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9297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條不同的窄路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往事,也不過一印紅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有父親的晚餐時光
作者: 日期: 2013.08.10  天氣:  心情:
我為你描畫寫詩


天地的面貌  如你的輪廓在美的面前光彩無限
在時間的長河中  在愛的相思裡 是那麼的瞬息萬變
美一忽出現在你面前一忽又是那麼的活靈活現 光焰得讓人不知所措
不論那美的輪廓還是線條都在熠熠閃光裡生輝 就象烙上美麗的紋線
是那麼的美不勝收

我運用手中的畫筆加上我得心應手的詩才在美夢裡為你描畫
就象美麗的你衝破我所有智障的霧靄把美麗的你畫到天上一樣
我把所有的愛都傾瀉在那美麗的畫筆上  你如詩般的燦爛那樣的裸露
在美麗的陶醉裡你如仙女般落點在我的筆端白色的宣紙上美麗的詩畫間

我美麗的你 是你讓我耳濡目染 是你讓我感受你的美麗和情愛
你陶醉在我美麗的詩裡面 就象你走入我的畫中 走入我的心裡面
你在我美麗的畫中鏗鏘的詩裡面是那麼的活靈活現就象你的美懸掛在我的牆上面
一伸手就能夠住你那迷人的色彩就能一覽眾山小把你的愛渲染

色彩的掩體在美麗裡升騰出無窮的詩意和美麗的傳送
象美麗的花萼從那愛的舷窗裡探出美麗的頭
用類似的波光觸鬚點動你那美麗夢幻的海圖
旋轉的美在漩渦的花草上閃現出迷人的波光
在美的折回線上吹笙起美麗的身體浪花
如你潛藏在我的暗礁深處不被觸摸的卵石

面對著那迷人的風景和這般美麗的幻想
我沉醉在清空裡 陶醉在藍天上 夢的海上
我還想為你描畫 而我那紙筆
是你為我收起
到來年我還為你描畫 為你直抒詩意


《河豚》2013-8-8
http://poetry.goodmood.cn/Good.aspx



有父親的晚餐時光


這是一個真實的笑話:
一位朋友因為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到很晚才離開公司,
回到家的時候,三歲的女兒往往都已經就寢了。

早上出門的時候,女兒還沒起床,
或者剛起床還迷迷糊糊的,也很少機會跟女兒講到話。

終於有一天,他可以提早回家,打開門,女兒見到爸爸,
又高興又靦腆地問:
「爸爸!你今天怎麼有空來我家?」

我在facebook上看到同樣是醫師的前同事
和可愛的一歲兒子拍照,那天在醫學會的時候,
當著面稱讚他父子同樂的照片非常溫馨感人。

他看著我,不好意思地坦承:
「其實那些都是假象啦,我小孩在南部給長輩照顧,
一個月才見一次面,他只是不認生,
好相處而已,我懷疑他根本不認識我。」
語氣中透露諸般的無奈。

值得高興的是,他已經開始處理這個問題,
打算全家搬到台北近郊,
結束這段另類「妻離子散」的戲碼。

很多人問我的童年是不是常常見不到忙碌的父親,
答案正好相反。

從我兒時的記憶,一直到現在,
我父親幾乎天天回家吃晚飯。

我們家的晚飯時間就是七點半。
很小的時候,每天到了七點二十左右,
我就站在二樓的陽台,期盼著父親的身影從巷口出現。

一看到那熟悉的咖啡色西裝,
我就又蹦又跳地跑到廚房,
跟母親報告:「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了!」
媽媽就會指示我擺碗筷,然後,父親進門,
我們全家人就坐在餐桌上,一起吃晚餐。

然而,我們家可不像迪士尼的電影一般,
父親會抱起兒子轉圈圈,
又笑又鬧地講述今天發生好玩的事情;
嚴肅的父親,回家最多跟我說聲「哈囉!」
然後就進了主臥室,脫下那身沈重的西裝,
我想也許是害怕把身上的細菌傳給我吧。

餐桌上,我們家是不看電視的,
母親努力地說話,營造其樂融融的氣氛,
而父親只是埋頭吃飯。

說老實話,父親所屬的那個世代,
沒有人在學習怎麼「親子互動」,
他只是努力盡一個父親的本分,
保持每天回家吃晚飯的習慣,
讓自己存在在這個家庭的生活之中。

吃完飯,他洗個澡,就坐在客廳看醫學期刊,
偶爾偶爾,他會跟我下一盤棋,
那天我會開心地不肯上床睡覺,非得三催四請才肯進房。

聽說我小時候曾經哭著跟媽媽說,
我以後「絕對絕對」不要當醫生,
因為當醫生好累,回家都沒有力氣說話,
而且還要一直看書
(沒有講出來的下一句話是,都沒有時間陪我玩)。

怎知道三十年後,我不只跟父親一樣成為醫生,
還走一樣的小兒感染專科之路。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更細細體會出,
原來當年父親每天回家吃晚飯這件事,
是一個需要堅持的抉擇。

他對家庭的愛,是他每天晚上七點半,
出現在餐桌上的愛,是以行動表示,而非用言語說出口的。

當我與別人分享這段經歷的時候,
才赫然發現,童年時與家人的晚餐時間,原來是這麼的可貴。

這幾年有很多的愛家機構,
竭力呼籲父親不能在孩子的童年缺席。

有一個網站鉅細靡遺地列出有關「父親缺席」的家庭,
對下一代可能造成的影響之研究,
包括情緒問題、憂鬱、犯罪、酗酒、自殺傾向,
洋洋灑灑列了近一百條!

親子雜誌也諄諄告誡父親要投入家裡與孩子相處,
給予父親的任務包括玩遊戲、冒險、給予知識等等,
我相信大部分的父親看了,
心裡必然不能同意更多(cannot agree more),
但真正要執行起來,卻是欲振乏力,心有餘而力不足。

其實,不用自己欺騙自己,根據我門診的經驗,
不要說缺席的父親,在雙薪家庭的壓力之下,
孩子的童年根本連母親都常常缺席。

也許我們不要好高騖遠,先從每天回家吃晚飯做起。

我有一對醫師夫婦的朋友,因為工作時間偏晚,
所以他們每天一定全家人一起吃一頓宵夜。
在這一餐宵夜裡,妻子用愛心準備好吃的點心,
孩子邊吃邊玩,
夫妻倆則在這個時刻分享彼此工作上的壓力與樂趣。

其實不見得要跟孩子說什麼話,就像我父親一樣,
就只是陪伴著,我就可以感受到,
原來我母親是不孤單的,我父親也是不孤單的,
他們擁有彼此,而我擁有著他們。

本文摘錄自:《身教:黃富源.黃瑽寧這對醫生父子》
https://www.facebook.com/bookclub.tw?fref=ts

標籤:
瀏覽次數:98    人氣指數:2298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條不同的窄路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往事,也不過一印紅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