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看到一位同學在BB上,
試圖討論"如果行為結果呈現出來那個人是符合道德的,不需要討論他所作行為的動機,結果若好,他則是好人."
例如,政治人物做關懷殘疾人士,建設更多有利的公共設施.可能動機如下:
1.確實打心底關心這些人,沒有其他的利益想法.
2.因為政治人物的行程必須要符合社會的期待,而去做了這件事.
3.為了以後的選舉,得到更多選票,甚至名譽.
然而最後,很多人都這樣的人是個大善人ˋ好人!
實際上,他可能只是為了第三項的目的,而去做了這樣的事情.
那位同學認為,最終,政治人物是為了那些殘疾人士更好,而建設了那些公共設施,
結果帶來了許多的善,何須鑽牛角尖考慮動機?
然而....
世界上還是有許多的偽君子,在善事的背後實際上策畫著得到許多利益的小動作,
真的不需要考慮到動機嗎?
或許這來來回回的考慮下,的確不能否認結果所帶來的好處,可能真的帶給很多人實際上的幫助,
但是道德標準畢竟不是一句話或是一個守則就可以判定.
例如,哲學界裡面很長提到的例子:
有一位丈夫,因為妻子染了重病,生命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
這位丈夫去找醫生,醫生告知她有一種藥,唯一能治好妻子的藥,但是這種藥的價錢,卻是這位丈夫無法給付的.
但是唯有這種藥才能救妻子的生命啊!那麼偷吧!!! 這位丈夫是這樣想的.
最後,他偷了這種藥,妻子的病好了.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雖然妻子的病好了,但是這位丈夫也飯上了竊盜罪,
但的確因為她的偷竊,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
如此,出現了道德的兩難,
而若只看結果,那麼法律不就無用武之地?
若選擇放棄偷竊,看著妻子一天一天的雨死神搏鬥,生命....可能就這樣消逝....
而Kant則提出:動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唯有這樣人才是自由的!只是考量到結果,其實是受到自然界的因果關係制約.
因此,即使可能結果呈現是好的,我們也不應該做!
或許,有些人會批評康德沒有人性吧!
但是我贊成康德的說法,只有從動機的不斷考量,也才能討論出許多完成一件事情的不同狀況.
行為的結果,並不是事件本身的全部.
恩~~~還得要再想想...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