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7,884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443671
長空孤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怨、不悔、不回頭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妳!寂寞嗎?
作者:
長空孤鷹
日期: 2008.02.20 天氣:
心情:
無負擔的情人
她34歲,單身,是外商公司副總裁。網路的世界讓她的夜晚比白天激情精采。直到有一天才發現,原來,自己在兩個世界中,都一樣天真,一樣寂寞。
文/吳婉瑜
2000年12月 Cheers雜誌
我常覺得我活在兩個世界。
白天光鮮耀眼,30幾歲就在外商公司升到副總裁,有自己的辦公室,有房子有車子。
晚上卻很寂寞,一個人住台北,不知道要和什麼樣的人談戀愛,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敢追我,於是我上網。
上網沒人認識我,他們就把我當一般普通女人對待,不會有緊張兮兮的男女關係。在真實世界裡,每次新認識一個男人,他總要在一開場秀出他的工作能力,或是對政治經濟的犀利判斷。我每天上班已經是全副武裝,下班後,我要的只是一個可以讓我笑的男人。
談婚姻太沈重
我30歲之前很想結婚。最後一個男友是大家認為可以匹配我的好學歷、好收入的男人,但是永遠難忘我和他的第一次性經驗,他的不能。我常常作惡夢,有深深的內疚,因為男人的性能力無關身體,八成關係心理狀況,我不知道我哪裡有問題,讓他挫折。
或許;能幹的女人,要的只是一個無負擔的情人,談婚姻太沈重,要找一個比我能幹、又有愛情品質的對象太困難。
第一次和網友見面,是和一個小我8歲的小帥哥見面,我們看電影時,他就捏捏我的臉,摟我看電影,我覺得這樣的關係很輕鬆,而不是民生東路那些穿西裝打領帶的高教育男性,過度慎重,等到要牽我的手,他心裡不知道要想過多少次恰不恰當。愛情夾雜太多社會關係,男人看到的不是我,而是我的職稱與社會地位,我工作越出色,追我的男人就越少。
我同事聽到我和網友見面,非常擔心,第一個反應是,你和那個還在唸書的小男生有什麼心靈共鳴?你做了什麼?
我說我不需要心靈共鳴,他不知道我是誰?我每天的工作都是競爭與壓力,我才了解為什麼有些成就的男人娶的是知識普通、個性溫柔、面貌姣好的女人。有腦袋的女人總是忿忿不平的說,那些男人真膚淺,不懂欣賞有智慧的女人。因為男女不需要知識與能力,而是需要放鬆與溫暖。
我們在車上親吻後,他希望更進一步,我以為我可以,我只是要一個無負擔的情人,他又可愛又溫柔,身材又棒,兩情相悅有何不可?可是我們這一代女人,從小學、國中、高中的老師,還有我們的父母,告訴我的是要保持貞操到婚後,突然要學會享受性自由,當場沒有激情只有害怕,第一個浮上的念頭是,萬一我那個所謂上流菁英的同事與認識我的人,有一天知道我做的事,我怎麼辦?
性自由的遲疑
第二次見網友,他是台大碩士畢業,工作也還不錯,他想找結婚對象,我以為我可以找到相匹配的人,談段正常的感情。
星期天見面時,我穿著是時髦但輕鬆的Toppy,他出現穿著短褲與涼鞋。見面那一霎那,心沈到谷底,因為我又一次看到我要找到喜歡、又能相匹配男人的困境。這男人也不是不好,就是台灣念理工科系男人的典型代表,善良、卻不修邊幅、言語乏味、心靈空虛,只談我聽不懂的技術專有名詞。我忍耐、有禮貌吃完飯立刻告辭,走在台北市擁擠街頭,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上網,我看到是一個寂寞的台北城市,我遇到都是大學教育以上的男女,他們如此寂寞,情慾橫流,許多男人找的就是「無負擔的情人」,問他們為什麼?「工作壓力太大,沒力氣心思再去哄一個嬌滴滴的女朋友,但是希望有偎暖的人。」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在醫院實習的醫生,他小我7歲。他說男人上網的目的,10個有8個是為了性,我才恍然大悟,所謂無負擔的情人、偎暖的人,就是無責任的性關係伴侶,而我想的卻是有感情的男女關係,只是不要婚姻、不要門當戶對、不要社會壓力。看來我這三十幾歲的女人在這網路世界,仍是天真,仍是寂寞。因為網路小男生要的不是關係,而是性。
你,寂寞嗎?
