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0,56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惟覺老和尚圓寂 轉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詐欺 轉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網路 轉載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6.04.10 天氣:
心情:
自媒體的真實謊言
當我們輕易評論他人生活:自媒體的真實謊言
作者:黃哲斌 2016-04-09 Web Only
網路是勇氣之地,經常激勵群體奮進行動;然而,網路偶時展露險惡面目,誘發人性蒙昧一面。
去年底,一名網友在熱門臉書社團「爆廢公社」貼圖,攝於火車車廂的照片中,一位年輕女孩靠在鄰座老伯肩上熟睡,網友解讀為天外飛來豔福,
惡作劇評註:「阿伯……本來要在新竹下車……現在已經到岡山了」,下方留言哄然響應,一片起鬨訕笑。
結果,這是一張網路流傳兩年多的舊照,圖中女孩親自上臉書留言,表示旁邊老伯是她父親,因父女情深,所以陪她搭火車回學校,而他最近已不幸病故,希望網友不要再轉傳或留言嘲笑逝者。
太少事實、太多臆測,無心戲謔變成謊言之箭。這只是第一個例子,下一個,關於謊言的自我演化。
三月初,有張廂型車照片在臉書及Line廣為流傳,圖中車輛牌照號碼清晰、右側車門打開,伸出一隻拿相機的手。大量網友轉貼這張照片,並註明車主正在偷拍檢舉交通違規,然而,同一張照片卻因網友所在地不同,被標示地理位置在花蓮、台南、高雄、苗栗、宜蘭、台東等地,提醒當地鄉親小心。
後來,名為Bear Tseng的網友出面澄清,表示他們是一影像工作團隊,接案拍攝機車旅遊企劃,並非偷拍檢舉違規;他在臉書自我解嘲:「我原地不動,卻能出現在全台各地,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這些都是當代媒體最複雜、最難解的現象之一,當網際網路普及,個體擁有出版權力,我們以「個人媒體」、「自媒體」、「公眾培力記者(Public Powered Journalist)」等不同名詞,定義網路使用者的書寫與傳播。
一方面,我們身處傳播門檻最低、成本最小的年代,話語自由流動,知識快速傳遞,資訊壟斷的難度相對提高;另一方面,各種惡意造假、騷擾攻訐、輕佻嘲弄,乘著網路光纖如瘟疫蔓延,新聞網頁下方的留言、爆料社團的貼文,經常成為新聞媒體的取材文本,也是誤解歧視的火種。
由三名耶魯大學生創辦、以評論饒舌音樂起家的美國網站「Genius」,發展出一種網頁註解功能,你可以在任何網頁照片或文字上,標色並加上自己的評語,用戶也能看見彼此註解,交互構成一套龐大的詮釋系統。有些新聞媒體也參與其中,例如,當蘋果拒絕FBI為恐怖分子手機解密,《華盛頓郵報》就以自己的Genius帳號,在蘋果官方網頁上,加上新聞幕後的解讀文本。
然而,如此方便的評論機制,也助長了網路流言與騷擾。TED網站社群經理道森(Ella Dawson),同時是一名性別研究者,在部落格書寫性病污名與性健康知識。她最近指控,即使她刻意避免聳動標題,以免刺激保守人士,仍有不少人透過臉書、Twitter惡意人身攻擊,最糟的是Genius,因為她無法阻止網友藉由評註功能,留下曲解或騷擾訊息,對她造成精神負擔,長此以往,她只能放棄寫作。
她的控訴引發廣大迴響,挑動網路言論自由的辯論,也促成軟體開發者撰寫程式 Genius Defender,讓部落格寫手阻擋Genius用戶留下網頁評註。為回應此事,Genius官方也將加入舉報濫用的按鈕。
無獨有偶,不久前,台北內湖發生不幸的女童兇殺案,女童母親在媒體面前冷靜自持,反遭一些網友情緒攻擊,她因而關閉部落格。
無論是文章開頭的故事,或是道森及受害女童母親的例子,大致指向幾個現象:
一,當評論變得輕易,意見隨之顯得廉價。自媒體有其珍貴貢獻,負面效應則是,當我們基於有限的客觀事實,發表充滿主觀的評論,結果經常只是發洩情緒,而非對話討論,甚至造成網路霸凌。
二,我們習於社群網路的混雜身分,習於八卦網站的窺私媚俗,漸漸地,我們不再分辨何為「可受公評之事」。
無論是新聞或法律上的觀點,「涉及國家社會或多數人之利益者」才是可受公評之事。然而,我們漸漸無法區分哪些事涉公共利益、哪些是個人事務。我們樂於評論第三人的感情態度、指點家庭關係,新聞主角的衣著打扮、被害家屬的情緒狀態,似乎都必須向大眾交待。
三,社群媒體的形式與生態,鼓勵個人發表激烈言論。例如,臉書的演算機制,變相獎勵個人或專頁經營者採取極端立場,藉此博取更多人按讚或訂閱。部分媒體為追求流量,刻意劍走偏鋒,也是推波助瀾的重要因素。
最近,美國有一頗受矚目的案例,風光一時的新媒體「Gawker Media」,因刊出前職業摔角名人荷根(Hulk Hogan)與友人妻子的性愛偷拍影片,遭荷根告上法院,並求償一億美元。
Gawker前主編答辯時,引用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保護精神,認為荷根是公眾人物,他的行為可受公評,該站評論此事之際引用影片,屬於新聞自由保障範疇。結果,陪審團判決網站必須賠償1.15億,比荷根求償金額還高,而Gawker評估,他們因這支影片帶來的收益,不過一萬一千美元。
《廣告周刊》網站評論此事,「在公開場合,他是浩克荷根;在臥房裡,他是泰利波利亞(荷根本名,Terry Bollea)」。
謊言與仇恨,已成為新聞網站與自媒體互相餵養的毒藥,台灣的近例是,內湖女童命案發生後,三天後,網友在臉書專頁「爆料公社」宣稱台南也發生女童割喉案,媒體網站未經查證,紛紛轉錄報導,造成數百人徹夜包圍警局,險些發生衝突。
美國線上新聞協會最近發佈一份文件,條列網路媒體引用社群網站或自媒體內容時,必須遵守的規範,這是專業組織的重要一步。至於個人使用者,唯有倚賴網路社群的自制力量,不斷溝通、舉證、論辯、勸服,才能讓公共對話空間的基石,不被恨意與偏見侵蝕殆盡。
言論自由的可貴,始於自覺與節制,無論組織或個體,唯有不濫用自由,才有真正的自由。別忘了,網路最美與最醜的風景都是人。
標籤:
瀏覽次數:
177
人氣指數:
777
累積鼓勵:
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惟覺老和尚圓寂 轉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詐欺 轉載
住戶回應
時間:2016-04-10 09:38
她, 52歲,台中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