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yimg.com/mv/nimage/d59378b8d2b7154e)
養身之道不外乎知足常樂..清閒寡慾...
現代競爭的社會裡..出了許許多多的文明病與精神上的疾病..
但為求效率猛救西醫..忽略了病的根本起源..
一切病源起於心..心不定..燥憂過樂沒節慾..七竅皆開引入病魔纏身..
想想..人如果拋開一切..心無雜念..漫步於海灘..吹著徐徐微風..是否全身舒暢..
為何有此感覺..只因那時人的心靈已與大自然融合..感受到大自然給予的恩賜..
追溯宇宙初始..地球無生物..因太陽系外圍的微塵轉動碰撞凝結成一個固體..就像雪球一般..
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形成了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組成了地球的外部層圈..
之後..火山爆發..雷電交加..隕石的衝擊..而慢慢形成..
人是大自然的產物..得知起由..方知量能運轉..借能量而轉行..方能自在逍遙..
其中奧妙之處..難以理解..唯行者自身感受..就像悟禪悟道一樣..
簡單說..一杯茶在面前..朋友喝了..告訴你..這茶是熱的..但自身沒去體驗..那知熱的感覺是如何呢?
再回到前提..人生要放的下..寬心得失心不重..也是要經歷過風風雨雨..
感受過了..明白了..才能真正的放開心中不該執著的念頭..
引用...金剛壽篇一小段...
文詞難以咀嚼..有不懂可以留言問之..
處於現在環境之下,人有安得而不病,病又安得而不死。但人一面怕死,一面卻加工造病,更可憐到死還不曾明白我究竟何因而病,何病而死。
身病有多種,一遺傳病,二已成病,此屬於果地。非可逃免者也。三未來病,又分甲傳染,乙因病轉病,丙新造病,此屬於因地,可免而不肯免者也,佛所謂四大不調之病是也。四夙世業報病,五魔鬼乘便病,此二種可以解除之,但世人執為迷信而不信也。又心病如憤怒憂怖瘋狂,以及自殺等等,均稱為病,此最重要,極易喪失,世人反忽之何也。世人諸病,不論男女,在中年人中,每百人內,幾乎有八九十人得肝胃病。四五十人得心臟病或血壓太高病,八九人得怔忡顛狂病。在老年人中,過五十者,多半心臟或半身不遂病。在青年人中,每百人中,有六七人得肝腎病虛弱病。在幼童中,則每百人中,有七八十人得胃病,富厚之家,尤難逃免。中年已弱,未老先衰,若單靠醫生或一個運動法門,謂可強身保種,思想又末免太簡單耳。
幼童之胃病,係不明事理之父母與保姆所養成,父母終日出門遊戲,一切不管。保姆又無知識,饑飽寒暖,絕不關心。有錢之家,小吃零食,冷熱生熟,已傷其脾,任性驕慣,又害其肝,故無有不蟲不病以致於死,即不死而蟲病胃病已成,潛伏根內。倘遇痧痘等症時,必中虛不可抵抗。富厚之家,子女尤為危險,青年子弟,或受父母先天之不足,身體已極薄弱,種種環境,又復不良。如同學中貧富不均,引其惱怨,男女少艾思慕,引其顛倒。社會不良,國衰民弱,引其憤恨。惡友之利誘威迫,引其貪得與恐怖。畢業後無生計可謀,引其憂思。若在學校,則功課煩雜,精力已感不足,神思顛倒,更逼其運動尚武,是引其癆傷。故用功者每易致病,我家青年子,已有多人病死矣。十年前著有自性長壽法一論,正為此也。
中年人生活艱難,憂思傷脾,憤怒傷肝,鬱悶傷胄,驚恐傷膽,勞累傷筋腎。諸病匯集,遂病心臟。肝屬木,木剋土則胃不和,運化不靈,是以夜不安。腎屬水,水涸則火旺,心屬火,所以心臟過度衰弱,凡人生一切營養精液,統歸於心臟,由心臟分派各部。脾胃若病,則收入頓少,心臟不足,各部同此衰弱。火愈旺,血液消耗益多,心臟衰弱至極,則突然虛脫。中風腦沖血,皆由心臟衰弱,血氣停頓所致,勢若土崩,不可挽救。故人身,只有晴天可以修理,萬無大雨滲漏時再修之理。人何不略分一二分之勞,移作養身修性之用,以延此一命哉。汝莫謂現在精神好,年少年盛,有恃無恐,一經大風浪,即不夠用。人命若有常者,死期當可核定,世間應無少年夭折矣。況近代青年,十有九病,根本即靠不住,至可慮耳。致病原因,約有多種,茲別之如下﹕
- 心神不安,為第一線因。(如自殺或惱怒卒中氣閉者屬之。)
- 起居不常。(奔馳露宿等屬之。)
- 飲食不節。(鴉片白麵或誤食不潔等亦屬之。)