寂寞,是許多年輕上班族的通病。渴望著親密關係的建立,然而一次次和幸福擦身而過,常常就只能在KTV或PUB裡,咀嚼著不知該向誰吐訴的寂寞心情。但是踏入婚姻,就代表你從此告別寂寞?還是你該學會和自己相處,做自己的朋友?中了寂寞病毒的你,該如何從寂寞中,開發自己的生命潛能?
文/蕭西君
2000年10月 Cheers雜誌
她,三十六歲,是個老師,每天下課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未婚的她,買了一幢二十年貸款的公寓,準備臨老時有個安身之處。
他,三十五歲,是銀行的高級主管,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往往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有一個正在交往中的女朋友,但感情很淡,全心放在工作上,有心理準備女友可能提分手。
對於愛情與婚姻,他們都有所期望,可是,年復一年,卻始終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和理由。或者工作太忙、或者個性使然,親密關係似乎遠離了生命的重心。
但是,擁有親密關係,就不寂寞嗎? 她,三十一歲,是自由工作者,結婚多年,「常覺得和先生像是在家裡的兩張傢俱,沒什麼可說,」難以想像當初不顧家人反對結婚的勇敢壯舉。
數字會說話。結婚的人變少,離婚的人變多。根據內政部統計,十年來,台灣地區的結婚率,由民國七十九年的七.一%,降到八十七年的六.七%。同時期,離婚率不降反升,由一.三六%,增加到了二%。 親密關係,在世紀末的此刻,逐漸變調。
寂寞病毒
即便如此,對親密關係的渴求,卻是人的本能。知名社會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指出,人類基本的五大需求中,愛與關懷的需求,是人類存在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位文字工作者說:「現代人真的很寂寞。」
就像他,不斷地在追尋心目中完美的伴侶,每一次一有新機會總會抱著希望。等發現對方不是那一個對的對象時,「那一刻,真的非常寂寞,」他說:「因為害怕這一生都找不到那個伴侶。」
王文華在《蛋白質女孩》書中,描繪都會男子的寂寞。在起起伏伏的情海裡中,最後,他們仍舊找不到一份能填補寂寞的愛情。
美國電視節目《艾莉的異想世界》中,女主角艾莉兼具美貌、金錢與身份地位,極度想結婚,卻總是與美好的姻緣擦身而過。不是對方不夠好,而是艾莉總會發現,對方有著她無法接受的缺點。
事實上,問題不在對方,而是自己。所以,社會中的每一個艾莉,只能繼續不斷地尋尋覓覓。 寂寞成了流行病毒。
只想聽聽人的聲音
現代人的寂寞,其來有自。在後現代的社會中,一切的秩序都被解構。突然之間,過去的規範不再適用,在不確定之中,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
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林以正舉例,祖父母那一代,二十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層的人,早就已經結婚生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該扮演的社會角色。
然而,現在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卻仍然處在摸索期中。
社會的外在變化愈來愈快,競爭愈來愈激烈,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使個人更需要人際網絡的支持。
不幸的是,工業化的社會,卻是前所未有的疏離。人與人間的親密度下降,分享親密的管道也減少。就以家庭為例,根據內政部的統計,由於生育率下降,台灣地區每戶人口數只有三~四人。
獨生子女愈來愈多,寂寞感更難排遣。因此,各種屬於寂寞的產業大行其道。即使颱風天依然人山人海的KTV、午夜過後人群更多的PUB,到處都有人在宣洩著寂寞的情緒。
