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房市/又一房市多頭指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奇菱科技 躍升奇美下一個金雞母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企業PLM藍圖的診斷與建構實務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6.05.11  天氣:  心情:

(圖: 上海的朋友)

企業PLM藍圖的診斷與建構實務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系統如同貫穿價值鏈的神經網絡,負責將零碎分散於不同系統及流程的產品資訊串聯起來,以簡化價值鏈成員進行協同合作時所面臨的複雜情境,進而協助企業轉變為可以應付外界隨時變化的組織體。

◎ 文/廖志德

獲利是企業生存必要的條件,錢進來的多,出去的少,公司自然就會賺錢,此一賺錢的方程式雖然很容易懂,但是不少經營者卻常常專注在枝微末節、無關緊要的地方猛下功夫,這邊少點一盞燈,那邊樽節文具開支,忙亂了老半天,營運狀況卻未見起色,這是因為企業忽視了驅動獲利的主要關鍵力量。

回到源頭進行歸零思考,才能有效擺脫微利時代的夢魘,所有的利潤驅動力當中,新產品創新將是關鍵中的關鍵,因此,企業想要解決低毛利的現象,非得從產品開發下手不可。

根據IBM的研究指出,率先將新產品投入市場的前兩家公司有機會囊括30%的市場;產品成本當中有70%在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產品在最後測試階段才進行錯誤的修正,其費用將是設計階段的40倍以上。

西元2000年以前,大多數的製造業將改善重點放在生產及物流功能上,當時導入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成為千禧年最熱門的話題,近年來則由於中國大陸的快速興起,留在台灣的企業總部,除了轉型成為全球營運中心之外,同時也必須設法變身為創新、研發及設計中心,在這股產業結構的大換檔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是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系統(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 PLM)將繼ERP之後,成為製造業下一波IT投資的重點。

產業換檔的三種挑戰

正如同所有的暢銷管理概念一樣,PLM的定義也相當的紛雜,我們試著整合各方專家學者的意見,並將其歸納為下列幾個要點:

一、是一種策略性的商業經營模式。
二、管理範疇從產品的概念、設計、生產、使用、維護到回收。
三、可因應及支援產品資訊在產品生命週期內的生成、管理、發放和使用。
四、整合產品、資源和流程等三大要素。
五、促進企業與客戶及合作夥伴間的協同開發。

過去企業把大多數的IT投資耗費在ERP上,運用於PLM的資金相對少很多,現在又因全球化、大量客製化及創新聚焦的三重挑戰,企業勢必加強對於PLM的投資,否則很容易造成研發創新的無效率,甚至於發生各種無法預期的失誤。

首先,對於單點經營的廠商而言,導入PLM的必要性或許不是那麼高,但是對於多點經營的跨國企業,沒有PLM系統如同少一隻手,總會感到礙手礙腳,結果是台北的研發訊息無法與深圳及矽谷同步溝通,最後造成研發進度的不斷修正與延誤,暢通度不足的研發資訊系統,甚至會影響生產線的交貨時間及成本。

產品開發過程中發生工程變更的情況在所難免,分析其發生的原因,最主要來自客戶要求變更產品的功能、規格或外觀,企業如果未能妥善加以回應,可能會導致上市時機延誤、呆廢料庫存、品質不穩定及成本增加等問題。

對於生產工廠分散於全球各地的公司來說,工程變更的複雜度遠勝於單點經營的廠商,多點經營企業為強化其工程變更的回應能力,應該考慮將ERP與PLM進行串聯,當狀況發生時,就可以透過系統來進行工程變更通知,藉以將客戶要求改變後的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 BOM)即時轉送到全球各生產聚點的ERP系統,整個過程要非常的快速而且正確,否則很容易導致買錯零組件的現象,而其所造成的損失少則上百萬,多則上千萬。

其次,大量客製化的成功要件在於快速且彈性的回應市場變化,中國生產力中心(CPC)顧問師陳乃龍表示:「PLM主要功能在提升企業之彈性(Flexibility)及敏捷(Agility)兩項核心能力,從而協助企業輕快地克服市場變化及競爭者之雙重壓力。」同時PLM可以協助企業達成下列四項目標:

