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66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視孤獨為伴侶,留風光當過客。4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視孤獨為伴侶,留風光當過客。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視孤獨為伴侶,留風光當過客。3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09.07.28 天氣:
心情:
能夠把孤獨當伴侶,這時心裡面會慢慢汰渙出那一種「清心寡慾」,因為「清心寡慾」,才發覺到做人的尊嚴一直站起來。就是因為自己本身的慾望很重,所以才發現在跟別人做比較,這一股比較,比來比去,沒有辦法比出輸贏,甚至都是比輸的時候,往後走的路就會開始沮喪,人一到沮喪的時候,輕視的反射做用最直接,就像一個溺水的人,很希望抓到一塊木頭,能抓到東西就是最大的期待,但那個是亂抓。所以人家才說:「請鬼抓藥單」,就有一些開始就死了。監獄裡面的成效到達了實實在在,驗證了人性心理,連典獄長,都能感覺到那種成績的匪然,這狗是一批一批的進來,犯人的心思一批一批的汰渙,那誰會想到,居然好好的一個人,是被動物教好的。其實不是動物教好的,是引發出犯人內在的清澈跟氣質。是由這個環境跟外在的關係,幫犯人汰渙到清心寡慾,犯人長時間跟沒有任何要求的「朋友」相處,相對的心思就會慢慢的沉澱自己也無所求,慾望就不會感到一直奔騰。「不會奔騰,就能夠視孤獨為伴侶」。人就是因為沒有這種能耐,才會在人世間攪和,才會「聽佛修禪似有悟,滾滾紅塵又現形」,為什麼會「滾滾紅塵又現形」?「就是克制不了內在的慾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戰點。
今天在以未來台灣的社會,形形色色的事項,大家都已經看穿看透了,透過網路、透過電視的視訊、可以結合及時轉播,及時如何....都可以。但是所有眼尖所看到的,想要得到的,包括想去玩的地方,可以透過語言、透過飛機,透過科技的速率,都可以馬上滿足自己內在曾經有的期待。但問題就是:「出去不會 收回來的一大堆」。把所有的「喜、怒、哀、樂、憂、傷、悲」,往外一直拋,丟出去不懂得收回的人,比比皆是,無怪乎覺得自己為什麼難過?這個重點就出來了。一個被判死刑跟無期徒刑,被關在監牢裡的,都是獨居房,不可能兩個人住在一起,在獨居房一個人,又沒有人跟犯人講話,每天所過的日子,就是這樣固定的,很像在操課一樣,根本不敢期待。要關出去時,就像有一個死刑犯,作了假釋,他三十幾歲就進去關,關了四十年了。其中還有人案子還一直打官司,有一個定案了,是無期徒刑,後面還有死刑跟著的犯人。所以在這裡面,會發覺到一個人後面根本沒有期待時,叫他如何修持?叫他如何看透?教他什麼叫智慧?根本想都沒想過。今天被打掉了或死掉了,還是被執行死刑了。下輩子來的根氣還是一致,就是說:「抱著上輩子的根氣,一直守在我執。」那這樣子走過來,當然這輩子所有日子都過的很難過。那些過程,會將人的心思迷惘,也就是會讓現在每一個眾生百姓難過的。但那些曾經難過的以經關在裡面了,但他們也是最快得救的,因為他們的環境最險惡、最無情,那種環境跟本不可能給人任何的憐憫,那個環境是將人變成心裡的桎梏,但沒想到,他們跟一個不會講話的動物裡面得到啟發,原來他們得到最後的啟事就是:「跟一個沒有慾望的動物相處,才能夠得到快樂。」這是他們最大的感觸。犯人沒有什麼慾望,只要三餐飯飽就好了,但也跟狗長時間的相處,沒想到救的卻是犯人自己。但狗也變得很馴服,因為主人也是在孤獨中,這兩者之間的競合,就衍生出人類另外一種面面觀。
但是在外沒有辦法,大家今天要面臨的居家生活、夫妻之間彼此相處的臉色、要面臨在工作職場,每一個人的高低比較、逢年過節時,親朋好友,六等親之內,回鄉時的財富比較。大家都要面臨很多東西在內心的不舒服,這些東西壅壅塞塞的,來到人世間在心裡面的不舒服,陪著自己一起走,自己不了解,甩開才是真正的安寧,因為甩開時,不接受這種語言、不看待這種事項、不覺得有這種觀感、所做的事是給天看。這時才會有得到那一種「孤獨的享受」。
