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旅行但又喜歡跳脫一些制式行程表
幾點幾分到哪..幾點幹嘛幾點幹嘛
大原則以不誤點為主
所以大眾運輸工具我絕對準時
但要是自己開車騎機車那就走到那玩到哪囉
今天來到南鯤鯓原本沒在我計畫中的景點
因為從小就在廟旁長大
我老爸還曾經開香店做香勒
所以對廟總有一股特殊情感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1368442.jpg)
聽說這間廟很靈驗
不過我已經很久沒看到廟就拜的習慣
下來走走吧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23707.jpg)
上個廁所....疑..有好東西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22086.jpg)
米其林...我是土包子 ..不過米其林好像有聽過..好像不錯
於是我便往這各地方踏進去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23805.jpg)
旅行很多時候就是到處走走逛逛
很多樂趣就會在這發生化學變化
剛走進來..像個公園步道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25434.jpg)
挖挖..不得了.....怎麼有那麼大片岩璧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27271.jpg)
走進一看...有鋼筋水泥
原來人工做的假岩壁...做的真像
當我走到裡面文史館..果然讓我大開眼界
剛好有導覽員在解說
我就順路旁聽
後來我才發現只要有這種導覽員
你一定要過去聽他講什麼
保證收穫特別多
開始介紹五府千歲由來
相傳於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至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供有「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
五位王爺神及中軍神像,漁民建草寮供奉。而後神蹟流布,於清朝初年,當地信徒倡議建廟,於1662年(康熙元年)
落成,稱為「南鯤鯓廟」,又呼為「開基廟」,風水上稱為「浮水金獅活穴」。而後南鯤鯓沙汕淹沒,居民遷徙,
決議重建神廟。改擇於北門地區槺榔山建廟,該地據傳於風水學上稱為「虎穴」。
神廟建築期間,泉州名雕刻師「媽福師」受五王託夢,隻身來台雕刻神像,原王船內的神木劃有六段,
媽福師依指示取前五段雕刻成五王金身,第六段雕刻成中軍府,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開基正身」神像。
神像完成後,五王選擇吉時於四月二十六日午時開光點眼,由高功法師主持,點睛後神像鏗然有聲,
振動不已,其中三王振動最為激烈,足足有半個時辰之久。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終於在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完工,稱為「南鯤鯓廟」,
因為是開台首廟,所以也叫做「開山廟」,而五府千歲也因此被尊為「南鯤鯓王」。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32592.jpg)
正門對聯
嘉慶二十五 (1820) 年,五府千歲北狩嘉義, 進城途中與縣令相遇,
雙方互不相讓,縣令因此大怒不准神轎入城。這時候大王李府千歲扶一名不識字的農夫為乩,
指責縣令欺天罔極,恃才為傲。隨即只見農夫揮動鋤頭在地上寫說:
「代天府,理陰陽,但願善遷惡改,一道修真消末劫;」
要求縣令對應下聯。縣令大驚,無法作答。農夫於是繼續寫下:
「巡狩間,分黑白,非因紙獻錢燒,百般貢媚免災殃。」
縣令因此心誠悅服,下轎謝罪。後來,
此對聯經過府城舉人羅秀惠修改,湖北荊門書法家姚濱書丹, 刻於石柱,現存正門。
鯤鯓三寶
五王建廟所在的南鯤鯓沙汕,在地理風水上屬於「浮水金獅活穴」。這裡有三件寶物:
一、白槺榔樹:相傳急水溪是一條盲龍,無法自行向流。而白槺榔樹生於廟後,
是浮水金獅的尾巴,急水溪就是靠獅尾的招示,左沖右轉,九九八十一轉後才能到達海面,
也因此鯤鯓山才能免除山洪的侵襲。
二、白馬鞍藤頭:這件寶物生在海底,根藤密佈纏繞,