一位新聞工作者也承認,當他極度寂寞時,甚至會打電話到○二○四交友中心,「只為了聽聽人的聲音,」他說。
最寂寞的是,「每當完成一項很得意的工作時,卻找不到分享的對象,」擔任電腦公司專案管理師的賴柏年說。
「一旦個人內在分享的需要增加,卻無法獲得親密關係時,就會感到寂寞,」林以正解釋。
所謂寂寞,在學理上的定義是,個人實際上所擁有的社會互動,比期望擁有的少。
社會互動,要求的是質,而不是量。就像在辦公室中,人與人的交流戴著面具,談話的內容不外乎公事,即使不斷與人互動,仍然感到寂寞。
婚姻失樂園
感情的分享,最後還是回歸到個人的親密關係上。婚姻,被?#92;多人視為解決寂寞的良藥。可是,更多踏入婚姻中的人卻說:「結了婚更寂寞。」
「當你發現婚姻的品質不如預期,當然寂寞,」林以正回答。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婚姻滿意度會隨著生命事件的發生而下降。
剛結婚時,個人對於婚姻的滿意度最高;一年後,滿意度逐漸下滑。隨著小孩的出生,滿意度繼續滑落,生一個小孩,就下滑一截,之後它會維持一段時間的平穩。可是,到了小孩的青春期,又開始往下滑;一直等到所有的小孩離家上大學,婚姻滿意度才會往上攀升。
結婚,就好像從戀愛的天堂回到現實。我們在婚姻中想要更多的共享、更多的了解,但是,一旦現實生活的壓力迎面而來,所有的浪漫幻想,很快就會消失。
國內的「寂寞學」權威吳靜吉在《害羞?寂寞?愛》這本書中指出,尋獲夢中的伴侶,寂寞不見得自然消失。很多家庭主婦在結婚之後,少與朋友聯繫,缺乏社會互動的網絡,反而更寂寞。
化寂寞為力量
愈害怕寂寞的人,愈容易寂寞。
一位網路金融業務員,幾年間就換了二十多位女友;因為每當他寂寞時,就強烈希望找個女友來傾吐情緒。 只是,寂寞感過後,「我往往發現跟對方不適合,」他疑惑地說。
寂寞是人的一刀兩面,寂寞可以摧毀人,也可以激發?#92;多的藝術創作。
美國詩人艾蜜莉.狄瑾蓀(E.Dickinson),一生中所留下的詩句,多數都在歌詠寂寞。
一位曾經獨自在歐洲流浪半年的攝影記者也承認,雖然寂寞,但那段時期拍攝出來的作品,卻是她未曾有過的佳作。
每個人,其實都有化寂寞為力量的可能。即使不是天才洋溢的創作者,仍有能力讓自己不再寂寞。
一個人也可以不寂寞
「人必須學會和自己相處,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吳靜吉在書中這麼說。
就像目前在高科技人力資源公司工作的虞逸心,雖然目前沒有親密伴侶,卻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有空時跟朋友吃飯聊天,獨自一人時就看看書。「我很少感到寂寞,」她說。
解決寂寞,有方法可循。 林以正建議,可以從兩個大方向著手。
第一,調整自我對環境的不確定性。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寂寞?答案是處在陌生的環境中。
「兵變」或留學時感情生變,都是同樣的情形。想要掌握環境,就必須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自我愈強,愈能控制環境。當自己對環境產生了解,就容易建立社會網絡,不會寂寞。
第二,好好地經營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層面,包括家庭、朋友與公司。
在公司中,可以跟同事共同分享生活經驗;在朋友當中,則擁有過去生活的共同記憶;在家庭中,可以獲得無條件的支持。
如果能夠好好經營自己的生命,寂寞,就能遠離你的生活。
************本文摘錄自網路流傳************************
標籤:
瀏覽次數:
29
人氣指數:
1429
累積鼓勵:
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怨、不悔、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