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從一連串的選擇 無法預期的意外 組成 溺水的老鼠與遭電極的狗 科學家準備了兩個玻璃瓶,在玻璃瓶中灌滿了只能讓頭在裡面浮沈的水量。 各放入一隻老鼠! A老鼠在試驗中足足掙扎了六十小時,例竭而亡。 B老鼠在試驗中僅僅掙扎15分鐘就放棄了自己。 <----Tina一定是這隻,因為旁邊沒有公鼠,妳不會有任何求生意志的。 針對老師在做第二次種實驗,所有條件不變。 @多了一項掙脫機制 所有老鼠不是一開始就讓他們掙扎等死,而是讓他們有許多逃脫機會。 就在多次逃脫後,開始了力竭而亡的實驗 這次的實驗每一隻老鼠都可以掙扎到六十小時以上 電極的實驗 此次實驗同樣有兩隻狗,皆在狗的身上裝設發電時會讓身體微痛的電極設備。 實驗一, A狗只要用頭碰撞到牆壁,身上的電極即可停止。來回數次後,該狗雖然在電極後會有不悅 的樣子,但牠似乎知道只要有方法,電極隨即會停止。 B狗則是無論如何掙扎,身上電極都不會停止。來回數次後,該狗知道自己無論如何掙扎, 都一樣會被電,之後只要放電,牠就趴臥在地上哀號不作掙扎。 首先讓狗習慣了該項實驗的感覺後,即刻進行實驗二。 在實驗二中, 不論A或B狗,只要跳過與自己同高的矮牆後,電極即刻停止。 在實驗一中,A狗有過吃虧的經驗,牠很快就發現只要跳過矮牆,電極馬上就回停止。 實驗二中, B狗依然不作任何掙扎的哀號,即便實驗人員刻意將A狗解開電極方法在牠眼前看見。 B狗依然放棄任何掙扎。 所謂的基因可能是遺傳、生活的積習,又或者是長輩尊尊教誨下累積的刻板觀念。 在妳的人生中有多少是你認為,最多只能這樣了,不可能在進一步的想法? 當我們有這種想法時,某種程度上除非奇蹟降臨,不然意味著真的就只能這樣了。 有多少時候,別人伸出援助的雙手時,你仍認為這傢伙背後一定有陰謀? 當別人可以時,我們要相信自己也可以,並且可以做的更好。 不過我們必須要能打破習慣與舊有的想法。 說的永遠都很容易 ~ 只要是對的,先做吧!! 錯了再修正,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一個抉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