一、提升產品及服務之創新速度。
二、降低成本、改善品質及服務、縮短上市時程。
三、確保投資報酬率有效達成。
四、與客戶、供應商及商業夥伴建立起更緊密的協同關係。

貫穿價值鏈的神經網絡

產品開發的工作會跨越組織中不同的部門,其中包括行銷、工程、採購、製造、銷售和服務等單位,PLM就像貫穿價值鏈的神經網絡,負責將零碎分散於不同系統及流程的產品資訊串聯起來,以有效簡化價值鏈成員進行協同合作時所面臨的複雜情境,進而協助企業轉變為可以應付外界隨時變化的組織體,因此,導入PLM已經成為製造產業未來的必修課程,對於企業因應大量客製時代的來臨有相當大的幫助。

尤其在台灣加入WTO後,企業將面臨全球化市場的競爭與挑戰,企業必須要創新才能生存,而創新的首要在產品創新,可斷言的是,在以產品創新為特徵的製造業時代,PLM將是最重要的資訊主幹。

經濟全球化和工業資訊化使製造業的競爭環境、發展模式及活動空間等發生深刻的變化,由於這些變化對製造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企業只有開展協同化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才能達到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加快產品上市時間以及為客戶提供優質創新的產品及服務。

為因應全球化變局的創新推力,以及昂貴的人事成本壓力,多數台商已經朝向「雙研發總部」的組織型態發展,也就是在台灣及大陸兩地同時設立研發單位,甚至大陸研發有逐步取代台灣研發的趨勢。

面對大陸研發所帶來的嚴酷競爭危機,陳乃龍認為台灣研發依然有不少創新的機會,他建議本地的研發單位應該往概念設計及工業設計的上游努力,產品改良的研發工作則轉由大陸研發單位來做。當台灣的研發基地往更高階的方向前進的同時,還要指導大陸的研發人員,讓他們順利地接手原先的工作,然而,雙研發總部的運作模式很容易造成無效率的現象,由於現階段大陸人士依然不能在台工作,所以許多台灣的研發人員經常是半個月在台灣,半個月在大陸,可是天天出差並非從事研發的常態,不但差旅費用所費不貲,而且會打斷研發人員的思緒,嚴重影響研發品質及進度。

妥善規劃的PLM系統正好可以彌補這種缺失,透過系統內建的知識平台,企業可以有效促進全球的產品創新整合,在良好的環境和機制的運作下,兩岸研發團隊可以進行即時的溝通與知識分享。

新的溝通工具包括3D協同平台,其發展已經相當成熟,運用數位化的模擬分析軟體,分散各地的研發人員還是能夠完成精準的交談,如射出成型的模流分析就可以預估空氣及塑膠粒的流動,現階段3D協同平台的準確度已經高達九成以上,可利用來排除困難、節省時間,目前在日本有不少公司採用,但是在台灣引進此系統的企業仍然很少,大部分的公司還是停留在2D的階段,原因是台灣企業對於新工具的接受度過於保守,沒有100%的精確度不敢貿然採用。

PLM導入四階段流程

廠商對於PLM導入的疑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有太多的失敗因素讓系統無法達到所設定投資報酬率目標,使得企業對於PLM是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但是我們不應該因此而躊躇不前,其實只要有秉持正確的導入流程與步驟,就能夠確保PLM導入專案的成功。中國生產力中心針對PLM推動係主張依規劃、設計、建置及營運管控等幾個階段來進行:

一、規劃階段:從願景展開經由PLM專業診斷及策略規劃等產出PLM實施藍圖。

二、設計階段:先建立與策略有效連結之PLM衡量指標(KPI)以達成營運模式創新,再實施流程再設計,營運流程面由產品組合管理、專案整合管理、產品管理等進行再設計,運作流程則對客戶需求管理、協同產品設計、廠商組件管理及產品資料管理、產品知識管理等進行再設計,而工程變更管理及價值鏈協同兩項則須與價值鏈策略作一連結。

