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22660
 〠♗聖誕平安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國古代歷代服裝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古代十五大淫亂后宮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國古代全部朝代
作者: 〠♗聖誕平安夜☸£ 日期: 2015.03.15  天氣:  心情:
1.史前時代分為五個時期:



(一)舊石器時代:

在古地理學上是指人類開始以石器為主要勞動工具的文明發展階段,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一般劃定此時期為距今約260萬年或250萬年至1.2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於上新世晚期更新世,其時期劃分一般採用三分法,即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體上分別對應於人類體質進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階段。



(二)中石器時代:

中國中石器時代的考古工作遠沒有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豐碩,中石器時代處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與新石器時代早期之間,其特徵是細石器的製造,所以又稱作「細石器時代」,中國在約前1萬至前7千年間處於中石器時代



(三)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時代,不過仍出現高度的文明,如馬雅文化



(四)黃河文化時代:

在黃河中、下游繁榮的古代文明,從新石器時代的仰紹文化經龍山文化、發展為夏、商、周的青銅器文化



(五)長江文化時代:

是長江流域各區域文明的總稱,與黃河文明並列為中國文明的兩大源泉,長江文明區域之廣、文化遺址數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稱世界之最,長江文明,特別是長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給東亞及世界以很大影響,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等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成為中華文明



2.傳說朝時代:

傳說時代,又稱傳疑時代,是指依靠口耳相傳所描述的遠古歷史時代,是中國地區古代傳說和神話的一部份,在文字記載出現之前,歷史靠世世代代的口述而流傳,這些內容到後來才被文字記錄下來,成為文獻中的古史傳說,中國古代文獻裏有豐富的古史傳說內容,從中可看出中國原始時代大概的社會面貌和發展變化,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伏羲、神農、女媧總稱三皇,黃帝、顓頊、嚳、堯、舜總稱五帝



3.夏朝時代:

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



4.商朝時代:

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晚期,中國的歷史從半信半疑的時代過渡到信史時代,商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後的一個帝國,相對於夏具有更豐富的考古發現,原夏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朝後建立,經歷17代31王,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在泰山之戰與東方之國作戰而亡

5.周朝時代分為兩個時期:



(一)西周朝時代:

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首都宗周和雒邑,周幽王末年,宗周地區因戰亂而衰敗,周平王東遷成周,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

(二)東周朝時代: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擾,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齊國齊桓公、宋國宋襄公、晉國晉文公、秦國秦穆公、楚國楚莊王相繼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



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主要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都是由諸侯存雄並起建國,後來戰國六雄亡於秦國



6.秦朝時代:

是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帝國,秦朝開國君主秦王政自稱始皇帝,從此有了皇帝一詞語,國號「秦」,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別於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秦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只有15年



7.西楚朝時代:

西楚是一個存在於秦漢之際的古地名,項羽曾以此地名為國號,秦國統一各諸侯國後,原楚國地被稱為三楚:西楚,東楚與南楚,西楚以今天江蘇淮安楚州為中心,範圍大概是今蘇北與皖北,而最大城市彭城以東到海被稱為東楚,楚國歷史上的中心,江陵到壽春被稱為南楚,秦亡後,楚霸王項羽以楚國王室後裔熊心為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轄地有西楚,東楚與梁地共九郡,因建都於西楚重鎮彭城,國號「西楚」

8.漢朝時代分為三個時期:



(一)西漢朝時代:

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而後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取勝後,前202年最終統一天下稱帝,建國號為「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二)新朝時代:

為西漢外戚王莽所建立,他是在9年1月15日偽造符瑞登基,廢西漢最後一位君主孺子嬰為安定公,改國號「新」,歷1帝,共15年,建都長安,地皇四年,被綠林軍推翻,新朝之名,得自於王莽最初受封的新都侯之名,又新朝為王莽所建,故世稱「新莽」



(三)玄漢朝時代:

漢更始帝,名劉玄,字聖公,南陽郡蔡陽縣人,中國兩漢之際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的皇帝,史稱玄漢,劉玄原本是西漢皇族,是漢景帝劉啟的後代、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祖父為蒼梧太守劉利,父劉子張,母何氏,劉玄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他一朝為帝,便沉湎於宮廷生活,即位後將政事都委託於自己的岳父趙萌,放任其專權,赤眉軍進逼長安時,劉玄殺害申屠建、陳牧、成丹等起義軍重要將領,更始三年他殺害了西漢末代皇帝劉嬰,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單騎逃走,十月,投降赤眉,將璽綬送給赤眉擁立的皇帝劉盆子,自己被封為畏威侯,不久改封為長沙王,赤眉將領張卬為絕後患,十二月,派人將其縊死,劉秀即位後,追封其為淮陽王,諡武順,將其葬於霸陵



