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89305
 淡定男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公升的眼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建仔控球失常 苦吞季後賽首敗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總爺古街
作者: 淡定男 日期: 2007.10.05  天氣:  心情:

總爺古街沿著崇安街走到和北華街71巷交口處,就會看到”頂
土地公廟”.由頂土地公廟漫步至忠義路的”下土地公廟

?這段正是清代有名的”總爺街”,當年的街坊功能,形式

與風情依稀可見,是台南市目前保存較完整的老街之一,值

得細細體味.

 總爺古街:傳說賓清代有位總爺(相當於現在的刑事

組組長)居住於此而得名,是清代城外經大北門進入府城

內的重要通道.清廷領台以後,府城內形成許多街坊,由於地

形陵谷起伏,且常有盜賊入侵,憋道多造成丁字形,工自形或

階梯形,以阻擋,減緩敵人攻勢,並方便防禦自衛.總爺街便

是此時期出現的重要街坊之一,採工自形,兩端路口,各建1

座土地公廟守護,形成典型的”街頭憋尾土地公”傳統街

坊形式.

 如今老街兩旁仍保有一些傳統店屋.仔細看,可以發現這

店屋並非沿路作直線排列,而是一間比一間退凹,不但可遏

阻敵方長驅直入,同時增加居民在防守上的優勢.

 根據當地耆老表示,此街因分岐出許多小巷,有如蜈蚣,

屬”蜈蚣穴”,故昔日富商輩出,街道兩側店舖密集排列,米

店,糕餅店......,熱鬧非凡.但是隨著都市的發展與附近道路

的拓寬,老街已失去商業機能,只能由殘存的幾家清末店屋

來懷想.

 頂,下土地公廟:清乾隆13年(1748),總爺街居

民在街頭”鎮轅境”建造頂土地公廟,在街尾”總祿境”

興蓋下土地公廟,供奉土地的守護神”福德正神”.一方面

坐鎮防禦,另一方面則具有祈安及收沖煞的作用.

 如今的廟貌,已不是清代的古貌,但特別的是,頂土地公廟

仍保有宮殿式的燕尾翹脊和頭戴宰相帽的福德正神,和街

頭巷尾常見的小土地祠-外觀簡樸,神像作古時員外裝扮,

非常的不一樣.這當中的典故頗為有趣:相傳清代名將王

得祿尚未發跡時,常夜宿土地公廟,後因福德正神用計逼使

他流落嘉義,而遇到嘉慶君;由於護駕有功,累官至福建水師

提督.為感恩,王得祿特奏請朝廷敕封, 因此屋頂才德以興

建宮殿式的燕尾屋脊,而福德正

神也戴起官帽來.

 原本與頂土地公廟遙遙對望的下土地公廟,則因忠義路

拓寬而被往旁遷移,失去了當年街頭街尾守護的意義.

標籤:
瀏覽次數:75    人氣指數:1075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公升的眼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建仔控球失常 苦吞季後賽首敗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