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84500
 ♥加LINE遇見美好幸福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聖誕佳節愉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快來加入部落格一起賺大錢★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出版新書
作者: ♥加LINE遇見美好幸福 日期: 2008.12.27  天氣:  心情: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出版新書-「人文心靈的對話」


集結【靜思書軒‧心靈講座】
十四場企業人文與美學的心靈對話,
引領讀者同時宏觀天下、微觀心靈,
浸沐於知性與感性之美的洗禮。

簡單而美善的人文實踐

猶記得三年多前,慈濟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竣工後,邀請了我們夫婦一同參與在人文志業中心舉辦的「靜思書軒•心靈講座」。我們當時覺得活動十分有意義,很樂意與大家分享我們的人生經驗與看法;也希望能發揮一點影響力,對社會有正面的助益。

也由於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活動舉辦得相當成功,一場又一場的人文心靈講座受到各界的支持與肯定,陸續有許多來自企業界與藝文界的朋友們也參與講座。為了讓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分享能持續對外發揮其影響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特別集結了十四篇心靈講座的座談內容,出版《人文心靈的對話》一書。

近年來,大環境的變動頗大,許多人對未來都有著不確定感,心靈上也往往有著一股不安全感。在這樣的氛圍下,慈濟出版本書,將各界人士的人生智慧與經驗與大家分享;這一篇篇人文心靈的對話,我們相信可以為讀者帶來一些對於人生意義與價值的啟發。

此次集結的十四篇文章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企業與人文」,另一類則是「生命的美學」。「企業與人文」方面的對話,除了集結我們參與的講座內容之外,並集結了包括施崇棠、魏杏娟、徐重仁、黃安捷、黃華德、魏應充、鄭崇華、辜成允、嚴長壽等多位企業界人士的對話。

鄭崇華先生多年來熱心公益,一直持續關注環境保護與綠色節能方面的問題,將「環保、節能、愛地球」實踐在企業經營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與肯定。此次在其對談中,便與大家分享他對全球暖化的企業責任的看法,同時帶領大家落實節能減碳,十分值得大家參考。

至於施崇棠先生,除了經營企業講求崇本務實外,對於贊助公益活動也不落人後;在此次對話中,更與大家分享他對人生見解獨到的生命哲學。

而在「生命的美學」方面,此次也集結了包括吳念真、李子恆、阮義忠、袁瑤瑤、林秀偉、許悔之、李曙韻、陳立恆、詹偉雄、殷正洋等多位來自藝文界、或從事藝術工作多年之人士的對話內容,與大家分享各自對人生及藝術創作的不同體驗。

這十四篇人文心靈的對話,雖然對談的人士所切入的主題各不相同,惟大家共同的心願是,希望藉由這一場場對話,分享人生的經驗,以期對社會有正面的幫助;同時也鼓勵大家反璞歸真,體驗乃至回復人性原本的質樸與純真,並感受慈濟所致力推動的簡單而美善的人文生活。

相信藉由本書的分享,將對您的人生有另一種啟發。最後,謹引述我們在參與座談時的一段對話與大家分享:

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不一樣,人生的機運也不一樣;所以,自己的人生路,只要踏實、正面,並且自問:對於這個社會,我可以有什麼貢獻?人生的價值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只要有所貢獻,便可以肯定自己,而不需要別人的肯定。

每一個人的條件都不一樣,對社會的貢獻也只要量力而為;在貢獻社會的過程裡,每一個人都很有價值。

新鮮的善念 /詹偉雄

小時候,我是一個害怕宗教的人,遠遠地看到身著白袍的修女或是佛教的僧侶迎面而來,總是下意識地趕快避開照面的機會,技巧地閃身而過。

這心生畏懼的原因,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不得理解,或許是父親早逝的緣故。回想起來,當時我在喪禮法會上對宗教人留下了太刻板的印象;感知到他們是引領父親前往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因而也是促成了我們分離的人。而回憶裡,他們臉上的嚴峻與漠然,好似更加深了我的躲避之心;躲避的不只是他們的工作,而更是他們那穿梭在彼岸與此岸世界間的身分。在兒童的心靈世界中,那個鬼神的世界,不是所有孩子們夜晚入睡前的共同憂慮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害怕之心是漸漸地消融了,但對於「與宗教人遭遇」這件事仍然忐忑不安。大學三年級時,我租屋在台北市周邊的花園新城。那年的耶誕夜,社區的基督徒教友們組了個合唱團,挨家挨戶報佳音。到了我們的大樓門口,家家戶戶都開門出來打招呼;唯獨我拉上了從沒拉上過的窗簾,裝作是沒有人在家的模樣,等待著那似乎唱不完的〈平安夜〉歌聲,好不容易地消失在凜冽的北風裡。

這般對宗教莫名的迴避心理,直到四十歲出頭的晚近,才又有了新的理解。原來,我自始便如此地拒斥,和成長經驗裡對傳教者、佈道者的逃避有關;他們那滔滔不絕、誠懇堅定地要引領你進入宗教的行動,恰是我最想要閃躲的壓力。對於一個沒有宗教神聖經驗的小孩來說,這樣的過程,是一種對「失去自由」的高度恐懼;起碼,當下你就不得掙脫他那單向地、不容對話的言語鎖鏈。有了這樣的反思,也就對常民社會裡傳教者、佈道者的論述策略,有了新的理解:他們往往比較偏愛訴諸「對惡的恐懼」,而不喜詮釋「對善的追求」;因為唯有恐懼,才能使聆聽者屈服在一種不平等的「傳教/受教」言語關係中……

這或許是傳統宗教的困境之一;也就是在自主發展力量相對強大的世俗化社會裡(特別是以「個體自由」為軸心運轉的現代經濟世界),宗教人必須發現現代人心靈世界裡那真正的匱乏與意義喪失之點,而又必須寬容地給予現代人餘裕的心靈和思想的自由空間,「傳教/受教」的關係才能開展。換句話說,神聖性的宗教,要有俗世化界面的覺察,也必須創造宗教典籍外的新語言。

由這個角度來觀察,九○年代伊始,慈濟功德會在台灣的成長與影響力的擴大,我個人相信,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證嚴法師與慈濟的信仰者們,發現了一種能與現代個人主義社會比較自在溝通的語言和互動方法,使這個社會裡的人能由「喜歡佛教」開始,逐步地成為佛教的親近者、信仰者和其信念的新鮮傳播者;這也是為什麼「慈濟人」在這個社會上的角色,並不像傳統宗教人般帶著「守舊」與「傳統」的意涵,卻反而是某種「時代感」的意象。如果不會不敬的話,我甚至覺得,慈濟的朋友們都有一種摩登的氣質,那是一種我童年經驗中所沒感受過的、新宗教人的可感、可親與可敬。

您手上的這本冊子,也是慈濟人的努力之一,他們想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溝通心靈的力量;這背後的善念,其實是無比的開放,也帶著真摯的自由……您讀了,就會發覺:原來它是這麼地好讀!
標籤:
瀏覽次數:68    人氣指數:1268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聖誕佳節愉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快來加入部落格一起賺大錢★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