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77253
 深情男子海角七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陸主導TD-LTE 成世界主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陸老農自製諸葛亮木牛流馬 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全球化浪潮 牽動陸青花瓷興衰
作者: 深情男子海角七號 日期: 2016.01.10  天氣:  心情:
全球化浪潮 牽動陸青花瓷興衰
中時電子報作者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1月9日 上午5:50..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曾經,中國的瓷器,對西方經濟、政治外交、飲食習慣、藝術品味等各方面都造成難以抹滅的影響。美國阿肯色大學歷史教授羅伯特•芬雷在《青花瓷的故事》一書甚至指出,青花瓷的寰宇之旅,可視為全球化的濫殤。中國瓷器由盛而衰的歷程,也和中國的國勢息息相關。

瓷器曾在長達1500年裡是專屬於中國的發明,和絲綢、茶葉同樣曾令整個西方世界為之瘋狂。而在16世紀之前,鮮有中國瓷器現身歐洲;1517年葡萄牙船隻來華後,長達3個世紀內共有3億件中國瓷器在歐洲登岸,就連運送途中損壞的碎瓷片都能夠做成首飾出售;與此同時,各國的君王紛紛成立實驗室或派出商業間諜,一心想破解中國的製瓷祕方。

東西美學相互影響

羅伯特•芬雷指出,當年「中華帝國」天威之盛,令歐洲大陸乃至鄰近的東北亞、東南亞地區,無一不心悅誠服,而瓷器的流通歐洲,更激發了商業冒險活動,並牽動了地理大發現和海上霸權興起。他並指出18世紀中國瓷器行銷各地的數量之大,遍布之廣,首次證明一種世界級、永續性的文化接觸已然成形,即「全球性文化」已藉著瓷器而在世界史上登場,而青花瓷的出現,更是東西美學相互影響下的「全球化」商品。

景德鎮的青花瓷過去被歐洲視為亟欲解開的謎團,事實上那迷人的青色,在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的一席話中可見端倪,他曾形容一只依漢代玉杯為藍本的15世紀瓷杯:「釉色勻透潔白……青色如此純淨耀眼,因是回青。」可知這種色料與伊斯蘭世界有關。而青花瓷的出現也意謂中國陶匠追求微妙釉色變化的傳統審美被改變,在穆斯林和蒙古人的影響下,也接納了西南亞地區的審美價值。

長達兩個世紀,歐洲的「瓷病熱」也代表他們對中國的敬意,但羅伯特•芬雷指出,進入18世紀最後數十年,西方對中國瓷的狂熱程度迅速下降。

審美意趣發生改變

除了西方也開始製瓷並加入商業競爭行列,中國瓷退燒的主要的原因在於「精英的時尚品味、審美意趣發生改變。」他分析,18世紀中期前後,西方勢力在亞洲日增,知識分子不再視中國為西方社會的榜樣,「一旦中國模範跌落寶座,中國瓷也隨之一起摔下地。」芬雷歸納指出。

羅伯特•芬雷藉著青花瓷看文化的交流與對話,在全球化趨勢下,作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借鑑。
標籤:
瀏覽次數:17    人氣指數:17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陸主導TD-LTE 成世界主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大陸老農自製諸葛亮木牛流馬 獲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