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29755
 ㄚ國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美國牛吃玉米不吃草,嚴重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就算動物吃玉米長大,對土地有什
作者: ㄚ國 日期: 2012.04.27  天氣:  心情:
當牲畜離開農場進入集中型動物飼育場後,空出來的土地就用來種玉米,這些玉米迅速占領了動物的領域:牧地、草原甚至穀倉。牲畜會離開農場,是因為農場無法與集中型動物飼育場競爭。飼育場花錢買玉米養牛,比農場種玉米養牛還要便宜。原因很簡單,原物料玉米的價格總是遠低於栽種成本。而當飼育場擴張,吸收了逐漸增加的囤積玉米時,玉米又再次受惠。

集中型動物飼育場把動物集中起來用便宜玉米餵養的經濟邏輯非常難以辯駁,因為這讓原本只有特殊場合才能出現的肉類,變得極便宜且豐富,現在許多美國人三餐都有肉吃。但在廉價肉類背後的生物邏輯則往往不受關注。集中型動物飼育場在短短的歷史中製造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已不成比例,包括水污染、空氣污染、有毒廢棄物、新型的致命病菌。

動物飼育場最讓人驚訝的事,就是把這樣優雅的解決方案分割成兩個新問題:農場的肥料從哪裡來?以及飼育場的污染問題如何解決?所有集中型動物飼育場在生物學上都很荒謬,而牛隻飼育場這種荒謬的飼養則讓難題雪上加霜。在飼育場,歷經天擇而精巧地適應草地生活的動物,被迫適應人類餵食的玉米,付出的代價是犧牲動物的健康、土地的健康,最後是食用者的健康,只因玉米提供了廉價的熱量,而且有大量玉米囤積著需要消耗。所以我決定經由一頭小牛來追蹤工業化玉米的去向,而不去看其他本來就吃穀物的動物(例如雞、豬)。小牛在飼育場中吃著玉米,度過短暫而痛苦的一生,代表著工業思考克服演化邏輯所獲得的最終勝利。(摘自《雜食者的兩難》第四章 飼育場:製造肉類/牛的都會生活)

Q:為什麼玉米會無所不在?

A:美國的超市所提供的廣大多樣性與多種選擇有如一幢富麗堂皇的高大建築,其基石卻異常狹隘,僅由少數幾類植物構築而成,其中最主要的只有一種:玉蜀黍,大多數美國人都稱之為玉米。

人類用玉米把閹牛養大,再切成牛排。人類也用玉米餵食雞、豬、羊、火雞、鯰魚和吳郭魚,甚至包括原本只吃肉的鮭魚,因為人類已經用遺傳方法培育出嚥得下玉米的養殖鮭魚。至於牛奶、乳酪和優格,以往都來自嚼食青草的乳牛,現在這些乳製品基本上都來自荷斯坦種的乳牛,牠們的工作就是住在牛舍中,繫著擠奶器,吃玉米。

如果往加工食品區望去,你會發現玉米以更複雜的形式出現。就拿雞塊來說,提供雞肉的雞隻本身是吃玉米長大的,至於其他成分也離不開玉米:增加黏稠度的玉米澱粉、雞塊外層麵糊中的玉米粉,以及炸雞塊用的玉米油,甚至賦予雞塊「清新」風味的檸檬酸,原料都可能是玉米。
標籤:
瀏覽次數:245    人氣指數:1665    累積鼓勵:7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美國牛吃玉米不吃草,嚴重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