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18930
 王子?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何謂神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愛你一萬年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蘇格拉底 認識自己
作者: 王子?麵 日期: 2010.11.29  天氣:  心情:


 

 
 
人 間 最 聰 明 的 人 :
蘇 格 拉 底
(Socrates ,.470--399B.C.)
 
蘇格拉底是希臘三哲人中的第一位,和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洋文化的哲學基礎。西塞羅說:蘇格拉底使哲學從天上來到人間。由於他出生在古希臘戰爭的混亂時期,道德價值低落,因此蘇格拉底認為,若要支持當時生活中的倫理局面,人人就必須「認識自己」,這也是他哲學的出發點。
生平
因為蘇格拉底一生沒有任何著作,所以今天我們了解他的生平、思想主要見於色諾芬尼的(Xenophanes)《回憶錄》和柏拉圖的《對話錄》(有一大部份是他借蘇格拉底來闡述自己的思想)。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個雕刻石匠,少年時期他曾抱著繼承父業的想法,一度學習雕刻,終因沒有興趣而中止,因為他更喜歡觀察自然及思考。他的母親以接生為業,在蘇格拉底論教育、知識的傳授時,就曾有教師乃是「接生婆」一說。
我們常聽到的「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原是刻在德爾菲(Delphi)神壇上的,蘇格拉底把它當做自己的哲學方法,他常在街頭及市場與人聊天,從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句開始,一直往後追問探索,深入一個字的原義,一步步的迫使對方承認自己的無知。知道了自己的無知之後,才算是真的「認識了自己」,這也才是最高的知識。
我們可以這樣來說,蘇格拉底要人們跳離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模式,進一步地了解自己思想的本質。人生活著如果只是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那麼人已失去了他獨特的天賦。因為人本身是會思考的,但自己所認為的、看到的、聽到的,甚至於先前所發生的,都不一定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除非人能更深切地了解自己。
大家都知道蘇格拉底的太太很兇,平常不是罵他,不然就是叫他做家事,有人認為這也許就是造就蘇格拉底一天到晚在外跟別人談話,不喜歡回家的原因。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話,事實上,不論古今,希臘人上街找人說話,都是他們最重要的日常活動。
因為他在街頭進行他的哲學探討,又強烈反對當時的詭辯學派,還有複雜的政治關係,西元前399年,他被控以「腐蝕青年」和「藐視城邦崇拜之神」、「從事新奇宗教活動」判處死刑。事實上,他的朋友及弟子覺得這種審判不合理,勸他逃走,但蘇氏認為判決雖然違背事實,但這是合於程序的判決,必須服從,所以從容的服毒死去。蘇格拉底認為自己靈魂不死,相信自己死後要去的地方一定比現世好,而且應有正義的存在。
軼事
蘇格拉底的妻子名叫燦蒂柏(Xanthippe),頗有悍名。夫妻的感情並不和睦,因為這位大師終日在雅典的大街上,或在神廟前,和一般青年講學論道,在妻子的眼光中,蘇格拉底是一個游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人,是一個只帶回麻煩而不帶回麵包的懶蟲。
蘇氏常自稱為「牛虻」,他的妻子也這樣叫他。每當燦蒂柏大發雷霆的時候,這位大哲學家總是默默的,這使得強悍的妻子沒輒。據說有一次,當蘇氏仍作無言的抗議時,他的妻子氣悶不過,在盛怒之下,將一桶水潑澆在丈夫的頭上,這位大師只微笑著說:「我知道在陣雷之後,一定會有疾雨的。」
其實他們夫妻的感情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壞,當蘇格拉底被判死刑的消息傳到他妻子的耳朵裏,燦蒂柏便痛哭不已,淚流滿面。到這個時候,這位哲人仍然很輕鬆的對他的弟子們說:「你們勸她回家吧!我一生最怕見女人流眼淚了。」她的妻子哭著說:「蘇格拉底,你是冤枉的呀!你不能無罪而死啊!」卻想不到他回答說:「我無罪而死,死得很光明磊落啊!難道要我有罪而死嗎?」
蘇格拉底是很幽默的,無論在甚麼時候,他常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當他面臨死亡的一刻,他的弟子們都痛哭失聲,他仍然是妙語如珠,沖淡了不少的悲哀氣氛。有一位弟子勸他在臨死前換下那件破舊的長袍,他堅持不肯,同時說:「我生前即穿著這件破舊的衣服,難道穿著它,死後不能見上帝嗎?」他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對克利多(Crito)說的:「克利多,我還欠阿斯克雷比斯(Asclepius)一隻雄雞,請別忘記還給他。」

蘇格拉底因堅持真理,被迫服毒自殺
方法
蘇格拉底喜歡與別人談話,並迫使對方承認自己的無知,在對方真正承認自己「無知」之後,也等於真正準備好去接受正確知識,這時他就開始帶領對方進行「概念的追求」。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遇見的都是單獨的、個別的東西,但我們有一種能力,把這些類似的東西用一種名詞去概括它。也就抽出他們的共同概念,這種概念即是一種「共相」。有了這種的共相的概念後,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沒有見過的事物,我們也會用這種這種概念去概括他。
蘇格拉底認為這種「共相」的發現,是哲學分析、綜合工作中最基本的法,否則思想根本無法成立。再者,因為有這種思想歷程,雖然在我們腦裡的知識是共相、普遍的,外在世界存在的東西是個別的、單獨的,但我們可以在言談思想之中,用我們的思想與外界相通,因為人類思想中原本就有這種分門別類的能力。
倫理
「共相」的方法應用到現世來,他認為靈魂和肉體分別代表了共相和個別物;所以,靈魂應該是不死不滅的。他的倫理思想,主要是說到人在關心自己的身體和財產之前,必須先關心自己的靈魂,使靈魂儘量變好,以至於接近神。因為,靈魂是最真實的自我。因為有了這種信念,所以他不怕死亡;他認為人死了之後,靈魂就會到那擁有真正正義和公道的來世。
世界上的人都想要追求真正的幸福,但人之所以失去自己的幸福,乃是因為他們常把「非真正好的東西」當作最好的,比如把財富、權力等過於看重。因此,「所有壞的行為,都不是故意的」。
人們需要知道「真正的善」,以免錯誤的使用力量、健康、財產或機會。一個人有了這些知識,就會按著這種知識來行動,在蘇格拉底看來,「善的知識」不可能有壞的用途,他主張道德、善的「絕對性」,是為「知識即德行」說。
政治思想是以倫理學為中心,政治的任務就是「關心」所有同一城邦公民的靈魂,使他們達到儘可能的完善。「善的知識」也是所有政治家所該具備的條件。蘇格拉底認為他那時代民主制度的根本缺點,就是將社會交在既無遠見,又無專門知識的人手上。
德行
蘇格拉底強調德行的價值,或許「德性」在現代人眼中不很重要,但是在古希臘時代,對國家盡忠這類正義的行為,堪稱優良德行的典範。蘇格拉底一生都在強調德性的重要,認為善才是人應追尋的目標,因為它是人生的真理。
蘇格拉底認為智慧是必須從知識中直接獲取,因為知識是人類在生活中所集結而成的精華。這是源自於他的「概念論」。哲學一直在做的,就是將生活表面事物的一切,形成它原始的概念,做抽象化的思考。蘇格拉底認為,智慧可從知識中獲得,也可當做知識傳授。但是德行是否可被當作知識傳授,卻被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所質疑。
 
 
標籤:
瀏覽次數:88    人氣指數:688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何謂神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愛你一萬年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