- 勞動過度。(學生在運動後,更犯手淫,必病必死,又長途奔馳勞者屬之。)
- 風邪所感。
- 小心太過。(驕奢習染不慣等病屬之。)
- 忽受驚恐刺激。(先世冤報等屬之。)
- 鬼神乘便。(顛狂等屬之。)
- 坐禪失調。(又道家死守竅門,或絕不起念之打坐法屬之,久久皆可致病而顛狂也。)
- 車馬飛機流彈等意外傷害。
致死之原因,亦有多種,茲別之如下﹕
- 信醫太過。誤於醫藥。(麻醉過度而死者屬之。)
- 病後失調而復病。(有食復勞氣復房復及風邪復等,手淫及房復者必死。)
- 防病太過。(凡本來不病,預先割治,體弱不任而死者屬之。)
- 夙世冤業。(不可逃免。)
- 醫藥亂投。(有錢與性急之誤。)
- 不識病症,延誤時日,不及救治。
- 無力醫治,或無此藥。
- 病人任性燥急,不能制伏忍耐。
- 不懂自治法門,並不信醫外治法而自誤。
- 因罪而死,或自殺,及被殺害。
總之病無致死之理,凡輕病轉重,重病致死者,又有原因多種,茲別之如下﹕
- 心神不安而病人燥急。
- 有錢人醫藥亂投。
- 病後失調復病。
- 藥不見效,不知更改治法。
- 無力醫治,或無此藥。
- 有夙冤而不知解釋。
- 不懂醫外治法。
居今之世,富人犯一二條者居多,窮人犯四五條者居多,青年則犯一三六諸條者居多。有一於此,已屬不救,況多乎哉。至第七條則知者甚少,無怪其然也。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現在之衛生,實是衛身。但求衣食住滿足,僅知身上安適,不知心上自在。生指生命而言,生命之權,操之於心,人之生命,為精氣神之流轉。衣食住,僅補助肉體,加以保衛,不能主精氣神也。惟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健復者,恢復至精足神旺之地位也。藥者,可以助精氣神之力,以抵抗病也。然而藥有流弊,過量或不及,或轉他病,不可不慎,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風寒陰陽暑濕,在在皆可使人致病,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保衛力不能自由攜帶,每受強奪,抵抗力則處處可以方便自在。保衛力只是舒適,足以喪志敗家,亡國滅種;抵抗力可以耐勞忍苦,負擔大任,得失不可以道理計算。逸豫可以亡身,願富有之家,慎勿毒害其子弟也。
金剛壽乃人人所喜,處處是力求與自己過不去,抑又何也。我今以金剛壽法,告授同仁,有三要二訣。云何三要,一要未病前勤於防,使其勿病﹕二要已病後心有主宰,勿亂醫藥;三要病癒後耐心調養,勿使復病。云何二訣,一曰注意病內之病,二曰留心醫外之醫。
未病前之防衛,此救於因地,為最重要者也:
- 第一勿動肝鬱憂思,第二勿縱貪欲,第三勿多疑,第四勿起居不時,飲食無節,或食非時之品,第五宜寬量,多習布施,可造未來福壽。
- 謹於寒暖,勤於易衣,勿自恃力壯,懶於調伏。
- 每日至少定心二十分鐘,一心不染,靜坐觀空,或密咒養氣,必可延年。
- 用手運法,及自己按摩。(此法必面授。)
- 勿使過飽即睡,睡前勿食水果,勿食葷厚之物。
- 勿惱怨憂思,睡時勿思索等等。
- 勿殺生,免種惡因,並可滅夙業冤害諸債。
- 勿懶,亦勿運動過勞。
已病之主宰,此救於果地者也:
- 不許自認為病人,不許怕死,要忘卻其病,若無事人者。定心勿恐怖,則邪不入臟,宜放下一切事務。
- 切忌性急,勿亂醫藥,切不可一日請兩醫三醫,中西雜投,必死之道。
- 見機宜速,凡藥三劑而病不減者,當改方針。
- 少食,尤忌葷腥,能餓則更妙。
- 不可全賴醫生,但用手運自按法,必可減病速癒。
- 持咒、養心、戒殺,可以延年。
病癒後之調養,乃因果同時並重者也:
- 戒勞,尤戒房勞,並戒多食與氣惱。
- 宜食清淡,少吃多頓。戒殺,忌大葷為最妙。
- 每早聽音樂十分鐘。
- 宜放下一切雜緣,專心持咒養心。
- 大病初癒,切忌理髮洗足沐浴等。
- 不可常藥,如服長方,中間可停止一二日,以防傷胃等病。
- 切忌性急,如病後應養十日者,當預定二十日。則不十日已癒矣,以心定也。否則十日必不癒,以心亂也,關係之巨如此。
- 不可不小心,不可過小心,在自己之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