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9297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讚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慷慨、真誠、做自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了解
作者: 日期: 2012.07.24  天氣:  心情:
順境逆境

心存善念境是善

從今天開始

請用正面句子取代負面句子

久而久之,你的內心深處也會跟著改變

---------------

小孩無法進入社會:
(轉載)



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有一個孩子他沒有辦法勝任社會的挑戰,他沒有辦法獨立起來,通常我們會回到整個家庭的結構去看.如果說這個小孩今天沒有家庭的後援,他必須去面對生存的時候,通常他就會想盡辦法的去工作,不然他就會滅亡或是沒有辦法存活.

但是,通常『家』一定不會容許一個人倒下去,所以我們會有所謂『支援』的作用,可是在支援的時候,家裡的人就會分擔不同的角色.一定會有一個人出來供給這個失業的人生活所需,例如給他錢、給他照顧,然後扮演體諒他的角色.但,扮演這樣的角色,其他家中的人會看到這樣下去好嗎?會有一種危及存亡的感覺,所以就會有人出來講說:『不要太溺愛他,要鼓勵他出去工作,要輔導他就業。』

於是這裡面會形成一種家庭的張力,可是在這個家庭的張力當中,這個角色他無形中會受到更大的壓力,雖然他不說、表現出不在乎的樣子,可是他有時候會感覺到因為自己與家人之間有某些意見不同或某些衝突,所以他其實會更難去嘗試.所以可以想像如果他今天去嘗試一個新的工作,萬一還是不行的話,他回來要怎麼辦?回來的時候媽媽可能會說:『就不要再叫他去嘗試了,他試過了就是不行。』那這時姐姐可能會很生氣的說:『妳就是這樣,所以他才沒有機會破斧沉舟的去嘗試。』

如果他要待在家裡都不出去已經是一個既定的局面,任何新的嘗試都可能會再擾動這個平衡,所以在壓力大的時候,人會傾向保守、傾向不往前進.在處理這樣子的問題的時候,通常一個治療師會先去建議說去看這個家庭的需求面,如果家人能夠容忍一個男孩子不出去工作,我想也許經濟上媽媽也覺得多張口吃飯還過的去,甚至有一些很無形的感覺,就是說如果他不出去,這個人也永遠是個兒子、永遠是個孩子,他可能就是沒有很多獨立的能力,某種程度上他也扮演著所謂『家庭留駐者』,有些家庭最後會留下一個出不去的孩子,那父母親跟家人在有意無意的在一個平衡當中,所以家裡還有一個孩子在,沒有走光光.

當然一個個人的發展來講,這是一個非常不健全的關係,可是我們要考慮到父母家人彼此都有一種內在復雜的感受,所以最後沒有把這個人推出去.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書有一句話『如果不了解一個人就不能尊重他,照顧和責任如果不以了解做為導引就是盲目的,而了解不以關懷為動機則是空虛的。』

如果我們想要照顧小孩,或者說我們有做父母的責任或者做為一個引導者的責任,我們都要以了解來做為導引,而不是灌輸他我們認為對的事情.我們是充分了解他,然後提供他根據我們的智慧知道他會需要跟有用的東西.那他可能也慢慢會感覺到.因為只有了解一個人的需求,我們才有辦法照顧.

『了解』的態度是你提供東西之前必備的,這也是在親子甚至與人相處當中最困難的一點.要『給』很容易,要打開自己的頻道聽到別人要什麼,甚至去理解怎麼有人想要的東西跟我們不一樣,那種東西才叫真正的愛。


標籤:
瀏覽次數:60    人氣指數:1460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讚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慷慨、真誠、做自己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