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新三國演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開印法師致悟殷法師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壇經》的思想系統 釋聖嚴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8.06.24  天氣:  心情:
壇經》的思想系統 釋聖嚴
中國的禪宗傳自印度的菩提達摩,他於紀元五二七年到達中國,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他的思想源頭是根據四卷本的《楞伽經》﹔北宗神秀的弟子淨覺所集的《楞伽師資記》,就是介紹從印度禪傳承到中國禪的系統,也可以講這是北宗禪,是以《楞伽經》的思想為主流。
可是南宗的六祖惠能,雖也接受《楞伽經》思想的體系,但他卻以《金剛般若經》做為他的禪法的依據。因此,從《壇經》的內容固然可以看到濃厚的如來藏思想的成份,那是受了《楞伽經》系統的影響﹔同時又發現他特別強調般若和智慧功能,所以又是屬於般若思想的傳承者。
照道理,般若的思想是屬於「空」的,也可說是屬於中觀哲學的範疇﹔
而《楞伽經》的思想既強調唯識,更強調如來藏,實際是以發揮如來藏思想為其重心,這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另一個系統。
至於《六祖壇經》怎麼可能把如來藏和中觀的兩系合而為一,這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其實《六祖壇經》是以般若為方法,以如來藏為目標,用般若的空觀來破除煩惱的執著,以期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所謂「明心」就是無煩惱的清淨心,「見性」就是見到與佛無二無別的佛性。佛性是如來藏的另一個名字,清淨心是般若智慧的別名,它是用般若智慧以達見性成佛的目的。此二者雖有不同的名字,也有不同的立場,然而是一體的兩面。若得其一,必得其二,不見其一,不得其二﹔明心一定能見性,見性一定是心地光明。
從中觀的立場看般若,若得般若即見「諸法自性」是【空】,那就是目的,不再另有「如來藏、佛性、法性」等目的可求。可是從如來藏系統來看,般若只是功能,不是其本體﹔功能必定有其所屬,所以產生了「如來藏」和「佛性」等思想。於是《六祖壇經》雖讓人見到般若的思想,實際上是以【如來藏】為根本,這是非常明顯的事。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可是從《壇經》的觀點來看,「相」是虛妄的,而心性是實在的,所以《壇經》說﹕「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本不生滅」,這種不生又不滅的本心和本性,在《金剛經》中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說,「相無」「性有」,這與《楞伽經》的思想有些相同。
標籤:
瀏覽次數:212    人氣指數:21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新三國演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開印法師致悟殷法師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