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2,31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840908
甄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蘭亭雅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第一首教唱曲~[沈園]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蘭亭集序]簡介
作者:
甄柔
日期: 2008.10.13 天氣:
心情:
<1>全文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2>段旨
<蘭亭序>分成四部分解讀:(1)
(一)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本段點出了時間、地點、人物、風景及當日情景,為全文大旨。
(二)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承」第一段的內容,藉由風景敘述其內心之「樂」。
(三)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為文章中之「轉」,亦是全文中心哲理之精華。將「變」的蘊含從不同角度呈現。
(四)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此段為「合」,為全文總結。
<3>文中所含的思想
羲之生存的時代,是道家思想流行、佛家思想將盛的時代,而右軍篤性道家,亦受老莊思想影響甚深。故在序中存有這樣的思想。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0301541
<4>情感
句法分析、釋義:
這部分承接上段之分段作分析。
(一)本段開頭先點出時間為永和九年。江舉謙: 「穆帝即位于乙巳。至是為第九年。又云:『歲在癸丑暮春之初』。古制春禊定再三月上旬之巳日。是年太歲在癸丑,故序云然。」。而後點出地點: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當時,羲之為會稽內使,拜右將軍。隔年,因與刺使不和,故辭官歸隱,終生不復出仕。故此次集會對其而言更顯彌足珍貴。
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 十四公里 ,「傳為春秋時越王句踐種蘭渚田的蘭渚山下」,漢代曾在此設驛亭,故名「蘭亭」。此地有一大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水經注‧浙江水注》),因其風景絕佳,故成為王羲之與謝安等名流宴集之處。
其次,它提到集會原由為「修禊事也」。所謂「禊」:「史記云漢武帝禊霸上。徐廣曰:三月上巳,臨水袚除,謂之禊也。」。則自兩漢以後全民有此禮俗。
在本段中,除了點出人、事、時、地之外,亦描寫當地風景,並將飲酒賦詩的過程及方式在此段中作個介紹,藉此點明主旨所在。
(二)此段要旨在於一個「樂」字,抒發宴集後心中之感觸。
(三)承上段而來,此段情緒直轉急下,由「樂」生「悲」,感慨世事無常。所痛者,生命短暫,快樂難長久,故短暫相聚令人傷;所悲者,這(生命短暫)竟是人逃不過的宿命!想想,怎不令人感到悲哀啊!
故作者在此透露其害怕曲終人散的寂寞,流露初其因外在事物改變而產生的悲傷。
此段與上段的最大不同,乃在於上段的心態、情緒是樂觀的,而本段恰恰相反,是悲觀的。
(四)段前半緊接著上段情緒而來,表達出心中感慨;後半則點明紀錄詩作和寫此序之原由。
在此段中,作者表達出聚散離合乃人之常情,今人有,古人亦有。今日所擁有的一切,將隨著生命結束而消逝,這與《莊子.大 師》中所說的死生同一相類似。故紀錄此次參與集會者之名字、抄錄他們吟詠之詩篇,後世讀者見了,亦將對這些詩文產生感慨。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82616931
【寫作背景】
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西元353年) 三月初三 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一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後把這些詩篇彙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
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字,相當於引言。
【作者簡介】
王羲之(西元321-379年):字逸少,東晉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住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曾任江州刺史、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等職。他書法精絕,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蘭亭淺析】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 三月三日 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 三月三日 ,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穀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穀詩序》之上。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著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結合。然後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並”。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是人們常有的心緒,儘管人們取捨不同,性情各異。剛剛對自己所嚮往且終於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刹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於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淒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敍事寫景,那麼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歎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范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於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參考資料 網路資料
· 2007-11-15 01:36:10 補充
《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打破成規,自辟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雖然前後心態矛盾,但總體看,還是積極向上的,特別是在當時談玄成風的東晉時代氣氛中,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尤為可貴。《蘭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
2007-11-15 01:36:40 補充
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為”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 藝術上多樣與統五的效果。《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書法家。
2007-11-15 01:36:57 補充
在結構和章法上以情感為線索,敘中有情,以情說理。第一段在清麗的境界中,著重寫一“樂”字,由樂而轉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思考後,不覺感到無限的悲哀,最後以一“悲”字作結。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後過渡卻妥帖自然。D
作者以其精妙絕倫的書法書寫這篇文章,真跡據說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從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見其“龍跳虎臥”的神采。《禊帖》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
2007-11-15 01:37:15 補充
現在陳列在蘭亭王右軍祠內的馮承素摹本(複製品),真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上面鈐有“神龍”(唐中宗年號)小印,是斷為唐摹的一個鐵證。“神龍本”是現存最接近 王羲之真跡的摹本。因其鉤摹細心,故而線條的使轉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潤濃淡相當自然,而且下筆的鋒芒、破筆的分叉和使轉間的遊絲也十分逼真,從中可窺王羲之書寫 時的用筆的徐疾、頓挫、一波三折的絕妙筆意。
2007-11-15 01:37:30 補充
《蘭亭集序》是世人公認的瑰寶,始終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永遠,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王羲之真跡達三十餘年。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梁上,從不示人。後被唐太宗派去的監察史蕭翼騙走。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如獲至寶。並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原跡雙鉤填廓摹成數副本,分賜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111411075
·
標籤:
瀏覽次數:
58
人氣指數:
58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蘭亭雅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第一首教唱曲~[沈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