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平山堂 蘇軾
三過平山堂下,
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
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
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
未轉頭時皆夢
【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 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博學多才,詩詞文章書法繪畫,無一不精。文章屬“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以詩為詞,開創了豪放清曠的詞派,對後世的文學有巨大影響。
【字句淺釋】
平山堂:揚州名勝,在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側,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在揚州作官時所建。歐陽修去世後,該處牆壁上還刻著他的手書筆跡,其中《朝中措》一詞中即有“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和“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等句子。蘇軾此詞就是圍繞著牆上這首詞的筆跡和歌女們唱誦這首詞的事實來寫的。彈指:佛家語,喻時間短暫。老仙翁:指歐陽修。龍蛇飛動:這裡指歐陽修寫在牆壁上的筆跡,就像蛇行龍飛一樣。
【全詞串講】
當我第三次前來拜訪有名的平山堂,
半輩子人生已過去,快如彈指一響。
十年間未見過我那老仙翁似的師長,
牆壁上他的字跡還像蛇走龍飛一樣。
心中想著憑弔自稱文章太守的恩師,
又聽著歌唱他生前楊柳春風的壯詞。
別說一轉頭,世間萬事就空無意義,
即使不轉頭,世間萬事也如夢空虛。
【言外之意】
歐陽修一生主張文與道俱,以文載道,並因直言敢諫而屢遭貶謫,直到棄官退居穎州。蘇軾在他門下十六年,秉承師教,直言抨擊變法,並在寫此詞後數月之內便被捕入獄。古詩有言“人間直道窮”,又說“直如弦,死道邊;曲如勾,反封侯”。其實正是讓人由此悟到人生虛幻,好從這虛幻中走出來。
此詞化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自詠》中“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的內涵,更進一步說,不轉頭也空,因為夢也是空。
夢,
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
西江月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
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
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
把盞淒然北望
世間萬事總好像一場大夢一樣,
人生有多少佳節如此清新涼爽?
到了晚上,風聲和葉聲颯颯滿房廊,
又想起眉頭和兩鬢斑白如秋霜。
酒雖然便宜,但客人卻很稀少,
月兒太明亮,就有浮雲來遮擋。
誰解我孤獨,與我共賞中秋明月光?
我眼望北方,手舉酒杯心淒涼。
全詞語言平易,但卻情深意長、富於哲理。只是在悟到“世事一場大夢”之後,卻還“淒然北望”,捨不得走出夢境,也就更找不到走出來的路了。
負罪放逐,過著流放似的生活,過去的朋友和周圍的人都迴避著自己。在中秋節的晚上一個人孤單單地倍感淒涼。於是咀嚼人生,沉思默想,頗有感悟:人一倒霉了,有酒也沒有人肯來喝,世態炎涼令人感傷;光明磊落、行高於眾,反而招來小人的妒忌和陷害,這小人當道的社會豈能長久?人生能有多少象中秋這樣的佳節良辰?一轉眼眉毛頭髮都白了,卻落得這樣孤獨寂寞,這紅塵中混跡一生,還不和夢遊一樣麼?
酒賤
常愁蘇軾因“烏台詩案”入獄,事後貶謫黃州,過著近似流放的生活。此詞寫於受貶後的第一個中秋夜。世事:世間的事情。幾度:幾次。新涼:這裡指清新涼爽的中秋氣候。廊:屋簷下的過道,或者獨立的有頂的過道。妨:妨礙。孤光:這裡指月光,但帶有作者孤獨感的色彩。盞:小杯子,這裡指酒杯。北望:望著北方,隱含著仰望皇上之意。 客少,
月明多被
宋.司馬光.西江月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注釋】
鉛華:古代女子化妝用的鉛粉。
爭:怎。是宋朝的口語。
【翻譯】
她並不濃妝艷抹,刻意修飾,只是鬆鬆地換成了一個雲髻,薄薄地搽了點鉛粉。
青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著她的輕盈的體態,像柳絮游絲那樣和柔纖麗而飄忽無定。
見後反惹相思,不如當時不見;人還是無情的好,無情即不會為情而痛苦。
席散酒醒之後,種種複雜的感受都盡括在月斜人靜的時候。
【賞析】
這首詞抒寫了對所愛的切望之情,表現出作者對所愛的深切系念。
上片寫佳人妝飾之美,以詞麗勝;下片寫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
從架構上說,詞的上片寫其人其境,營造出惝恍飄忽,撲朔迷離的意境,
下片寫自己的感受,性靈流露,雅而不俗,餘味深長。全詞輕倩婉麗,筆墨精妙。
這首詞是事後的追想,時間該是月明之夜;地點是深院之中。
這首小令在只幅之內把驚艷、鐘情到追念的全過程都反映出來,
而又能含蓄不盡,給人們留下想像的地,寫法別致
散夢閒情意如是
看月追雲風笑癡
人生得意無需揚
失意亦不需感傷
先人走過的路已代我們先行
經驗之旅終望不再重蹈覆轍
中秋誰與共孤光,
把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翻譯】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裡,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雲遮住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麼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這是辛棄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使我們不僅看到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畫。而且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開頭“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然後,筆鋒一轉,由上瞧而下視,田野上稻香樸鼻,蛙聲悅耳,既有嗅覺所感,又有聽覺所聞。僅僅二十五個字,作者就把田野上、下的景致繪聲繪色地勾勒出來了,很有立體感。層次分明,靜中有動,鮮明對比,真切感人。進一步說明眼前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在下半闋前兩句中,“七八個”、“兩三點”這幾個數詞的巧妙運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 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後文“忽見 ”,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西江月》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秀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它只不過是人們常見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我們從這首詞中卻能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喚起我們對田野風光的熱愛。
作者小傳】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
【內容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所經歷的一個片段。在一個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潔,照耀如同白晝,棲息在綠樹枝杈上的烏鵲,以為曙光照臨了,“呀呀”地驚飛而起,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樹枝還籟籟作響呢!當它發現自己判斷錯誤時,才在另一根樹枝上停息下來。清風徐來,樹枝輕搖,驚得沉睡的夏蟬也在深夜裡鳴叫起來。就在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們的詞人踽踽獨行於黃沙道中,耳聽著蟬鳴鵲叫,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國的驕子們似乎很理解我們詞人歡悅的心情,於是為他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就從這青蛙的一片合唱聲中,我們的詞人已聽到了豐收的消息。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適之中,於是情不自禁地翹首遙望天際,那裡只有稀疏的幾顆星星掛在蔚藍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何況是江南的盛夏天氣呢!不知什麼時候,忽然飄來幾片浮雲,惡作劇似地灑下幾點雨來。這突來的陣雨打破了詞人的雅興,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這夜來的飛雨。急於趕路,不暇四顧,路到溪橋一轉彎,猛然抬頭,嘿!一爿熟識的茅店就出現在土地廟的樹林邊。這簡直是一幅優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以上文章內容98%取自網路..那註釋都是別人的創作!只有圖片是我轉貼自己排版的!
本版製來輕鬆..要感謝網路的廣泛資源!多是可分享的題材!!對喜歡欣賞詩詞美的我來說..
很開心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現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