具有保持水土和轉海水為淡水的功用。
三、烏金石:位於「石井崙」的井邊,是漁民汲水時的踏板,相傳可以避水氣,更可以防止海水倒灌。
超多神蹟的
一塊牌匾就是一個神蹟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137821.jpg)
光被四表
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福建鎮守台澎總兵官滿人昌伊蘇至嘉義,
風聞五王神蹟,以為是妖言惑眾,乃差官兵強請五王至營,
緊缚於三支深埋的大杉之上,云:三日內若不能自行拔起,
將剖神像為柴火。至第三日午後,晴空萬里,忽有兩隻黑狗闖進營柵,
相咬嬉戲,觸搖了大杉,霎時間,風雲變色,神光四射,一陣狂風捲地而起,
三支大杉同時離地,昌伊蘇大驚,感五王法力無邊,歲敬獻匾額「光被四表」。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36134.jpg)
靈佑東瀛匾
道光三 (1823) 年,欽命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祿聽說五王神威顯赫,特別蒞臨代天府瞻拜,
入廟門時,以靴尖踢試五王根基;當時的人認為高官乃是星宿轉世,鬼邪不侵,
所以用靴尖一踢,邪魔歪神必定翻滾在地,而功力較淺的正神,
也會因為受當不起而跳動偏向。但是王得祿踢過之後,
五王神像卻端坐如常,僅僅三王爺的頭額冒出少許的汗水,
王得祿看見這種情形大表敬意,所以獻上「靈佑東瀛」的木匾一方,
並且命令他的兒子王朝經監造增繕廟宇,以示虔敬。現在這個匾額懸掛在內殿,
是南鯤鯓代天府所收藏最早的匾額。
廟地爭奪戰
爭地大鬥法
斯時,槺榔山一片荒塚,向來為「囝仔公」所佔領,囝仔公生前是一個牧童,
死後葬在這裡,因得到靈氣而成神。囝仔公知道五王要在這裡建廟,
馬上提出抗議,說:「這塊地是我生前所有,埋有銅針為證」。
五王反駁說:「我們早在渡海來台時,就已經看中此地,並埋有銅錢為記 」。
雙方會同土地公相驗,結果:「銅針」插在「錢」孔之中,無法公斷。
後來土地公就繞跑了哈哈哈
所以廟方特地建了超大銅針跟銅錢..來解釋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31968.jpg)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32965.jpg)
雙方由爭吵轉為武鬥,囝仔公召集陰兵陰將和五王展開一場「神鬼大戰」。
每到夜晚,刀槍相擊之聲遠及數里,連月不休,
五王以三王爺為主將,大戰囝仔公的猛將「掃帚精」,雙方互有勝敗。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78834531.jpg)
後來,赤山嚴佛祖知道這件事,就請天上聖母和保生大帝出面協調,雙方訂下契約:
一、五王代囝仔公建小廟。
二、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
三、有福同享,光大南鯤鯓香火。
現在三王吳府千歲的神像額頭有一道傷痕,就是當年那場大戰所留下來的英勇標幟,
廟方曾經多次請工匠來修補,都無法成功。
還有很多無法一一列舉...有機會走一趟吧
就在我沉醉於解說員講解的神蹟中
他開始介紹一個傳奇性人物
在他的蠟像旁還擺了幾幅畫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2076889.jpg)
洪通......
七○年代引發本土藝術文化新風潮,被譽為台灣素人畫家的代表的畫家洪通(1920~1987),
台南縣南鯤鯓的北門鄉鯤江村人,五十歲時突然對繪畫產生興趣,
並在一九七二年於台北美國新聞處首次發表個展,從而引發國內外對台灣本土藝術創作的關注與論戰。
展後洪通旋即閉門專注創作,雖訪客不斷卻仍堅持不賣畫的原則。至洪通去世短短的十餘年間,
洪通留下了許多鮮豔而奇妙的作品,也為台灣美術畫下閃亮而瑰麗的一頁。
洪通是台南南鯤鯓人,50歲時,突然開始熱中畫畫,
他的畫風自創一格。洪通是畫畫奇人,他的右手、左手都能畫,
還會用腳趾頭夾著筆畫圖呢。
洪通(1920-1987)
50歲立志當畫家,在他18年的繪畫生涯中,以彩筆完成了3000多幅的畫作。
其繪畫有原始夢幻的感覺,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畫裡的字,因為他不識字,
所以常自創文字並在其畫作中「落款」。善用細膩的細線和連鎖的形狀,
把人、於、花、鳥、樹與文字串聯成一體,其造型則是單純簡潔!
