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節物風俗
(一)禳解祛除之俗
五月正值“惡月”,蚊蟲孳生,病邪流行,故禳解災邪是端午節第一大主題,由此衍生了各種趨避惡晦的節俗,如灑掃庭院、懸戴藥草、蘭湯祓禊、佩戴香囊、飲雄黃酒、吃五毒餅、遊百病等。華夏民族向來講究清潔,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
1.采藥草、懸艾蒲、鬥百草
端午插戴花草來源已久。艾草、菖蒲和石榴花是最常用的應景藥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舊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采些艾草、菖蒲懸於門上。認為它們可以驅蟲邪。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載:“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針灸裏有種灸法,也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灼燒。
與采藥、采艾蒲等相聯繫的有蹋百草、鬥百草等遊戲,是古人往野外遊藝之遺俗。後來發展成為插花藝術。
2.沐蘭湯、佩香囊、纏彩縷
以夏至/端午為歲首之俗,今日早已不見於中原。但禮失而求諸野。在少數民族
中,則至今仍可見此俗遺風。
端午洗浴蘭湯是華夏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 雲中 君》有“浴蘭湯兮沐芳華”之句。《荊楚歲時記》:“ 五月五日 ,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沐浴。
● 世界各國粽子習俗 不同的文化不同吃法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繫。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鹹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鴙悸犖磥l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a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尼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欲。
菲律賓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賓人過耶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