三、建置及營運控管階段:協助企業解決方案之專業評估及選擇,於PLM建置之同時,建議企業推動優質設計(DFx)改善方案,以落實績效管理及確保推動效益。

整個導入過程規劃是最重要的階段,如果在這裡出了差錯,後面即使再用心也無法獲得正確的成果,可是這個階段卻是許多企業最容易忽視的,抱持差不多想法的企業依然相當多見,有的公司是直接套用其他公司的做法,卻未能根據自己獨特的研發流程進行系統分析;有的公司是因為忙於生產出貨,以致於無心好好進行規劃;有的公司則是在高階主管急著上線的壓力下,選擇錯誤的PLM系統及輔導廠商,無論是上述那一種狀況,其結果通常不是很樂觀。

良好的PLM規劃藍圖源於公司願景、現況診斷及最佳實務,企業必須分頭從這三個層面來分析,進而匯集出企業未來理想的PLM規劃架構,接著將理想與現況進行比對,才能規劃出最佳的PLM建置策略。

為協助企業進行完善的PLM系統規劃,陳乃龍提出PLM作業診斷模型,讓企業在管理顧問正確的引導下,能夠深度地了解自己現有的研發體系,此一模型提出企業驅動力、協同作業及定義產品需求等11個診斷項目,顧問於進行綜合診斷後會根據其所掌握的現況,分別定出各項目的衡量指標及最佳營運模式,如果有需要還可以與國外資料庫連線,得知企業處於五等級最佳實務的第幾等級,以及最佳實務的做法,藉由與競爭者進行標竿管理及雷達圖的比較,企業還可以設定出未來發展的期望目標。

尚未導入PLM之前,多數企業就設有研發流程,流程都具有管理的功能,可是研發人員經常是在缺乏資訊支援的情況下進行新產品開發,結果研發人員有20%的時間浪費在尋找正確的技術文件版本,更由於沒有同步會簽的機制,使得溝通的即時性及精準度不佳,不但沒有辦法縮短研發時程,更嚴重的是錯誤的研發訊息導致錯誤的研發成果。

客製化陷阱不可不慎

根據Aberdeen公司的分析,企業全面實施PLM後,可節省5至10%的直接材料成本,提高庫存流轉率20至40%,降低開發成本10至20%,進入市場時間加快15至50%,降低用於品質保證方面的費用15至20%,降低製造成本10%,提高生產率25至60%,創新速度增加100至400%,改善產品成功率20至40%。

一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用於研發的成本占產品全生命週期總成本的70%以上,所以降低企業整體成本的主戰場,應該是產品設計到付諸生產之前這一段時間。縱使有這麼多的好處,企業推動PLM卻遭遇到種種的困境,其中最嚴重的應該是研發部門不願意接受PLM,而公司內部的MIS又不懂PLM。因此,為促進PLM的順利推展,有不少公司是由研發部門來負責PLM的導入工作,這些企業於組織內部成立PLM組織,晉用PLM工程師。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客製化,ERP和PLM比較起來,ERP幾乎無需要客製化,PLM則有客製化的需求,然而如果客製化的要求過度,系統導入的成果反而會大打折扣。

企業經常會受限於現有C0至C6的研發流程,企圖用自己的現況來要求軟體公司修改系統,對於這種錯誤的觀點陳乃龍表示並不恰當:「企業選用PLM的時候,其實只要滿足80至90%的功能需求即可,客製化如果超過10%以上,導入的風險就相對提高許多。通常軟體會隨著時間升級,下一代版本將會更加符合公司的要求,一般企業希望PLM能展現自己的獨特性,反而忽略整合資訊、組合管理及專案管理等核心功能,建置PLM時要小心不要被綁死在客製化上,最後卻換來一些無關緊要的系統功能,核心部分可以考慮客製化,其他部分買現成的就可以。」
標籤:
瀏覽次數:15    人氣指數:215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房市/又一房市多頭指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奇菱科技 躍升奇美下一個金雞母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