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15535
 會心一笑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確定自己的價值,肯定自己的存在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思念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該不該處罰?
作者: 會心一笑 日期: 2010.11.30  天氣:  心情:
一般社會的價值認為,人犯了錯就該接受處罰,大家傾向用規定及處罰來規範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在大多數的兒童教育上,我們仍沿用此類的思維,從很早的階段,比如孩子搶別人的玩具,剛開始大人會說:「不可以哦!」,有些大人則用口語、手勢或命令的語句要求孩子自己歸還對方;這類與兒童互動的過程看似枝微未節,但對兒童心智的發展及日後的行為,均影響深遠。


  在讓兒童了解打人、搶別人玩具、不高興就把碗摔破、在教室大聲吵鬧、不做功課、東西亂丟等這類行為不恰當的時候,是否要幫助他們建立所謂的對錯及是非標準?這樣的做法並不完全正確,畢竟有些事的對錯標準是人訂出來的,有些道德觀及是非觀也相當地人工化,並不見得符合人類自然的心靈天性。



  當兒童犯了錯而接受處罰後,可能只是因為怕被處罰而不去做某些事,並非真心認為做那些事是錯的,或發自內心不想去做那些事;這就造成了兩個可怕的後果;一是兒童根本沒有所謂內心的對錯或是非標準,他之所以沒做某些,是因為害怕被抓到或被處罰;另一種情形是,兒童真的在內心建立了對錯標準,而且由於父母及成人世界對待他的方式,他開始堅信「犯錯必須受罰」;當這樣的兒童長大成人後,他也會以懲罰的方式來令別人「知錯」,也許用法令,也許用拳頭,當自己犯了錯時,在潛意識裡,常必須令自己「被懲罰」來彌補所犯的錯誤及良心的不安。在潛意識的層面上,許多成人會不自覺地吸引「報應」、「惡運」,不自覺地令自己受苦,甚至令自己生病、長期受病痛的折磨,來施以「自我懲罰」,以令自己心安。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會陷入困惑:不教兒童又不行,難道任憑孩子成了肆無忌憚、是非不分的混球。



  新時代的兒童心靈教育強調的是:



一、協助兒童建立起他自己的是非對錯觀點,除了基本戒律「不得侵犯他人」之外,一切都是所謂的遊戲規則,也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大人除了積極培養兒童的同理心,也得引導孩子為自己負責:孩子必須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非只由外在的規範來界定自己什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二、成人可以將大人世界的是非標準介紹給兒童認識,讓孩子知道「那是大家一般的玩法」,「如果你不遵守(如上課時吵鬧),不代表你是錯的,只代表你妨礙了老師的教學及其他小朋友的學習」那麼孩子也會產生自己的選擇。
三、如果犯了錯就應讓「不要再犯」,且必須對受害者做出補償,不需要再扯上「懲罰」的觀念,有些兒童愈懲罰愈犯錯,愈處罰愈故意;有些兒童只因怕被處罰,所以不敢犯錯,一旦沒人管便胡作非為。



  期盼各位父母日後教育兒童時,能夠參考一下以上的建議。

標籤:
瀏覽次數:15    人氣指數:215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確定自己的價值,肯定自己的存在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思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