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21775
 筱羽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良好的喉,咽、口、鼻腔共鳴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換聲區和解決換聲的方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共鳴與聲區
作者: 筱羽 日期: 2011.05.08  天氣:  心情:
依據音的高低變化和共鳴部位的不同運用,形成了三個聲區:高聲區、中聲區和低聲區。

高聲區<頭聲區>
發聲偏重於頭腔共鳴,有利於發揮高聲區的技巧。在歌唱發聲時感到前
額和臉兩顴部分有振動的感覺。發出的聲音有假聲的特色。
同時要注意在高聲區演唱時,鼻咽腔和軟齶等處和肌肉的運動不可收縮過分,
使音波沒有流動的餘地,影響了泛音音響效果。

中聲區<混聲區>
發聲偏重於均勻的諧和共鳴,有利於發揮中聲區技巧和特色。
中聲區是低聲區和高聲區銜接的地方,既要把高聲區
音量同低聲區音量調節控制均勻,又要保持聲音的通暢和統一。
這個聲區在聲樂訓練中占主要地位。中聲區音樂柔和、鬆弛而又明亮。
要提出注意的是,喉、舌等肌肉在演唱時,如果收縮過分,
也會{生聲流堵塞,這時既隔開頭腔共鳴,又失去了胸腔共鳴的支持,
就會出現錯誤的聲音。

低聲區<胸聲區>

發聲偏重於胸腔共鳴,有利於發揮低音 區的歌唱技巧。
在歌唱發聲時明顯感到胸腔有振動感,聲音自如,
深厚並有深沈的感覺。
必須提出注意的是,唱低音時,頸部肌肉、舌肌如果收縮過分,
就會失去中聲和高聲區的共鳴,出現沈悶和暗啞之聲,對演唱效果影響較大。



以上資料來自網路轉貼與好友分享
標籤:
瀏覽次數:105    人氣指數:1485    累積鼓勵:6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良好的喉,咽、口、鼻腔共鳴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換聲區和解決換聲的方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