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90330
 amand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促中高齡就業 國發會出招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為何工作效率愈高,愈沒時間做事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懺悔方法
作者: amanda 日期: 2014.07.17  天氣:  心情:
http://www.masterhsingyun.org/article/article.jsp?index=19&item=32&bookid=2c907d49441eb4cd01446cd69e450036&ch=8&se=3&f=1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載,在家信眾的懺悔法有五種:一、不謗三寶,乃至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二、孝養父母、恭敬師長;三、端正身心,以慈悲、道德待人;四、六齋日不殺生;五、相信因果。

  除了上述的懺悔方法以外,一般佛教徒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如下六種懺悔:一、說好話懺悔;二、捐善款懺悔;三、勤勞服務懺悔;四、成就他人懺悔;五、用感恩報德的心懺悔;六、以禮佛謝罪的心懺悔。

============

度眾生,並非喊口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比方說愛惜時間,時間也是眾生,愛惜時間就是度生;愛惜金錢,不要奢侈浪費,進而節約勤儉,就是度生。在政治上,愛護國家社會,樹立國家、社會良好的形象,也是度生。和合眾生、不挑撥離間、不誹謗別人的名譽,這都是度眾生。乃至於一朵花、一棵樹,尤其大自然的山水生態,我能保護它,不污染它、破壞它,不浪費水電資源等,這就是護生。所以,過去有的禪師不是拜佛,他不妄走一步;不是看經,他不隨便點一支蠟燭。保護生態、愛惜資源,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基礎。

============

懺悔是滅罪增福的最好法門,有關懺悔的對象,佛經舉出十種:

  1、可以對諸佛菩薩懺悔。
  2、可以對父母懺悔。
  3、可以向兒女懺悔。
  4、可以對師僧懺悔。
  5、可以對弟子懺悔。
  6、可以對領袖懺悔。
  7、可以對檀越懺悔。
  8、可以對善友懺悔。
  9、可以對所化懺悔。
  10、可以對龍天懺悔。

  懺悔要發心,至誠發心,罪業才能消除。因此,無論是向諸佛菩薩,或是對父母、師長等人懺悔,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發露。懺悔須要至誠懇切地表白自己所犯的過錯,不可覆藏,就如病患找醫生看病,如果不把病症說出來,醫生不能正確診斷、開藥方,病就不會好。所以要發露不覆藏,如果有所隱藏,懺悔就無法得到完全的清淨。

  2、要真心地改往修來。六祖大師說:「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罪不滅,後過又生。前罪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因此,懺悔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的改往修來;懂得「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才是真懺悔。

============

不過,一般人在平常都不會想到要懺悔,一定要到甚麼時候才肯懺悔呢?

  ◆ 有病的時候,病苦折磨,他想到要懺悔了。
  ◆ 受苦的時候,艱難困苦來了,他想到要懺悔了。
  ◆ 困難的時候,做事時,這項不如意,那項不如意,他想到要懺悔了。
  ◆ 年老的時候,少年、壯年驕狂、愚昧,到了老年的時候,他想到過去年輕時候種種非法、種種不是,就容易懺悔。
  ◆ 無力的時候,感到自己沒有力量了,那時候就想到要懺悔了。

  知道自己錯了,但是要到那個時候才懺悔,就要悔不當初。到了牢獄裡面,才知道自己做錯了,懊悔嫌遲了。所以,我們懺悔,要在平常我們有辦法的時候。

============

在《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一再強調,學道的人要自己度自己,不能完全依靠別人,所謂「迷時師度,悟時自度」。一個學生讀書求學,如果完全依靠老師,自己不用心,絕不會有太大的長進。所以,學佛修行,三分靠老師,七分要靠自己,要「自性自度」,能夠覺悟自己的自性,才能自度,這才是究竟之道。

============

《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參禪學道,應該以發心立願為下手的工夫。在世間上,讀書求學,做人處事,也都要立定自己的志願、目標;參禪學道,當然更要發心立願了。

============

《寶王三昧論》的十不要求,也能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

  參禪學道的人,不要要求身體健康,永遠不生病,因為身體沒有病,有時候容易生起貪欲、執著。「有病方知身是苦」,學道的人有時候帶三分病,才知道發道心。

  因此,無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發精進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無病」。

  第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在世間做人處事,不要害怕困難挫折,有時太容易、太順遂,容易驕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從艱難困苦裡完成目標,反而不會遭致嫉妒、障礙。所以,「處世不求無難」。

  第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發心學道,不要要求沒有障礙;沒有一點障礙、干擾、困難,容易輕忽所學,做人就會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艱難,越懂得謹慎從事。所以,「究心不求無障」。

  第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

  我們無論做甚麼事情,不要怕魔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難有時候也是我們的逆增上緣。所以,「立行不求無魔」。

  第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我們無論是讀書、創業,或是從事任何工作,不要急於成就,太容易成就,則志願不堅,很容易遭致失敗,所以,「謀事不求易成」。

  第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

  與人交朋友,不要處處想到要別人幫忙我、有利於我,這種自私的心態,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與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樣給人快樂、給人歡喜、給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於自己,就會虧損道義。所以,「交情不求益吾」。

  第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

  與人相處,不要要求別人凡事聽命於我、順從我、服從我,事情太過順心如意,則容易剛愎自用。所以,「於人不求順適」。

  第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幫助別人,不要企望人家報答我。望人報答,那不是布施,是貪欲;既然布施,就要無所求,無所求的無相布施,才是真布施。

  第九、見利不求爭分,利爭分則此心妄動。

  見到人家有了好處、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羹,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以隨喜心為人家歡喜、祝福,這樣就不會癡心妄動。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壓抑,不要急於辯白、申訴,否則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夠吃得虧、看得破、放得下,有時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報。
標籤:
瀏覽次數:75    人氣指數:7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促中高齡就業 國發會出招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為何工作效率愈高,愈沒時間做事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