(四)東漢朝時代:

西漢與東漢之間有一個新朝,後被東漢所取代,東漢亦是漢朝的一部分,與西漢不同的是,東漢乃建都雒陽,而西漢則建都西邊的長安,不過,跟西漢相同,東漢同樣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前期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9.三國朝時代:

三國時代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戰國時期魏國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又曹丕代漢稱魏,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而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劉備以延續漢室政權稱國號為「漢」,又統治地區古稱為「蜀」,歷史上為區別東漢和西漢,故稱為「蜀漢」、「季漢」,又因曹魏和西晉並不承認其國號為「漢」,而稱之為「蜀」,另外孫權以其地古為吳國,而封為「吳王」,國號以此得名,所統治地區古稱江東,因此又稱為「東吳」,以皇室姓孫,又名「孫吳」,水軍最強,佔領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孫吳等三個政權,漢末三國戰爭不斷,使得人口下降,經濟受損,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且由於戰爭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10.晉朝時代分為兩個時期:



(一)西晉朝時代:

266年由晉武帝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這朝代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



(二)東晉朝時代:

東晉是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內遷的北方遊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



11.五胡十六國朝時代:

前趙、成漢、前涼、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南燕、西涼、北涼、胡夏、北燕統稱十六國,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漢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滅北涼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前趙由劉淵建立,329年九月,後趙出兵攻佔上邽,殺趙太子劉熙及諸王公侯、將相卿校以下三千餘人,又在洛陽坑殺其王公及五郡屠各五千多人,並遷徙其百官、關東流民、秦雍大族九千多人到襄國,前趙滅亡,成漢由李雄建立,347年為東晉桓溫所滅,前涼由張寔建立,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後趙由石勒建立,石虎養孫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次年自立為帝,改國號魏,史稱冉魏,351年後趙亡,前燕由慕容皝建立,西元370年十一月,慕容暐逃出鄴城,試圖返回遼東的根據地龍城,中途被前秦軍抓獲,前燕滅亡,前秦由苻健建立,394年,七月,前秦帝苻登在馬毛山以南跟後秦帝姚興交戰,被生擒後斬首,太子苻崇投奔湟中繼承帝位,十月,苻崇被西秦首領乞伏乾歸驅逐,投奔隴西王楊定,兩人於攻擊西秦時被西秦涼州刺史乞伏軻彈斬殺,前秦到此滅亡,後燕由慕容垂建立,407年,馮跋兄弟趁慕容熙送葬苻後時起事,推高雲為燕王,殺死慕容熙,409年高雲的禁衛離班、桃仁殺死高雲,馮跋稱燕天王,後燕滅亡,後秦由姚萇建立,弘始十八年姚興卒,子姚泓繼位,東晉乘喪發兵,陷洛陽,後秦宗室內訌,互相攻殺,永和二年東晉破長安,姚泓降,後秦亡,後秦共存在32年,西秦由乞伏國仁建立,431年被夏國所滅,後涼由呂光建立,神鼎三年,呂隆因後秦、南涼、北涼交相攻逼,降於後秦,後涼亡,南涼由禿髮烏孤建立,南涼嘉平七年傉檀率兵襲青海乙弗部,西秦乞伏熾磐乘虛襲取樂都,傉檀降西秦,南涼亡,南燕由慕容德建立,慕容超在位時,被東晉的劉裕擊敗,經歷兩代後滅國,西涼由李暠建立,421年,北涼軍圍敦煌,李恂戰敗,乞降不成後自殺,西涼因此亡於北涼,北涼由段業建立,460年高昌北涼為柔然所攻滅,無諱弟沮渠安周被殺,高昌北涼亦亡,胡夏由赫連勃勃建立,勝光四年赫連定滅西秦,又欲渡黃河擊北涼遭吐穀渾襲擊,兵敗被俘,被送於北魏,夏亡,北燕由慕容雲建立,436年被北魏所滅

12.南北朝時代分為兩個時期:



(一)北朝時代:

