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71191
 婠妃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10/28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著相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作者: 婠妃 日期: 2009.09.15  天氣:  心情:




對佛教的接觸在十四歲那年暑假,

我的大姑姑帶著我,前往現在已記憶模糊的山中佛寺,

我在那小住了一段時間,晨鐘暮鼓、粗茶淡飯、早晚訟課…

出家人的生活很簡約,專心一致修持佛學。


大姑姑是居士,她會成為居士是姑丈離世那年開始,

她發了願皈依佛門,因世間的塵緣未了,所以成了在家居士,

她經營著旅店,獨自帶著三個兒子長大,而我當時就在她的旅店打工,

那年我才小四,我能做的就只是打掃客房。


那段時間裡大姑姑一直是我的精神導師,她教我很多做人做事的修持,

她慈祥有氣質,在當時她是四十多歲的婦人,她的形像一直深植我心。

在我的心裡想著,若我也四十多歲了,是否也能擁有她那樣的儀態?


長大後對佛學有了些許了解,我才明白樸素的姑姑為何那麼美,

我才明白姑姑儀態,是修持佛法後而得的法相,正所謂相由心生。

是的,我用美來形容她,那種美是不著相的,是由內而外的美…

任何抺胭塗粉的女人,在她身邊都要相形失色,她莊重優雅。


或許就像師父說的,我與佛有緣,而姑姑開啓了這段因緣…

在佛寺的那年暑假,我過著清修的日子,我絲毫不排拒,還心生恭敬,

我跟著比丘尼在菜園裡工作,用膳前我會在廚房當幫手,

吃的是簡單的素菜,喝的是山泉水,這裡的生活幾乎自給自足。

早晚訟課我會在旁聽課,我深深體會佛學是一門學問,

它並不迷信還很科學,佛堂裡只有三尊佛像,

釋迦牟尼在中,文殊普薩、普賢普薩各在左右,

佛像並不是拿來膜拜的,它是一種提醒,佛學裡的儀軌都深具寓意,

三尊佛的寓意便是持善良本心,得大智慧,而後實踐。

晨鐘暮鼓是提醒,點香亦是提醒,早晚反省自身、修持佛學。

鮮花素果也是提醒,寓意也很簡單,種善花、結善果。


這是我初次體會佛的不可思議,但師父卻不讓我皈依,

他要我在世間修行,他說佛性每個人都已具足,

只要機緣到了,自然而然就會成就,於是我便下了山。


當時還一知半解的我,現在卻感謝師父的智慧大德,

如果不曾在世間有過苦難,一般人是很難體會修佛的意義的,

而師父及姑姑早已在我的心田種下佛的種子,

我終於明白什麼叫,機緣到了,自然而然就會成就。


現今的我仍不是佛教徒,但對佛學的景仰卻不曾滅過,

最近喇嘛來台,引起我的注意,在台灣對密宗仍是陌生,

我花了些許時間,去找尋密宗的相關資訊,

在我心裡直覺它是佛法圓滿的關鍵,佛說小乘、大乘,

但這些都屬清修持戒,並沒有完整的實踐道,

在密宗裡有許多方便法門,多屬度萬千眾生而行的方法,

先出世再入世不就是佛陀的作為嗎?

先修持自身再度萬千眾生,這就是佛教的精神。


當然這只是我這個門外漢的看法,一個粗淺的概念…

佛在世是體貼的,他說小乘讓人們容易理解修持,

當有人證得時,他又說大乘讓人發普提心、行普薩道,

當有人證得時,他再說密宗讓人行方便法門度人…

這樣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的呈現佛法的圓滿。


密宗裡有瑜珈密續,很多人認為那是附佛外道,

認為那是印度教的東西,我深深覺得遺憾…

如果略知佛陀故事的人,便知道佛陀曾一度苦行求道,

最後在普提樹下悟道得證。

這段苦行僧的日子,佛陀做的就是瑜珈行者的作為。

佛陀曾是瑜珈大師,這典故在台灣依舊陌生,

如果曾修學過瑜珈的人,多少都體會得到它不止修身還修心。

而瑜珈的真義,要修讀過瑜珈經才能有所證得,

瑜珈絕不是只有強身、塑身的功能而以…


佛法的末法時期,有許多混亂,引發我種種感觸,

但我仍相信佛的真理,只要依著佛經所述仍能有所收穫,

愈是渾沌不明,愈是要依法不依人,排拒種種邪說。



標籤:
瀏覽次數:105    人氣指數:1105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10/28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著相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