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一直找不到適合的情人,
一直無法改善彼此關係,
一直無法在業績上突破
PDCA (Plan, Do, Check, Act) 計畫, 執行, 檢討, 改進
色受想行識
色-
世間行行色色, 眼睛看到, 耳朵聽到, 手觸摸到, 鼻子聞到, 身體感受到
當身體的感應器 (Sensor) 受到了外界的信號, 我們的反應該敏銳還是遲頓由自己控制, 是對"色"的反應
看到面貌姣好, 聽到甜言蜜語,
看到了成果不佳, 聽到了老闆罵人, ,
該有多少需要進入心中, 多可增加判斷的條件, 少可減少心情的浮動
受-
當色進入了心, 感受是甚麼? 接受了有多少?
聽了一場動人的演講, 收獲是甚麼?
接受到讚美之時, 感覺是甚麼?
雙方言語激辯之後, 心情是甚麼?
面臨分手決擇之時, 內心是甚麼?
外在的現象進入了心, 由不同的角度去感受, 用心去瞭解真實
由接受美好, 產生模仿, 想要改變
由接受挫折, 產生激勵, 想要進步
如果由演講中得到感動, 沒有在心中產生想進步的心
如果由老闆的工作檢討中, 沒有在心中產生想突破的願
花時間聽演講, 在工作中想要成長, 所獲是有限的
當心有了願, 才有力量去求改變
想要交好的男(女)朋友, 想要業績成長, 想要當個好主管, 想要維持和諧關係
想要減重, 想要身體健康, 想要成績進步, 想要兒女聽話
必須要感受自己的需要, 下決心去努力
想-
當下了決心之後, 通常會想大幅的改變自己, 或去買了很多的產品, 心中有了龐大又完美的計畫
希望由自己大幅的改變去扭轉現況, 即使只做到了計畫的三成或五成, 至少可看出成效
但是, 通常大幅的變化難以持久, 而且身邊的人會感覺怪異, 或想"又來了, 不過是五分鐘熱度"
或是自己猜想自我改變能讓身邊的人也跟著改變, 卻發覺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所以"想"方法是開始改變之前的"計畫工作"
想出的方法是需要循序漸進, 是可長久執行, 是可短期看出成效讓自己有信心
譬如每天一兩點才睡想要改變, 可讓自己先由 1:00AM 上床為目標, 等一個月習慣養成之後, 再進一步改在 12:45 PM上床
, 12:30PM上床, 同時配合早上 7:45AM 一定要起床, 再進一步 7:30AM 起床. 等習慣養成之後, 給自己大餐或
買本喜愛的書鼓勵自己
譬如自己習慣碎碎念, 在付信用卡帳單的時候, 免不了唸家人要節省. 如果每個月都能記帳,
做上個月與這個月花費的比較, 針對花費多的項目, 想辦法鼓勵家人少花, 付帳單時就不再囉嗦
譬如自己的時間控制不好, 可將手機記事簿提醒的鬧鈴打開,
譬如找不到適合的情人, 自己在穿著上的投資多一點, 在言語交談中習慣話多一點, 在臉上的微笑多一點
在工作的時間少一點, 在日記上多發表一點, 對於自己喜歡的朋友留言豐富一點,
與朋友交談對於自己的感受多表達一點, 習慣串接話題讓交流多一點
如果沒有談戀愛的機會, 沒有談戀愛交談能力的養成, 更進一步都是多想~
當然確定終身相許是另一層面, 混為一談反而影響交往的開始
行 -
"行"是比"想"容易的, 當方法是簡單的, 明確的, 可以達到的, 容易看出效果的
去持續的做, 並不困難. 除非在計畫的時候沒有考量周詳, 否則依計畫去做,
隨時提醒自己別忘記, 由小目標的達成到整個行為的改變
隨時給自己在其他方面的鼓勵, 讓自己更有恆心去堅持
行之在我, 若覺得自己是對的, 效果是好的, 自然而然會成為習慣
改變自己容易, 改變他人困難, 如何由自己的改變去讓原有的隔閤消失是智慧
如何由自己的"改變", 讓身邊的人不得不改變是巧妙
堅持與表明態度也是"改變" 自己軟弱的開始
強硬不一定會成功, 但是由自己的改變讓人看出誠意, 身邊的人會慢慢改變
識-
"識" 是深植於心中的習慣與觀念, 對的行為與想法持續下去,
自然而然而不需要自己不斷的提醒自己, 距離 "識" 不遠了
當自己的識是有感覺的, 可反省的,
經由色受想行的過程, 不斷的進化
相信一直改變不了的情境, 一直改變不了的習慣
終將在循環之中, 得到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