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統稱北朝五國,北魏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早期國語鮮卑語,魏太和十七年開始將漢語定為國語,439年,統一華北,493年起遷都洛陽,皇帝改元姓,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於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其侄宇文覺,建立北周,北魏歷史正式宣告結束,西魏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宇文周取代,總共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東魏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為自己登上帝位而鋪路,並與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對立,建都鄴城,西元550年,當二十七歲的孝靜帝以為高澄已死,自己可以親政時,東魏隨即被高澄之弟高洋所廢,東魏亡,東魏只經歷一帝,享國十六年,此後東魏全境進入北齊的統治,北周由宇文泰建立,北魏六鎮之亂後,宇文泰投靠以受爾朱氏之命入關中討伐叛逆,後來投於以關中隴西為地盤的大將賀拔嶽的麾下,而宇文泰亦漸漸受重用,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華北,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享國二十四年而亡,北齊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用國二十八年



(二)南朝時代:

宋、齊、梁、陳,統稱南朝四國,宋朝於420年,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政權而建立,國號宋,定都建康,因國君姓劉,為與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別,故又稱為劉宋,479年,宋順帝劉準把帝位禪讓給了蕭道成,宋朝終被南齊所取代,齊朝為蕭道成所建,史稱南齊或蕭齊,502年,齊和帝被迫禪讓於蕭衍,蕭衍改國號為梁,是為梁武帝,南齊滅亡,梁朝由南齊宗室蕭衍稱帝,改國號為梁,都建康,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國號為梁,因為皇帝姓蕭,又稱蕭梁,後來陳霸先廢帝自立,改國號陳,另外蕭衍的孫子蕭察在北周支持下於江陵建立傀儡政權西梁,傳三帝,後亡於隋,梁朝方告亡國,前後共13帝,85年,陳朝由陳霸先代梁所建立的,以建康為首都,國號陳,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皇帝姓氏為國號的政權,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亡國君為陳後主陳叔寶,陳最後被隋的隋文帝所滅



13.隋朝時代:

自隋文帝登基以來,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制,興建大運河使到很多城市從此出生,令很多新舊事物交替廢興,這些政策幾乎被唐朝和宋朝全盤承襲,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此朝代深刻影響往後唐朝、宋朝及以後中國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604年8月13日隋文帝去世,8月21日,楊廣繼位,即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煬帝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在煬帝前期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過度誇耀國力,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耗費最劇,最後引發了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弒逆煬帝,同年隋恭帝禪讓李淵,李淵建立唐朝



14.唐朝時代: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係,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併成「隋唐」,唐王李淵於618年6月逼隋恭帝禪位,取代隋朝,國號為唐,尊稱大唐,設首都於長安,隨後又設陪都東都洛陽和北都太原,與長安合稱「三都」,其中出現武周,是武則天建立的王朝,史稱武周,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獲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前後掌權40多年,武則天是該朝代唯一的皇帝,武周仍然襲用唐制,武則天既是兩個唐朝皇帝的生母,死前又恢復唐朝,故此歷史上一般不把武周視為單獨的朝代,慣例上把武周計入唐朝帝系,武周時期計入唐朝統治年數

15.五代十國朝時代分為兩個時期:



(一)五代朝時代: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總稱五代,後梁自梁太祖朱全忠在907年建國至梁末帝亡國,歷時17年,因為皇帝姓朱,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相區別,故又稱朱梁,後唐在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繼承晉王爵位,梁貞明元年,梁在河北鎮守的鄴王楊師厚死,河北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亂,李存勖乘機進迫河北,晉與後梁在河北爭峙,李存勖在923年於魏州稱帝,建國號唐,史稱後唐,都汴梁,改元同光,937年,契丹與石敬瑭的大軍攻入洛陽,1月11日末帝自焚而死,後唐滅亡,歷四帝共十四年,後晉的開國皇帝沙陀人石敬瑭是後唐開國的功臣,從後晉高祖石敬瑭936年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個皇帝,12年,為與司馬氏的晉朝相區別,又別稱為石晉,後晉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少數民族政權冊立的傀儡政權,後漢開國君主劉知遠為世居太原的沙陀人,原為五代後晉河東節度使,947年,乘契丹陷開封而於太原稱帝,國號晉,同年,契丹北撤後,建都汴,自稱為東漢顯宗八子淮陽王劉昞之後,改國號漢,史稱「後漢」,以別於漢朝,950年11月22日,至趙村,為郭允明所殺,郭威迎立劉崇子劉贇,廣順元年正月,李太后將傳國禦璽交給郭威,郭威在崇元殿登極,改年號廣順,後漢亡,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它從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開國到960年北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被取代共經歷了三個皇帝,10年,後周的首都是開封,柴榮死後他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謊報兵情說遼國和北漢進犯,藉口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帝位建立北宋



(二)十國朝時代:

