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87845
 吉米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用腦 用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心靈雞湯 網路分享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福井福太郎102歲樂在工作
作者: 吉米 日期: 2015.12.17  天氣:  心情:
做個一直被需要的人:
我102歲,還天天花2小時通勤上下班, 為什麼卻非常快樂?

商業周刊 職場力 福井福太郎

「被需要」,是世間最美好的事。 ~ 福井福太郎



先讓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目前任職的東京寶商會,這是一家接受委託、販售彩券的公司,也就是負責經營、管理街上賣彩券的大小攤位。自從1982年進入東京寶商會以來,我在這裡工作已超過30年了。 這段時間,我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改變。但是,這30年來世界卻變了很多。比方說,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連在我10歲時建立的蘇聯,都在1991年解體了。

另外,從1955年開始連續執政的自民黨政權,到了1993年首度失去政權。然後,日本經濟開始經歷長達十多年的通貨緊縮。這30年真的發生不少事情,但在這段時間內,我一直是這家公司的顧問,做同一份工作,領同樣的薪水。唯一改變的是,2013年我決定從正職轉任兼職,畢竟,我已經一百多歲了。工作內容也做了改變,從一些實際的業務,轉為負責公司的經營諮商和算帳。

回想起來,直到90歲之前,我還能做些手工作業,像是整理彩券等。以前我們公司還沒有年輕員工時,我甚至曾一個人拉著裝有兩萬張彩券的行李箱,從神田走到日本橋的三越百貨(距離約一公里)附近的彩券行送貨。在轉為兼職前,我在這家公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彩券。每天,我會和其他同事一起,將送來公司的彩券,以十張為單位捆成一組,再將十組裝為一份,方便彩券行販售。

整理好之後,還得負責分送到各家彩券行。不過,因為彩券又分成連號和散號販售,在整理散號彩券時,就得特別小心,要確保每一組散號彩券的號碼都要分散,特別是最前面兩位數和最後面兩位數一定不能是連號,所以整理時特別費神。總之,在90歲以前,不管是粗重的工作或手工,我覺得自己和年輕人沒什麼兩樣,辦事還是很有效率,就連走路也是,十年前,我甚至是所有員工中走路最快的一個。



動不動就離職,與年紀無關

我在東京寶商會工作這30年間,曾遇到一位過去地位崇高的空降員工,但這個人剛進公司沒多久就辭職了。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前一份工作是擔任大型企業的高層主管,所以無法適應這家「小」公司,和年輕人也沒辦法相處愉快。

東京寶商會是很迷你的公司,除了我之外,只有兩名全職員工。一位是近60歲的男性員工,他很討厭我稱他為「年輕人」,不過在我眼裡,他的確還很年輕。另一位是40多歲的女性職員,她到公司上班已經20多年了。除了我們三人之外,還有一位約聘的員工,每兩天才會來公司一趟。我們就像同伴一樣一起工作,畢竟在這麼小的公司裡,如果有人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無法融入,辦公室的氣氛就會變得很奇怪,公司運作也會出問題。

前面提到的那位空降員工,正是因為無法融入團隊,所以待沒幾天就決定辭職了。我從來沒有因為對工作、或環境不滿而負氣離職,而且我一直覺得,無論過去多風光,或沒什麼作為都無所謂,因為對「現在」來說,那些事根本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和同伴一起工作,讓自己的存在,對公司或社會產生價值。

工作從來沒有區分哪些該給優秀的人做,哪些要給失敗的人做。即使曾經很厲害、很了不起,或過去很墮落、不爭氣,那都已成為「過去」。只有在每個當下盡全力去做,把工作做好,才會決定你是優秀的人,或是個失敗者。就像那位離職的員工,即使他過去再好、再傑出,但來到東京寶商會,他最後是失敗的。當然,這不代表他在其他地方不成功,本來成功與失敗就是相對的,不需要太在意。我認為比起成敗,現在「盡力」才是更重要的指標,因為它能真正展現人的價值。


年紀大就該退休?沒這回事

你可能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我能和年輕人相處融洽?其實,我更想知道為什麼不能與年輕人好好相處?我光是去公司和兩個比我年輕的人說說話,就覺得全身充滿活力了,這正是我每天的能量來源。 現在多數人的想法,大概都是屆齡退休,就開始考慮不用上班之後要做什麼?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但我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我只覺得有人需要我幫忙,就該盡量協助他。

另外,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到這個年紀還要工作不會累嗎?老實說,我不覺得自己在上班,而是把上班當「活動」,因為活動是人的本能,我根本不覺得累。人絕對不能老是窩在家裡,如果放著健康的身體不做點事,實在太浪費了。更何況已經一百多歲還有人願意雇用我,是我人生中最難得的經驗,我非常高興到這個年紀還能繼續上班。因此,即使我現在轉為兼職,還是會盡量每天去公司上班。

不過,我也曾經猶豫過,雖然很想繼續讓自己發揮「作用」,但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待在這家公司實在太久,會占了年輕人的職缺,或成為同事的負擔。再加上這家公司的每個同事都很優秀,即使我不在,大家還是能把工作做好。所以,我曾在96歲時告訴大家:「我在這裡工作也夠久了,差不多該離開了。」

結果,這件事傳到東京寶商會的老闆,也就是我好友望月的妻子耳中,她特地打電話給我的長女說:「請妳勸勸福井先生,不要再說辭職的事。這家公司很需要他,大家都希望能和他一起工作,請他不要辭職。」後來,我的長女告訴我這件事,於是我決定繼續待在這家公司工作。由衷感謝望月太太讓我知道,自己是真的被需要,這種感覺真的很好。我也希望,能一直在公司發揮作用,直到我做不動為止。



