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76495
 jack 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字成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水果優格+牛初乳鮮蔬沙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口結構失衡經濟成長動力受挫
作者: jack huang 日期: 2010.06.15  天氣:  心情:
人口結構失衡經濟成長動力受挫

 

 國民所得全球第一的瑞士,寧靜的路上,鮮少有兒童的喧鬧聲,往來多是中、老年人牽著愛犬漫步在如畫的湖光山色中,優雅、卻缺乏活力,這是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的典型代表。

 台灣的實質所得與瑞士等歐洲國家仍有三、四倍的差距,但少子化與老化的速度卻絲毫不遜色。少子化與高齡化,不只是社會現象,更令人關注的是,會不會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讓賣「兒童餐」的麥當勞改推「老人餐」,成為拄著拐杖、推著輪椅的銀髮族新的聚會場所?

人口結構失衡經濟成長動力受挫

 台灣近年人口老化及少子化速度,讓政府擔心,雖然忌憚婦女團體反彈,仍呼籲國人要多生孩子,「增產報國」,阻止人口結構失衡。政府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儘管台灣經濟成長率已回升、扶養比率也降到約40%的歷史新低、房地產股市齊漲,但是消費力遠不如預期,讓百貨公司、車商齊嘆氣,原因就是少子化和人口老化。

 數字會說話!2006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已經遽降至20.2萬人,比起20年前的40萬人,整整少了一半,新生兒出生人數快速下降,不僅影響國內生產力,更對國內消費造成衝擊。1980年以前人口增加率約1.9%2%,但到2006年增加率卻跌落至0.38%,現在頂多生二個,更多的是生一個或乾脆不生。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研究,在每人平均消費成長率不變的前提下,2006年台灣平均消費比2000年掉了0.4個百分點,他說:「人口下滑的確減弱民間消費力」。少子化讓消費萎縮,少子化的社會所需要的奶粉、糧食、衣飾與婦產科的需求必然減少,將導致經濟成長動力受挫。

 1980年代以前,國內童裝分店很多,現在台灣領導品牌麗嬰房都到大陸布建據點,因為「大陸每年都可以生出一個台灣的總人口數」,商機無限;而負責迎接新生命的婦產科醫生,部分也因少子化而被迫轉型同樣為女人服務的美容整形科,醫學院學生則視「產科」為畏途,願意入行的人數大幅下降。

 民間消費在1980年代都是雙位數成長,且高於GDP(國內生產毛額)實質成長,但到2000年民間消費即開始如溜滑梯般下跌。消費冷,除人口結構問題外,百萬高消費族群隨產業大量外移大陸,也是原因之一。「很多朋友過去雖然不住在台灣,但兩邊跑,現在卻都住到大陸去了」,自己也經營餐廳的台綜院院長劉泰英日前在一場座談會相當感慨地說。

 雖然無法掌握確切外移的台商人數,不過國人赴大陸旅遊人次,從1998年開始大幅增加,並突破200萬人次,2001年迅速竄升至344萬人次,到2006年已經飆高至434人次,不難想像國內消費人口流失問題的嚴重性。

薪資成長趨緩中產階級逐漸消失

 台灣2000年以後薪資所得一直無法增加,也是消費不振的關鍵,1980年代動輒6%7%的薪資成長幅度,在1990年趨緩,2000年以後更是連續在20042005年出現負成長,口袋的錢沒有增加,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也成為影響民間消費成長的阻力。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表示,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所占比率從1951年的2.45%上升至2006年的9.94%,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口比率上升,會提升我國消費占所得的比率,不過前提是優質的消費。

 梁國源舉日本為例,日本現在蓋醫院很賺錢,很多有錢人投資興建醫院,吸引重病老人住院,等於是一個具有醫療設備的老人院,這可顯示,少子化雖減少了消費的動能,但老人化社會卻帶來消費型態的革命,銀髮照顧產業將是未來消費主流。台灣能否在少子化減少消費動能的情況下,藉由優質的醫療等老人消費模式,提升消費成長率,日本的經驗或許可為參考。

標籤:
瀏覽次數:121    人氣指數:1721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字成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水果優格+牛初乳鮮蔬沙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