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90330
 amand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雜誌]《簡單讀懂麥可.波特》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雜誌]不被淘汰的八種能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雜誌]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給
作者: amanda 日期: 2012.10.31  天氣:  心情: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6679&page=1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給年輕人的三個忠告


2012-06-27 天下雜誌 500期 作者:吳怡靜
相關關鍵字: 克里斯汀生,創新者的兩難,破壞式創新,哈佛管理學


「我不是草莓族,我是苦瓜族!」在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批踢踢實業坊、棉花糖樂團、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等團體號召下,舉行「青年,有苦敢言」行動,高喊「吃苦,永不放棄!」面對這些困境,創新大師給「年輕苦瓜族」的3個忠告,不可錯過!
一九九七年,哈佛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出版代表作《創新者的兩難》,以「破壞式創新」理論,奠定了創新大師的地位。

這位身高二○三公分的管理學「巨人」,最近幾年接連生了三場大病(心臟病、中風、淋巴癌)。病癒後的克里斯汀生,看待人生的態度更為積極,也更熱中於幫助別人尋找生命意義。

二○一○年,哈佛商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邀請克里斯汀生,在畢業典禮上致詞,他的講題是「你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勉勵年輕人尋找有意義的人生目標。他以自己為例,大病過後,「我終於了解,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錢,而是每一個我曾接觸過他們人生的人。」

因迴響熱烈,他後來根據這場演講的內容,寫成了同名新書,在今年五月出版。最近,這位誨人不倦的創新大師在媒體訪問中,細談如何應用企管理論,做好人生管理,以及他給年輕人的三大忠告。

我在哈佛教書二十年。每學期的最後一堂課,我總會提出一些個人忠告,告訴學生該怎麼做,才能獲得幸福人生。

但後來我覺得,學生們畢竟跟我不同。所以,六年前開始,我會在最後一堂課,要求學生把學到的理論,拿來好好地分析自己,看他們能不能預測出,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

---p1---

結果發現,「破壞式創新」理論不僅對企業有用,對個人的人生管理,同樣深具啟示。

以我自己的哈佛同班同學為例。我保證,當年,絕沒有人刻意計劃,要跟配偶離婚、跟小孩疏離,甚至鋃鐺入獄。但是,我有很多同學,卻都選擇了「非其本意」(unintended)的人生策略。搞到後來,有些人離婚了好幾次;還有人,像史基林(Jeff Skilling,安隆公司前執行長)成了階下囚。

就跟企業絕不會故意走上失敗一樣,我們都不會刻意走上這種人生。所以就要問,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做出違背初衷的選擇?

追求成就的人為何不快樂

新書裡,我談到了「資源分配問題」:我們都想擁有美滿人生,但很多高成就的人,往往因資源分配出了問題,以至無法實現幸福的人生。

原因就在,這些人都有很強烈的成就動機,每次只要達成了一個目標:推出產品、加薪、升官,就是一種勝利。他們喜歡這種成功的快感,所以會不斷去做同樣的事情。

問題是,這種成就無法帶來持久的幸福。因為,一個人能不能擁有持久的幸福,更重要的因素,是他與家人、好友的關係。只不過,這種長期的關係,很難帶來事業上那種短期的成功快感。

---p2---

譬如,你可能得投入幾十年的工夫,才能雙手叉腰,驕傲地跟配偶說,「我們總算養出了優秀的下一代。」但是,如果你把每天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不去經營這些重要的關係,短期內,你或許不覺得有什麼損失。直到一切都為時已晚:你跟好友再也不連絡、跟配偶走上離婚、跟小孩也愈來愈陌生。

所以,汲汲追求事業成就的人,想要避免這種人生,第一步就要察覺,自己的資源分配是否出了問題。

立志當《華爾街日報》總編

有人問我,怎樣才能找到成功的職業生涯?對有些人來說,這就像搭直達車,他們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一畢業就去做,而且成功了。但是,多數人的職涯發展,往往不會這麼順利,而這也是我的個人經驗。大學教授,是我的第三個職業。

大學時代,我就立志要當《華爾街日報》的總編輯,所以主修經濟,還念了MBA。我向《華爾街日報》申請暑期實習,但始終等不到回覆,讓我非常失望。那時,反而是一家顧問公司給了我機會。

做了五年的企管顧問,朋友邀我跟他一起創業。我們的公司後來成功上市,哪知道,有個股東把股權賣給了創投,創投要用自己的人當CEO。於是,我就失業了。

我當年三十七歲,重回學校念博士,拿到學位後開始教書。我對這份工作全力以赴,也獲得了成功。有時候,你也許該繞道而行,同樣也能找到自己喜歡、又能成功的職業。

---p3---

不過,我永遠都對新機會抱著開放的態度。儘管已經六十歲,我偶爾還是會問自己,要不要再試試,能不能當上《華爾街日報》總編輯!

今天的世界,經濟和科技的變動愈來愈快。我認為,最有辦法在這種環境下存活的,未必是最強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適合這些變動的人。也就是說,最重要的個人競爭優勢,是願意不斷學習,以獲得必要的能力。

許多人在大學裡,習慣聽教授上課,很容易養成「要向最聰明、最有經驗的人學習」的心態。這種心態有個風險:進入社會後,仍然認為只有比他們更聰明的人,才是值得學習的對象。事實上,如果你帶著謙虛的熱誠,向所有人請益求教,你的學習將變得無限寬廣。

給年輕人的三個忠告

很多年輕人面臨畢業後,不曉得該做什麼的煩惱,我有三個忠告。

第一,找出什麼是真正會激勵你的事情。很多人在找工作時,只注重企業管理上所謂的「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薪水有多少、職位有多高等等──這是不夠的。你必須找出自己的心之所嚮,什麼事情可以給你機會去承擔責任、實現有意義的目標,而且讓你每天都樂在其中。

正因為我們一生中,除了休息,大部份的清醒時間,都會花在工作上。所以,找到驅策自己的內在動機,就變得非常重要。別忘了,它也會成為你的優勢:這是你所熱愛的工作,所以,你會做得比別人都好。

---p4---

第二,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但也要為可能的改變,做好準備。人生中,隨時會遇上意外的機會和挑戰,看似波折,但未必不是好事。不要因為你已經做了選擇,而忽略這些新的機會。

最後一個忠告,也是我在每學期最後一堂課,對學生們的期勉:找出你的人生目的是什麼。因為,從你的職業、你的個人生活,到你的志工服務,你未來所做的每件事,都會跟這個問題的答案,密切相關。

這也許是我能給大家最重要的一個忠告。而且我認為,大學時代是釐清人生目的,最好的時刻。我當然知道,你在學校很忙,但如果你以為畢業以後,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這個問題,那你就是瘋了。

---p5---
標籤:
瀏覽次數:58    人氣指數:258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雜誌]《簡單讀懂麥可.波特》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雜誌]不被淘汰的八種能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