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77253
 深情男子海角七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西門町6號出口10飲店廝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高招!荷蘭業者對付小偷這樣做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新一代北斗衛星 採用陸自產晶片
作者: 深情男子海角七號 日期: 2015.08.16  天氣:  心情:
新一代北斗衛星 採用陸自產晶片
中時電子報作者記者楊俊斌╱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8月16日 上午5:50..
.




.
.
旺報【記者楊俊斌╱綜合報導】

熱鬧的北京南中軸線,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旁邊的院子,梧桐綠意盎然,科研樓錯落有致。在這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72所所長趙元富團隊研製出的國產CPU晶片,首次全部使用在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上。

1983年,趙元富在著名航太微電子技術專家指導下攻讀碩士學位,開始從事抗輻射技術研究,從此,他越來越深刻認識到抗輻射技術對航太發展的重要作用。

當時,中國晶片主要依賴進口,每年因晶片進口要花費2000多億美元,和進口石油的花費差不多。百姓日常使用的手機等電子產品被稱為「電子行業」。而航太器上使用的晶片要受太空嚴酷環境的考驗,因其特殊需求被稱為「行業電子」。

1996年,趙元富得到一次出國研究的機會,在兩年多研究中,清晰地看到了國內外抗輻射技術的巨大差距。

要讓航空晶片抗輻射,應該怎麼做?以往有個笨辦法,給電路穿上厚厚的「外衣」,但這將使重量大幅增加。

1998年趙元富帶領團隊鑽研中國星用元器件抗輻射方面的技術特點,1999年,他提出一個低成本的「設計加固」思路,即加固積體電路研製的技術路線,只需利用民用積體電路製造生產線,在設計環節而非製造環節就能研製出抗輻射的宇航積體電路。

為了打造可靠的「中國芯」,772所的抗輻射晶片都要經過地面模擬太空輻射環境下的試驗驗證與評估。為完成更多產品的輻射試驗,團隊成員需要盡快進入密封的真空輻射罐中,更換剛剛輻射完的試驗樣品,再準備下一輪試驗。

新製的中央處理器,看起來只有拇指甲大小,卻有著大腦的複雜和精細。由於研發初期,當時國際上新一代的宇航用CPU並沒有實際產品,只有大致的思路和概念,一切都從零開始。

如今「中國芯」表現越來越出色。除CPU外,北斗雙星上的數據總線電路、轉換器、記憶體等近40款產品均為772所研製和生產,這也是中國衛星首次成批量使用國產晶片。
標籤:
瀏覽次數:34    人氣指數:234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西門町6號出口10飲店廝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高招!荷蘭業者對付小偷這樣做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