由於,人的眼睛所睜出去,看到的都是做給人看,因為在意哪一個人講了哪一句話、在意一個人看的動作、在意哪個人的眼神、在意自己本身比較的高低,所以這樣子就把自己變的忿忿不平。雜亂無章,當然心神就沒有辦法汰換到那一種寧靜感,沒有寧靜時,怎麼能夠耐得住所謂的「孤獨」?那是無助。最後再沒有辦法突破時,「憂鬱症」就出來了,「躁鬱」、「憂鬱」症,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不是從哪裡開始的。從外在環境不懂得控守,內在心思不懂得調整,自己看待事情時,又是這麼著相,相對的也就把很多事物,拋於在對眾人的、大多數人一起的,同樣的方向的追尋,追到最後有前有後、有高有低、有胖有瘦,這時心思裡面沒有辦法汰渙出「清心寡慾」,那「躁鬱」就跟著往上湧現,一湧現,就會睡眠不足,很多事物的狀況就會開始打轉,這時又要開始靠安眠藥,又要靠很多藥物來處理,等等惡性循環。其實這只是一個環扣沒扣好而已,這個環扣就是「孤獨」,不是孤僻,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部都關在家裡叫孤獨,又不是發瘋。是來自於「這一份孤獨,是一個上乘心法」,也就是「我」今天要回到,那一個最重要的角度點─「不生不滅」。
生滅之感,都沒有時,那就是「孤獨」,那種孤獨感,就是「聖賢的事業」。當人看到外在的事項,已經叨擾不到自己內在的情操時,那就是「不生不滅」。所以人云:「佛陀修法在己心」,就是「孤獨感」,那個孤獨轉回來就是─「不生不滅」。但本身一有生滅之感,就沒有辦法做得到一種「寧靜」,就像是因為這一隻狗不會講話,跟牠相處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都不會有生滅之感,因為自己不會跟牠比,所有會跟人比的東西,在狗的身上找不到。自然的,過去想要湧現出來的東西,會被一個無知的洗刷乾淨,這有人會認為很難做,不會的。「方向對了就可以做」,只是不願意做;是大家有這個「我執」的心,相當沉重,對於大多數的事情,總是感覺到,這些事項根本不是人在修持的時候,應該去了解的,每一個人都要追的聲色犬馬,那才叫人生過的有意義,無怪乎看到社會青少年的暴力案件、很多失散的家庭、很多人自殺....很多人走絕境,屢屢創新高,這到底為什麼?很簡單:「這個專題就定位了很清楚了。」因為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孤獨感。所以一把「孤獨、寂寞當伴侶,那是一個人最高的情操」。人生,要先打好基礎,否則沒有資格─「死亡」。
若沒有孤獨的感覺,千萬不要死,更不要自殺,「自殺,殺不斷命」。那是一個人輪迴的氣相沒有斬斷,不能夠做到孤獨永遠當伴侶時,不可能會蓋棺論定,更不可能入土為安,也不可能在這個地方「有資格去死亡」。因為這是最重要的情操,今天若做不到,有一天在那個地方,沒有辦法修持。沒有身體了,何來能量?根本不可能。「孤獨不是孤僻」,「孤僻是不跟人講話」,「孤僻是....讀小學的時候,跟隔壁的人坐在一起,中間畫一條線,別人不可以跨過來,我不會跨過去」,這叫「孤僻」。今天在這裡,所有的事事項項,在社會都會遇到。教授說過:「不管是家庭生活,父子、子女之間的對應關係,這兩者之間,緊密相連」。但在相連中,有在連又不會黏,不會黏在一起,不黏又有一點關係,彼此之間的關懷,心裡面有一種感受:「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業障個人了」。 教授能夠做到的事項,是對於某些事情整體性的關心,包括以後騰昇時,如果是長輩,做好最好榜樣當成帶領。但是,每一個在下屬的人,子女是緣也是債,自己不能夠要求他們跟本身都同樣的思想,更不能因為他們的情緒跟情操因素,每天影響到自己的作息,那這一股作息的影響跟心思裡面的影響態度,都會導致以後:是要「走到明心見性」,還是「墮落到混濁不堪」。