有圖騰的象徵意味,單純的符號反覆在畫面堆砌,
構成一種平面式而不是透視性的展開空間,再加上色彩艷麗大膽,非常鄉土與熱鬧。
當我看到他的畫..真的有一種震撼
一種好奇特感覺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2071089.jpg)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2071084.jpg)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2067867.jpg)
他首次個展時,展出作品一百多幅,造成轟動,參觀人潮大排長龍,
同年五月二十七日高雄大統百貨八樓展出作品兩百多幅,同樣造成轟動,
震撼了台灣藝壇,畫展過後洪通回到南鯤鯓居處閉不出門,整天作畫;
而期間仍訪客不斷;八○年以後,洪通已於南鯤鯓家中去逝,享年六十八歲;
短短的十魁創作生命,為台灣美術畫下了炫目的一頁。
同年九月美國文化中心舉辦回顧展,十月起全台文化中心巡迴展出;
七○年代的洪通狂潮隨著洪通的過世而結束。
九○年代在洪通去世十年後洪通狂熱的生命力,
仍然鮮存在洪通一幅一幅的畫作之中,一九九六年洪通十年回顧,
回首看洪通,不再只是七○年代的鄉土狂潮與激情;
九○年代一個生命狂熱未盡的洪通。
洪通的繪畫風格:洪通終生居住於台灣鄉間,年輕時即接觸宗廟,
作過廟裡的乩童。他的畫面充滿民間趣味,卻又不同於民藝品的照本宣科,
象形文字般的圖像,有民間符籙的熟悉感,符籙文字的魔力不在字義本身,
而在其蘊藏的不可知威力上,使人震懾。畫面經常描述人、萬物、天地關係,
是接近意識層的深層宇宙觀。
此外,洪通的畫面,常見人、獸交融,
不僅人類與獸類經常交換著身體,即使是植物,
也與動物並無二致,相生相容,併存於一體,正如許多神話故事一般,
人與物,不對立,甚至無明顯分界,猶如新生兒眼中世界。
洪通作品,不論水墨或彩墨,除去豐富畫面與綿密筆觸,
作品中的均衡結構及線條運用的秩序,絕對是使其作品顯現完整與成熟的要件。
輻射構圖及多層構圖,經常被用在其畫面結構,兩者皆具生命力感及動態。
前者由中心向外放射衍生;後者則有天、人、地三者關聯。他畫建築則四平八穩,
充滿對稱及協調的秩序。
洪通作品分類很難,根據洪通美術館籌備處的方法,是依形式及材質略區分。
形式略分為白描類、文字符號類、素描類、中式卷軸類、全結構類
( 紅底、白底等 )、單元作品類。材質以底材為主,
分為甘蔗板、紙、畫布三種。另外值得一提的,洪通所用色彩顏料,
常取材於自然物,再自行研磨混合,自製而成。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2066399.jpg)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2063662.jpg)
畫中有字..字又形成畫
太厲害了
在意外中帶著滿滿收穫離開南鯤鯓
原本要朝台南出發....尷尬了...沒油
只好朝嘉義布袋漁港出發加油
都來布袋漁港了..就逛逛新鮮魚貨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1375077.jpg)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1376846.jpg)
當然要吃蚵仔囉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1373456.jpg)
在外帶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1378518.jpg)
吃飽了往台南出發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1381618.jpg)
以前在溪旁的民宅
現在已經變成溪中的民宅了
人應該早逃光了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781381824.jpg)
![](http://c-photo.i-part.com.tw/n1v1/1/1/6/3/1593611/photo/book78/13533814552193.jpg)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