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77253
 深情男子海角七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捷運景安站 橘5橘9公車站牌遷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北部東部短暫雨 濕涼到週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別做道德魔人 做不到不代表有義
作者: 深情男子海角七號 日期: 2015.11.10  天氣:  心情:
別做道德魔人 做不到不代表有義務
台灣醒報台灣醒報 – 2015年11月10日 下午4:32..
.

.
.相關內容.

..學者認為應該討論「有能力幫助難民的歐洲國家能幫到甚麼程度」,但通常人們將討論停留在「這些國家有沒有道德義務伸出援手」。(photo by Takver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觀賞相片
.
學者認為應該討論「有能力幫助難民的歐洲國家能幫到甚麼程度」,但通常人們將討論停留在「這些國家有沒有道德義務伸出援手」。(photo …

..


.
.
【台灣醒報記者黃捷綜合報導】你沒能力盡到的道義責任,不代表你有道德義務要做!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哲學系發表研究,分析道德義務跟個人能力之間的關係,打破哲學上「『應該』意味著『能夠』」(ought implies can)的命題,道德上的「應該」做到,不意味著能力上就「能夠」做到。

在哲學辯證中,「應該意味著能夠」是大多數人能接受的命題,因為道德標準既然是人訂的,就不可能要求人們從事不可能做到的事。但學者發現,人們很矛盾!調查顯示,人們容易把道德義務無限上綱,造成預期「應該」做到的遠大於「能夠」做到的,與哲學真理相悖。

例如,同時有兩個人溺水,救生員理論上可以救其中一個,能力上無法同時救兩個,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會譴責他有道德義務要救兩個人。哲學家進行實驗,測試道德要求跟能力之間的關係,受試者在讀完一些關於「人做不到的事(可能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的故事之後,回答一些評價道德義務的問題。

結果顯示,人們對於心理和生理上失能的人態度大不同。例如,人們不能接受有一個人說他無法開車是因為精神抑鬱,但可以接受生理損傷的理由而無法開車,換言之,人們會傾向於責怪心理因素。這個研究結果也被運用到歐洲的難民危機和美國移民政策的改革討論上。

學者認為有些問題必須在更現實的層面討論,像是有能力幫助難民的歐洲國家能幫到甚麼程度,但通常人們會將討論停留在「這些國家有沒有道德義務伸出援手」,「這代表,在大多數人心中,道德問題很難透過學習而接受新的認知」例如,「歐洲國家沒辦法容納更多難民」這個事實。
標籤:
瀏覽次數:20    人氣指數:220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捷運景安站 橘5橘9公車站牌遷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北部東部短暫雨 濕涼到週五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