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千真萬確的弔詭,只有到了中年,人才能開放地、全幅地瞭解並享受自己的青春。 青春中人永遠不會明白青春是怎麼一回事,不管你有多敏感、有多聰明。
在一般的意義上,「中年」指的就是人走完了「青春」的階段,認命了、死心了, 進入一個相對黯淡、背對陽光朝向陰影的階段。不過,換從另一個角度看, 「中年」卻也意味著,終於,我們有機會真正明白「青春」是怎麼一回事。
活在青春裡,生命充滿了躁動的變數,我們應接著現實中的種種刺激與誘惑, 或自覺或被迫地隨時試驗著自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厭惡什麼? 愛情、道德與品味的極限何在?我們猶豫游移,我們反省後悔,我們走過了卻又恨不得能夠繞回去, 我們明知時移事往前塵難追但總不甘心不接受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那是青春,混亂與疑惑,必定犯錯卻甚至來不及面對錯誤真心一哭的年代。 於是中年就代表了:總算,我們認識了自己,願意誠實平靜看看生命之鏡中到底顯現出什麼樣的容顏。 而那面突然浮掛在眼前的生命之鏡,就是以對於青春往事的回憶紀錄打造而成的。
那場叫青春的電影,或那本叫青春的書,我們讀完了。 我們不需要再隨著情節而焦躁激動,因為結局已經確確實實掌握在我們手裡。 於是,我們可以開始重看一遍,可以重讀。 所謂中年,對我而言,就是歲月給了我們特殊的資格,可以選一張舒服的躺椅,對著逐漸西斜變紅的太陽, 把叫青春的那本書,打開重讀。重讀中,本來的內容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分量輕重, 在結局揭曉之後,劇情主線變得沒那麼重要、更沒那麼吸引人了; 相對地,許多以前認為無關緊要的細節,回頭看,卻如此有趣、如此感人、如此深刻。
這是千真萬確的弔詭,只有到了中年,人才能開放地、全幅地瞭解並享受自己的青春。 青春中人永遠不會明白青春是怎麼一回事,不管你有多敏感、有多聰明。換個角度看, 進入中年而不整理重讀自己的青春,那就既對不起青春,也對不起中年了。轉貼自吾意 造字的奧妙 某君自稱對古代的造字法很有研究。一天,某君與一友聊天時,情不自禁地就談到了這方面的話題。 某君:“根據我多年的研究,我發現古人造的字特別有道理。就拿這個‘歪’字來說吧, 上面一個‘不’字,下面一個‘正’字,不正就是歪的意思嗎。 看,看一個的組成我們就能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多么有道理呀。” 友人點頭稱是。某君不禁面有得意之色,正要繼續自己的高論。 忽然,友人好像想起了什么,就謙虛地對某君說:“我想向你請教一個字。” 某兄胸有成竹地說:“你說吧,是什么字?無論什么字,我都能給你一個滿意的回覆。” 友人:“這個‘好’字,左邊是一個‘女’字,右邊是一個‘子’字,我想不明白的是, 古人為什么稱女子好,而不稱男子好呢?” “這個嘛?”某君不由得愣了一下,隨即就輕鬆地說,“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 因為造這個字的人怕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