與世界一樣善變,就能好好活著

我常被人問道:「為什麼活到這個年紀還要工作?」就連我那個已經退休的兒子都覺得不可思議,對我佩服不已。但對我來說,我只是在做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已。我相信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後,即使想工作也無法繼續。例如,上班族一到退休年齡,公司就會提醒你該是離開的時候了,即使你還做得動,也只能領著退休金,離開工作崗位。超過退休年齡還能繼續工作的人本來就不多,像我這樣的情況更是少見。

但我認為,人只要身體健康,就必須一直有事做。看看大自然的生存法則,那些動物到死之前,都要靠自己的力量找尋食物。人也是動物之一,為了活下去,到死之前都應該做事。比如說,大象在預感死期將近時,會主動離開象群,但在此之前,牠也是靠自己找食物活下來。貓也是,知道自己死期將至時,會找地方躲起來。雖然家貓因為有人養,不能相提並論,不過野貓到死為止,也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所以我認為,既然人類和象、貓同為動物,都應該做到自己做不動為止,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

從文字中也能印證我的看法,若把日文的「工作」(働く)這個字拆開來看,就是指「人」應該要「動」。即使回歸自然法則,人也應該這樣生活。像那些上古的原始人為了生存,每個人都要勞動,採集食物來吃,因此我深信,「做」是人的本能,每個人身上一定也有這種基因。總之在我的觀念裡,人和動物一樣,要活就要動,如果想生存下來,就必須有事做。所以,我工作到一百多歲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我的本能驅使我這麼做罷了。



工作不累,閒閒沒事才痛苦

有些人的想法可能和我不一樣,他們認為:「若是生活不愁吃穿,我才不想做事呢!」這些人大多希望能盡快退休,每天在家裡悠悠哉哉地過日子。當然,在不造成任何人困擾的前提之下,輕輕鬆鬆地過日子也不是什麼壞事。但換成是我,我寧願到外面工作,也不想每天在家裡晃來晃去。

對我來說,一個人健康地活著,卻不做任何事,實在太浪費生命了。而且,每天待在家閒閒沒事,其實比工作更累。因為在家裡不是坐著就是躺著,不是在客廳就是在房間,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地方,看著不斷重播的電視,甚至維持同樣的姿勢,只要一天,我就覺得自己的身體瞬間老了十歲,全身不對勁。因此,我寧可去上班,可以走走路、看不同的風景、見不同的人,讓我心情愉快,愈做愈有精神。

現在,愈來愈常聽到一些人在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動不動就說「不想做了」,或剛進公司沒多久就立刻辭職。每當我聽到年輕人說:「我不想幹了」,都覺得這些人很可憐,因為他一定遭遇了比工作更辛苦的事。不過,即使工作上發生令人不愉快的事,也是一時的,雖然當下會覺得不愉快、遭受打擊,但只要找個管道發洩情緒,也許和朋友吃吃飯、喝喝酒,再回家好好睡一覺,隔天又是一條好漢了。所以,真的不需要把工作上的挫折看得太嚴重。

我從49歲才開始當上班族,至今為止,還沒遇過什麼問題,讓我無法忍受到想立刻辭職。可能是因為我對「出人頭地」這件事沒什麼興趣,反而讓我活得更輕鬆自在吧!比方說,我從來沒想過要當總理大臣。我看過很多人,一心想要出人頭地,還為此做了很多努力,也許他最後得到他要的結果,卻每天皺著眉頭、看起來很不開心。如果是我,一定不會這麼做。

當然,有上進心是好事,但如果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只是盲目跟從世俗的價值觀,那麼不管做什麼事都不會開心,人生也會愈來愈痛苦。假使能換個想法:「不出人頭地,也無妨。」雖然可能沒什麼成就,但至少能讓自己過得輕鬆一點。

別看我這麼樂天,就以為我這輩子一定過得很平順,沒遇過什麼變故。實際上,還是有許多時候讓我覺得很痛苦。我有過很多痛苦的經驗,有些時候,即使卯足全力也無法扭轉局勢;有些目標,即使我再努力也無法達成,比如說我是小妾生的兒子、我的兩個小孩死於戰爭、永遠無法完成的留學夢等。那些時候的確令我很沮喪、很難過,但沮喪完了、傷心夠了,人生還是要繼續下去。畢竟,還有許多人需要我,當然我也還有很多事沒做。因此,我才能不被這些挫折打敗,一路走到現在。



人生就像電影,有起伏才精采

我一直相信人能活多久、會遭遇什麼劫難,老天爺早就安排好了。每當遭遇難關時,用盡全力去挑戰它、克服它,讓自己因此更茁壯,這就是人的生命力,更是活著的證明。縱使盡一切努力後,依然沒有成功,也不需要感到焦躁、厭煩,或想逃避現實。就像電影一樣,如果整齣戲都是高潮,就感受不到劇情的起伏,那就只是一部枯燥乏味的三流電影了。

話說回來,我會有這麼豁達的想法,大概是源自我的成長環境。我的母親並非正室,所以我的成長環境比一般人複雜許多,經常必須忍受他人的異樣眼光或排擠。因為特殊的成長經驗,讓我從小就很堅強。不過,我父親從未讓我們在經濟上,或感情上感到匱乏。換個角度想,我沒有生長在普通家庭,反而成為支持我堅強活下去的動力。因此,我認為人生與其一帆風順,不如經歷波折會更好。

就連當年我去應考慶應義塾大學的預科時,也不曾擔心自己考得不好。不是因為我很有自信,而是我的個性一向不喜歡事事操心。或許,這也是我能長命百歲的原因之一。所以,即使我工作了這麼長一段時間,從不記得有被壓力逼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
標籤:
瀏覽次數:84    人氣指數:484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用腦 用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心靈雞湯 網路分享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