今天沒修的人,每項事都插手,可以說:「親戚五十插到到,舞給沒鼎跟沒灶」(閩南語)。同樣意思,什麼事情眼睛一掃,就有意見、眼睛一掃,就要講話、眼睛看到,就代表他是什麼東西。教授說過:「一雙冷眼」。最起碼那種「心如止水」,是最好的修持點。若把這些心思慢慢的理清出一種態度,這時,教授讓大家了解:『這個課題,過去大家常講的:「我有在修了」』,修到那種感覺,可能要耗費一輩子的時空,因為平常在很多時間的過程,人家說:「人不能離群索居」,沒有錯,但是我們這個不能「離群索居」,才能修到「孤獨為伴侶」;今天住在深山,不跟人家相處,一個人住,那個最孤單,不是這個意思。要在人群中一起過,要「不停留一切,但也在一切之中」,這個心思裡面,就是跟所有人相處、跟所有人都在見面、跟所有人都在做事。就像教授現在開很多機構,讓很多人做事,可以一下子面臨多少人的感觸,當大家現在可以一個人感覺,都可以應合教授的談話內容,但是卻不會發覺到大家的心思叨擾到教授,因為大家的見解不一樣。
當時:「有人看到教授當時在總統府面前站一下,就有人有意見了,就有人說教授不中道了。」那個哪叫中道?中道可能有人不理解,中道的意思,「中道不是中立」。「中立是自私自利」,像瑞士一樣叫「中立」。中道是說「看到哪些事情,值得就援、值得安慰,救苦尋聲,哪裡有苦難,就挺身而出,不畏懼個人生死榮辱,能馬上介入,介入之後,就不會在那裡,馬上脫身出來。」但是不懂的人,就往許多事情撩下去,整個身體栽下去,根本不曉得自己在哪裡了,多數人都是「公親變事主」,本來是跟人講事情,結果自己「配角變主角」,那種人忍不住孤單,什麼事都要往裡面栽。但會做事的人,這個孤獨感,不管何時都有。就跟剛剛一樣沒有發生任何事,這種就是孤獨感,為什麼要攬全部的事放在心裡?這樣永遠也無法孤獨。
「孤獨」不是只有一個人,是在人群裡,有能力握控自己心思的收放,在收放中,有中道思想,能在這個地方了解大家的需要。在需要「不投資任何七情六慾」,只是當成「救苦尋聲」,這時,就是:「發出一種慈悲心」,來滿足自己的孤獨感,這樣大家可以理解了,當發出的「慈悲心」,都對於周邊所有事情的 救援,要認為理所當然,那是一種做人的跟本,出去以後就要忘記去哪個地方了,不要去追蹤,因為這是一片心意,收得回來,就是「瀟灑走一回」。
一個不瀟灑的人,罣礙一大堆,這樣才會沒辦法瀟灑走一回。所以瀟灑的人,就是孤獨在「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大家都懂這句話。今天教授才常講一句話,教授的母親也明白,她老人家也不避諱,說:「我若走了不要哭」,哭的話,佛祖不會來接引,或是哭的時候,在世的親人會痛苦,當然這是大家要了解 的,這一點就是說:「未知生,焉知死」,「生是一種孤獨感,死一定是孤獨走」。
所以孤獨,並不是一個人叫孤獨,大家把這種觀念徹底打破,以後就不會發覺到一個人,在那個地方顧影自憐了。反而會發覺到很充沛,會感覺到很紮實,過的很有精氣神,因為內在心田抓到指標跟方向感;不會感覺到周遭都沒有什麼親朋好友,沒有任何的人際關係,沒有任何的社會的建樹,發覺到人生走在這一趟很像的寥寥而已,沒什麼大不了,沒什麼造化?錯了。
所有最好的造化是能夠勇於面對前程瞻觀,還沒有看到的路程能瀟灑的提起步伐,慢慢的輕輕徐徐而行,在徐徐而行裡,心裡面感覺到沒有任何落寞,跟這個所謂的寡歡,更沒有感覺到孤獨的感受,只覺得這一個靈魂的乾淨的透澈,原來是「如其本然」叫如來。所以「如來」的意思當然是「孤獨」;誰來過是兩個 一起來的?所以經常說「如來佛」,自己來叫如來,自己來就自己回去。要自己來又要自己回去,這中間所遇到的階段,感覺到會難過、會受到折磨的,是自己的心會覺得酸楚都是自己找的,又沒有人丟給自己,今天才能了解到說,原來解結是這樣子解的。
標籤:
瀏覽次數:
19
人氣指數:
19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視孤獨為伴侶,留風光當過客。4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視孤獨為伴侶,留風光當過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