吳國、南唐、吳越、閩、北漢、前蜀、後蜀、荊南、楚、南漢總稱十國,吳國為楊行密所建,又稱「楊吳」,亦稱南吳,弘農,淮南,唐昭宗景福元年楊行密為唐淮南節度使,939年,徐知誥回復原來的李姓,並改名李昪時,為了附會已滅亡的唐朝,把國號改為唐,以其位於南方,史稱南唐,971年,又向宋朝稱臣,改唐國主為江南國主,而後主李煜時更是因拒絕入朝而被宋滅國,吳越由錢鏐所建,都城為錢塘,893年,錢鏐為唐鎮海節度使,907年被後梁封為吳越王,975年援北宋滅南唐,978年被北宋滅亡,閩由審知受封為琅琊王,後梁太祖開平三年,王審知受後梁封為閩王,都閩侯,945年,南唐進攻閩國,王延政戰敗,閩國滅亡,北漢於951年,後漢被後周郭威所篡後,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鎮守晉陽的河東節度使劉崇在太原稱帝,國號漢,以延漢祚,為別於南方的南漢,史稱北漢,北漢最後在979年宋太宗年間被消滅,前蜀是唐朝的「蜀王」、西川節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早在891年,王建就開始統轄全川,903年,唐昭宗封王建為蜀王,唐哀帝天祐四年,王建不服後梁統治,建國號「蜀」,史稱「前蜀」,定都成都,917年,行劉備在成都稱漢故事,改國號為漢,次年又恢復國號蜀,可是王建死後,繼承人王衍奢侈無度,殘暴昏庸,後唐趁機伐蜀,蜀軍潰敗,成都淪陷,前蜀滅亡,後蜀是後唐閔帝應順元年,孟知祥在成都建都稱帝,年號明德,國號蜀,史稱「後蜀」,以別於王建的前蜀,但在位7月即卒,北宋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發兵攻蜀,次年正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後蜀亡,荊南由後梁開平元年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當時荊南所轄的10州為鄰道侵奪,只有江陵一城,高季興到任後,招集流亡,民漸復業,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輔佐,暗中準備割據,建都荊州,史稱南平,又以方鎮名為荊南,楚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以其為馬氏所建,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都長沙,楚國創始人馬殷,963年,湖南完全併入宋的版圖,楚滅亡,南漢於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為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劉隱死後,其官爵授予劉龑,襲封南海王,劉龑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在番禺稱帝,國號「大越」,次年,劉龑以漢朝劉氏後裔的身份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以別於北漢



16.遼朝時代: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涅裏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可汗的習慣,早期可汗都在大賀氏家族中產生,中期在遙輦氏中產生,最後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夷裏堇建立統一的契丹,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最後於1218年被大蒙古國所滅

17.宋朝時代分為兩個時期:



(一)北宋朝時代:

北宋由趙匡胤建立,統治了以黃河中下游流域以南一帶的以漢族人為主體的生活地區,北宋政權先後與遼、金及西夏對峙,靖康元年金兵攻入開封,1127年滅亡,共歷9帝,共統治167年



(二)南宋朝時代:

宋高宗趙構在南京應天府重建宋朝,以都城臨安位於南方,史稱南宋,,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時的南宋全境已納入元朝版圖,但是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不斷逃亡至南方,經過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走投無路的南宋殘餘勢力終於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3月19日隨著崖山海戰失敗及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徹底滅亡,四十八年與蒙的抗衡完結



18.西夏朝時代:

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亡於蒙古



19.金朝時代:

女真族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會寧府建都立國,國號大金,金朝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滅遼,然北宋兩次戰遼皆敗,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滅北宋,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遷汴京,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20.大蒙古國朝時代:

蒙古帝國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含蓋了當時疆域內約1億的人口,三次西征共侵吞了40多個國家,忽必烈直到1264年才最終戰勝阿裏不哥,隨後遷都大都,以上都開平為陪都,然而,支持阿裏不哥的窩闊台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名義上獨立,察合台汗國被忽必烈、阿裏不哥、窩闊台汗國等勢力多次爭奪,後與窩闊台汗國的海都結盟對抗忽必烈,這兩個汗國位於今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中亞河中地區一帶,金帳汗國為朮赤之長子拔都在1242年正式建立,位於現在的東歐平原、南俄的北高加索、和錫爾河以北的中亞的一部分,基輔羅斯諸公國為其扶植的弗拉基米爾大公遙控的藩屬國,伊兒汗國為旭烈兀在1256年正式建立,包括大伊朗等地,朮赤汗國在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奪汗位時已名義上獨立,僅伊兒汗國承認忽必烈的大汗位,但在忽必烈去世後也獨立,造成大蒙古國名義上分裂,1271年忽必烈在其領地內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蒙古文則稱為「大元國」



