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情形,在世界各國其實都可以看到。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在美國,媒體同樣盛行著twixter(betwixt / between青少年和成年之間)和尼特族(NEETs, Not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加拿大提出回旋棒世代(boomerang,源自澳洲土著的武器,現在是用來遊戲);在義大利有bamboccioni(意指大型的傀儡孩)一詞;在西班牙有mileurista一詞,形容以一千歐元維生的青年人;在北非或中亞的阿拉伯世界,則出現隔離青春(youth exclusion)一詞;在希臘最低薪資是七百歐元,媒體則出現「七百歐元之世代」(700 generation),也就是希臘經濟危機這段期間示威最力,可是在投票前一夜卻因熬夜狂歡慶祝希臘足球隊踢勝俄羅斯,進入歐洲八強,第二天爬不起床去投票,而導致撙節派小勝的那一群年輕人。
麥克阿瑟基金會負責「過渡為成年人」計畫的學者福斯坦堡(Frank F. Furstenberg)在二○一○年就表示:「有一個新的生命階段湧現了,在這階段,年輕人不是青少年,但也不是成年人。」而亞奈特在二○一○年《成人湧現期和青少年》(Adolescence and Emerging Adulthood)一書則提出這個階段的五個特色:自我認同的探索、不穩定、只關心自我、感覺兩邊都不是,和充滿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