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三件事
【經濟日報╱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2012.01.21 03:08am
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即將進入第二任期。在國會席次過半,國民黨完全執政的優勢下,馬總統要追求「歷史定位」,我認為馬總統應該優先辦理以下三件事:解決財政赤字、拓展國際經貿空間、均衡所得分配。
第一件事,解決財政赤字,最為重要。過去三年,我國面臨國際金融風暴,政府發放消費券,使財政惡化。雖債務總額未達法定上限,但仍可看出惡化速度加快。政府應儘速恢復財政的收支平衡,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加稅。
2000年以前,我國租稅負擔率約17%。但其後比率快速下降,現在僅剩下11%左右,與其他國家相比,比率偏低。我建議,馬總統應任命一個敢加稅、願意加稅的財政部長,提高我國租稅負擔率,讓稅收增加,平衡負債問題。加稅是有必要的,政府有更多收入,就能有更多的錢,用於照顧弱勢族群。
我建議,加稅可從爭議較小的稅目著手,如營業稅與土增稅。現行營業稅率僅5%,但相較美國8%、加拿大13%,台灣營業稅實在太低。我建議,營業稅率可向上調整1個百分點,這樣一來,國庫每年將多出500億元左右的稅收。根據研究,營業稅調高到6%,對國內生產者、消費者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土增稅過去減半徵收,現在就可恢復回來。甚至可修法,改為按照土地增值幅度課稅,讓增值幅度大者,繳納更多的稅。
第二件事,致力拓展國際經貿空間。我國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新加坡、紐西蘭便願意打開大門,與我國洽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馬總統在第二個任期內,須積極與各國洽簽FTA,並與中國繼續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後續協商,去除對外經貿的障礙,使台灣不僅進軍中國市場,更能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成為貿易自由化世界的一員。
馬總統選前承諾,將在10年內加入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我個人認為,10年的期限太長,政府應在第二個任期就「申請加入」TPP。其實,光是申請加入,也沒那麼容易,必須有所準備。而這個準備,其實只要把上述國際經貿障礙消除,調整經濟體質,讓台灣更自由化,就能有所斬獲。
第三件事,解決台灣所得分配不均。這問題雖可利用政府補貼低收入族群方式解決,但更積極關鍵的解決辦法,便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所得分配惡化的情形,多出現在高失業率的時期。因此,創造就業,就可創造中低收入的就業機會,讓他們有工作、有收入,所得分配惡化指標就會減緩。
我認為,政府須加速發展「可提供更多非技術性工人就業機會」的產業,如觀光產業及長期照護。觀光產業能夠製造餐飲、交通、旅館、清潔等非技術性工作機會,政府一定要加速發展,積極到大陸各省舉辦台灣旅展、爭取更多陸客來台自由行,同時開放更多大陸省、市的試點申請。
大陸一年有5,000萬人口出國旅遊,如果台灣能爭取到十分之一,一年有500萬名陸客來台觀光,就可發展更好的觀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老人的居家護理、長期照護未來的勞動需求很大,台灣應推動「護佐」制度,讓中年失業的人可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獲得照護、看護的資格。
台灣薪資長期偏低,這代表市場的勞動需求不夠。失業率高時,大家都想找工作,低薪資的工作人人搶。政府若能製造更多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同時也可增加勞動市場需求,薪資水準自然往上走。
馬總統已沒有連任壓力,政府一定要「硬起來」,扭轉財政惡化、讓台灣經貿走進國際市場,並解決國內就業問題。做好這三件事情,才能健全台灣體質,為八年總統任期留下好的歷史定位。
(本文由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口述,記者陳乃綾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