21.元朝時代: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於1271年所建,國號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滅南宋,元惠宗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氾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1351年爆發元末民變,元惠宗派賈魯治黃河,欲歸故道,動用民伕十五萬,士兵二萬,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起事,但事洩,韓山童被捕殺,劉福通再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指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郭子興於安徽濠州起事,芝麻李等人佔領徐州,此為東系紅巾軍,西系紅巾軍方面,彭瑩玉、鄒普勝與徐壽輝在湖北蘄州起事,國號天完,紅巾軍勢力遍佈河南江北、江南、兩湖與四川等地,還有非紅巾軍的張士誠等部的起事,變揭開元朝滅亡的序幕



22.北元朝時代:

1363年北方紅巾軍最後在安豐之役中敗給降元後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南下投奔朱元璋,隨後被殺,朱元璋統一江南後於1367年下令北伐,他派徐達、常遇春率明軍分別攻打山東與河南,並且封鎖潼關以防止關中元軍進援中原,明軍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史書稱此為元朝結束之年,然而元廷仍在上都,往後史書稱之為北元,而明廷認為元惠宗順天明命,諡號為元順帝,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23.明朝時代: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共276年,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其轄區稱為京師,1421年明成祖遷都至順天府,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西元1368年,時為韓宋吳王的朱元璋,在統一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群雄勢力後,於當年農曆正月初四日,在應天府登基,國號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明熹宗時,魏忠賢閹黨雖禍亂朝綱,到明思宗即位後才廢除宦官專政,然而明思宗政策失誤和天災不斷,明朝最終亡於農民軍建立的大順,1644年,明思宗自縊於北京煤山,至此明朝享國祚276年,隨後,滿清軍隊擊敗大順軍併入主中原



24.南明朝時代: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後,縱容部將在京城內大肆搜刮遂失民心,原為明將、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帶領清軍入關,並於一片石戰役擊敗大順軍,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與順治帝入關進入北京,北京成為清朝的首都,李自成退回陝西後,最後被清軍圍殲於湖北,同年,當時明朝在南方的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史稱南明,1683年,延平郡王鄭克塽降清,清軍佔領台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標誌著南明最後一個政權的覆滅



25.明鄭朝時代: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郡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立下了重要文化經濟基礎,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軍敗返台,不久去世,由子鄭克塽繼任,1683年,大清康熙帝命施琅為水師提督進攻台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明鄭政權的衰亡



26.後金朝時代:

真的努爾哈赤在滿洲建立的王朝,為清朝的前身,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金」或「大金」,去別之前金朝所以稱為後金,皇太極於次年在瀋陽稱皇帝,上尊號「寬溫仁聖皇帝」,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改元崇德,後金汗國遂為大清帝國所取代



27.清朝時代: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征服王朝,統治者為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國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赫圖阿拉,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並稱帝,後來在慈禧太后時期於八國聯軍後國勢大墜,而慈禧太后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歐日的改革而推行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憲、建立清朝新軍、廢除科舉、整頓財政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對清廷的改革失望,他們鼓勵推翻清朝,建立中華共和,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佈立國,孫文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亡,標誌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正式結束,隨後孫文讓位予袁世凱,南北統一,袁世凱定都於北京,後來,1917年張勳組織辮子軍,於北京擁護宣統帝溥儀,復辟清朝,但只持續12天而終,日本於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1932年扶持溥儀建立滿洲國,其最終隨著1945年蘇聯的八月風暴行動而亡



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朝時代:

1949年,歷時三年的國共內戰主要戰役結束,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了中華民國政府所領導的中華民國國軍,並已逐漸控制了中國大陸大部分省份和地區,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溝通文字為簡體中文



29.中華民國:

成立於1912年1月1日,於國際社會上、在1971年前被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現今因地理位置或政治因素而通稱為「臺灣」或「中華臺北」,其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而誕生,經過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以至今日之憲政體制,1949年後因內戰失利而失去原立國基礎中國大陸之治權,當前有效管轄領土包括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部分南海諸島,首都為臺北,人口主要以漢民族與臺灣原住民族構成,通用語言為漢語,通用文字為正體中文












標籤:
瀏覽次數:194    人氣指數:394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國古代歷代服裝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中國古代十五大淫亂后宮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