品的掌舵重責。「沒賺錢沒關係,就是要照顧員工安心退休就好,」宋光夫回憶當時許文龍將兩大事業交付給他時的唯一囑託。

這宗看似無心的人事安排,現在看來實在高招。一向以B to B生意為主的奇美實業,當年實在很難想像將來有一天需要與終端消費者面對面互動,但許文龍卻能在十多年前就預留宋光夫一位大將在此。

在奇美進軍大投資的TFT—LCD面板業後,宋光夫不僅率領奇菱和奇美食品在集團中扮演後勤補給總司令的角色,現在,還是奇美集團與消費者直接溝通時的主力大老。
儘管個頭不高,但在紅潤臉色上經常堆滿笑意的宋光夫,所散發出的獨特的親切感,是拉近「南霸天」奇美與消費者距離的幕後功臣。

「當集團挹注全部的心力在面板的製造量產上時,奇菱有義務在消費者的應用端上出力,」宋光夫說。

跟著宋光夫把鏡頭留在往來人潮日趨洶湧的台灣府城出入口──台南機場,宋光夫的佈局,的確已經讓人對奇美集團印象深刻。

位於台南機場大廳的復興航空接待櫃檯,每一台播放著班機時刻和動態廣告的直立式三十二吋平面液晶顯示器外框底下,大大的藍色「奇美集團贊助」字眼特別顯眼。在大廳另一頭、大億麗緻酒店進駐的西點屋內,奇美食品的鳳梨酥、冷凍食品等禮盒也一應俱全地陳列在裡頭。進入海關內的候機室,每一台旅客們盯著看的液晶電視,也全都標誌著奇美自有品牌「CHI MEI」的顯眼字樣。

「我很少看到像宋董這樣,不斷在想如何為消費者爭取服務的企業家,」復興航空國內營運處台南站督導燕樂升一看到宋光夫出現就先豎起大拇指。當年就是宋光夫透過燕樂升,向復興提議在台南機場的接待櫃檯擺放液晶顯示看板的點子。燕樂升說,復興總部很滿意目前的效果,也對宋光夫透過大方贊助打響企業知名度的做法相當激賞。

集平面顯示器應用之大成

除了耕耘奇美集團在終端消費市場的知名度,宋光夫帶領奇菱在平面顯示器的應用開發上,更是不遺餘力。

奇菱科技從塑膠染色起家,接著做到塑膠射出的模具技術,現在,更是平面顯示器各種應用的搖籃。

四月中,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趁著南下演講的機會,順道拜訪許文龍。結果,許文龍想了又想,自己的事業集團龐大又複雜,該帶李遠哲去哪一間公司參觀呢?

最後,許文龍決定與李遠哲在奇菱碰頭。儘管在充滿歷史風塵的招牌底下,走進的是一間鐵皮屋不斷延伸加蓋的廠房,但奇菱展示的產品,可是讓諾貝爾獎得主都嘖嘖稱奇。
從五十六吋的大型TFT液晶顯示戶外看板、四十七吋的教學用觸控式液晶面板,到二十多吋醫療用的監視器,以及中小尺寸的數位相框、車用螢幕等液晶顯示器產品。

創意、活潑、驚奇,或許是許文龍在奇美實業、奇美電子等旗艦企業外,選擇奇菱做為重量級訪客參觀的主要理由。

帶領傳統前進新產業

根據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在今年初的奇美尾牙晚會中提及,奇美集團去年整體營收高達三千億元,而驅動奇美不斷往上攀升動能的,就是平面液晶顯示器。

從傳統的塑化產業(奇美實業),走向TFT面板的奇美電子,一向致力本土化的奇美,在平面液晶顯示器的佈局日趨縝密,而其中每一家轉投資企業,都有可能像奇菱一樣,未來不只在集團中扮演延伸應用的角色,更有金雞母的潛力,例如剛剛在那斯達克順利掛牌上市的奇景,以每股九美元的實力創下台灣赴那斯達克掛牌的最高價,奇美電子佔奇景約一三.六%的股份。

而未來計劃在台灣掛牌上市的奇菱,目前奇美實業擁有超過四成股權,所以奇菱是被編列在奇美實業的合併報表內。二○○四年,奇菱以九二.四億元的營收,擠入二○○五年《天下雜誌》製造業一千大排行的第一九四名,今年則進步到一七八名。

去年,奇菱由於如火如荼在台灣及中國大陸的寧波擴充背光模組生產線,因此營收成長率稍嫌遲緩,但也有一二三.八五億元的水準。

但若檢視奇菱過去五年的成長力,營收從二○○一年的十二億元,到去年簡直跳了十倍。不過,最令宋光夫驕傲的,除了佔營收約三○%~四○%的背光模組和面板系統組裝外,原本起家的塑膠染色部門,也從一年五億元,做到去年的二十億元。

關鍵,就是在傳統中創新。隨著科技業成為主流,宋光夫也帶領傳統的塑膠染色開拓新客源,從IBM的筆記型電腦機殼,到ViewSonic等監視器的外框塑膠射出與塗裝。

「即便是傳統的員工,也能因為感覺為集團致力的大方向做出貢獻,而不失去信心,」宋光夫說,「千萬不要在企業轉型時,讓傳統員工成為你的累贅。」

對內,隨著集團著力點創新轉型;在外,致力集團產品的妝點功夫。

「我們將自己定位在集團後勤補給的角色,」儼然是奇美「後勤總司令」角色的宋光夫一再強調,唯有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才能在集團資源加持下走出屬於自己的寬闊道路。從研發精密電子到包子,從行銷平面液晶顯示器到鳳梨酥,有人說宋光夫做得有點「雜」,但他卻認為自己再簡單不過,因為,他的工作重點只有一件事,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標籤:
瀏覽次數:10    人氣指數:10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企業PLM藍圖的診斷與建構實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脈祕技 / 重整人脈地圖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