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an.ipimg.com/diary_pic/46/92/00/02/2009246/diary_1008262822m.jpg) 這是我個人觀點層面所推論的日記,
不喜歡動腦的人就不要浪費時間閱讀!
從古今中外到目前為止, 人竭盡一生, 腦部使用量也未到達一半,
因為人類生存時間不夠長,進化也還不完整,現代所知的科技也未突破人腦的極限!
很多人明白, 但是也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實人每分每秒都在使用未使用的部份,
只是差別在提出來使用的多寡,
如果生活模式一直沒改變,腦未動到的部份就會受局限,
而人腦是聚合:藝術;邏輯;創意;推算;理解;計算等的各部功能,
不是說使用傳統方式, 一直看書或一直學習專長就能運作到”徹底”,
因為腦部連結是多元化, 學習是個臨界點, 但看從何角度切入才能運作到哪部位的腦細胞!
我說過,山不轉路轉,有時單角度思考難解讀其他未知的點, 要能學習轉化,
用何種方法轉化是看個人, 都是要試著去領悟新的境界,只要能達到目的, 就都是穫得!
獨特的特質,是與生俱來的,
更是經由: 遺傳因子..發育過程..生長環境..接受各項教育的程度..外來因素的影響力..自我理解的範圍..等等來輔助啟發,
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互相影響,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一個人有發覺自己的特殊,妥善運用到自己的特質; 加以發揮,就能獨當一面,在別人眼中這就是一種屬於你的特質!
也就是你擁有別人所不及的領域!
人沒有所謂絕對萬能的,只有邏輯較正確這回事, 因為除了腦部受損的人之外!每個人的腦容量相差並不遠,
腦容量較大..連結力差(傳遞複雜而遲鈍)
腦容量較小..連結力強(傳遞簡單而迅速)
兩者是無法比較的!
會因為接觸層面不同而結果不同!
會因為"改變與訓練"方式不同而改變結果的幅度不同!
然而:
過度自信的人,再成長率會比較低(拒絕性與局限性高)
適度自信的人,再成長率會比較高(接受性與開放性高)
沒有自信的人,再成長率無法論定(沿用假設運作不穩)
沒自信就像是脫軌的列車,在沒有重新接上軌道之前, 就等於無法找到評估的點!
誰能斷其別人生死? 誰能論其他人無用? 誰又能料到別人何時能找到自己的動力?
一切...只能說是個人主觀! 而個人主觀是一切自我理解模式的產物
它對自己本身的確是個絕佳的防禦牆, 但卻也不適合將防禦牆設定於過高
因為不僅別人難進入, 會連自己也難以走出!
所以:
內外兼具..剛柔並濟..接受不同..轉化運用..探索未知..適度空間.........
在人的世界裡才能有受的了衝擊的空間, 並具有解套能力與方向!
許多人之所以有壓力產生,就是腦部沒有做妥善的運用,
長期腦部集中在同一件或同一批事件上, 則腦該部份就像是把炮火擊中在同一個點,
該部位承受壓力過大,負荷過重,可能引起連鎖反應或骨牌效應, 猶如由一滴水引起振盪,
會直接影響到情緒與判斷力, 似在浪中乘船,無法站穩腳步!
如果一杯水即將倒滿,再不轉移或做有效處理,只會造成滿溢的後果!
改變你對目前壓力的觀點, 轉換其它思考角度, 或試著去接受這存在的壓力! 而不是單方面的宣洩這股壓力!
不當宣洩會產生滯留原地的旋渦,用字面上解釋為: 習慣! 而習慣會造成無法突破的局!
當然:
本人此文並非代表絕對, 而是代表具有本人特質的分析面
如果你未看之前...心即帶著俯瞰角度
你無法得到我的平凡, 因為你早已經沒有裝載空間, 於你何用!
如果你未看之前先帶來仰望
你無法進入我的富有,因為你已經放棄自己裝載容器, 只會沿用現成, 又將如何吸收!
既然你認同世間萬物都是相互吸收與學習, 那為何你還界定對上受教而對下施教的絕對心態? 試問誰受? 誰教?
對人處事無論老幼,也等於都在互相吸收與學習! 老人也在學習如何與孩童相處, 而孩童也在探索老人的模式!
萬物皆為兩極化,同一件事有負面結果,就存在著正面因果!
明暗..利弊..施受..陰陽..因果..喜怒..收放..動靜..尚有許許多多........
只要你朝壞的想,它在你心裡就會是單一種結果,
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不可能,而是你接受多少事實...用了多少心思面對, 還有如何面對!
人的一生並沒有極限.. 只有心會為自己設限!
放寬心房, 坦然面對和吸收這個世界....
你的內心才能趨於自己的完美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