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愛是什麼?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男人受苦一時 女人卻忍受一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不是仇人是機會,不是痛苦是智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09.06.25  天氣:  心情:
從事思想導引工作二十多年來,我深刻的感受到要釐清生活與生存之間的界線,並明瞭身在福中的涵意,的確需要相當高深的人生智慧。由於多年來我秉持著對專業工作的執著,因而累積了相當豐富的人生經驗與看法,這其中,我確切了解當一個人有能力騰昇自己的智慧與悟性時,其人生絕對洋溢著無窮盡的希望,這裡所指的希望並不是建築在自己的期待當中,更不是指凡人汲汲追求的功名富貴。

‧一切資源皆來自上帝之手
每個人在他的人生路途中,,對往後所要耕耘的每一個階段,都會保有相當的實力以瞻觀未來的前程,這裡我舉個例子讓各位了解能夠親近善知識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在美國有一些富豪、名人為了能夠死後重生,在過世之後便不計代價的藉由高科技技術將身體冷凍起來,儘管冷凍手續複雜、昂貴,但是他們仍期待在日新月異、科技高度發展的未來,能讓自己有朝一日死而復生。在科技領域裡,西方世界所展現的遠見與膽識是相當令人折服的,憑藉著這股遠見與膽識,才能創造出人造衛星、晶圓代工等高科技產物。然而,當人類的身體被置放於冷凍庫中,待個三、五十年之後,既使後來的科技發展足以幫助人類再度復活,但這些人仍得面臨許多問題,例如:一百年後再度復活,但他與原初的社會環境以經相隔一百年,這一百年中的變化與過程,他要怎麼填補?要如何適應?被冷凍者的思考模式又能否順應一百年後的世界?其次,一個人可以跨越上帝造人的設計而得以不死,那麼他做人的意義何在,另外,百年之後復活的人,要如何面對至愛的親人早已消逝,而其後代又變成他的長輩的血緣或道德的爭議?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

自有歷史以來,有多少人想要長生不老,漢朝的漢武帝當上皇帝以後,就曾經想要永享皇權與榮耀,於是極盡所能的求取長生不老之術。儘管在西方世界裡,「死而復活」的想法與作法也被許多人視為一種期待,然而這些人其實完全無法了透生命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他們不知道什麼叫臭皮囊,也不明瞭何謂精氣神,更別題佛家所說的舍利子、靈魂不滅與《心經》、《金剛經》裡所闡述的宏大觀點。他們認為透過軀體的延續,就可以將生命的成就永遠持續下去,殊不知這是執著於著相,粗淺的將整體生命化約為僅是身體而已。問題是身體或許可以不斷的複製,不斷的依樣畫葫蘆做著相同的事,但是,絕對無法在複製出一道靈魂。在西方世界的思考模式和思想層級中,完全不明瞭攸關人生智慧的問題,他們僅僅模擬著一種設計、一種思考,這與中國哲學所關切的問題是截然不同的。放眼全世界,絕對沒有一個人是發明家,只有發現家,不管是多麼先進的的設計都一樣,世世代代的人類都是沿用上帝賦予的資源,再透過學術研究、專業的耕耘以及團對的合作,才有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這些經過許多不同的假設及科學實驗的印證,才得出結果的文明科技就叫因果,由因果關係的實驗,進一步衍生出現今生活的種種改變與品質的提昇,然而,一切資源還是來自於上帝之手。

‧靈魂是生命延續關鍵
西方歷史一直存在著想以科學方式來延續人類生命的想法,保有這種想法的人約佔六十億人口的四分之三,這等於全世界有多達四分之三的人不知道《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也不明瞭軀體只不過是靈魂的暫居之處。我說話的精氣神絕對不是來自於身體器官的互撞互動,而是來自於我的靈、氣、精、神、魂、魄皆凝聚在一種意識形態下、進而自然的以話語拋向各位的靈性磁場之中。這個元神已經累積了和大地一樣長久的時間,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經過長時間不斷的世紀絕對不是晶圓代工、IC設計、或是最高科技的奈米生物科技,位來的世紀裡,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版圖一定是思想領域,因為唯有根植於思想領域的版圖才具有真正的生存意義。心靈成長的空間大於所有一切,只有思想才能見真章,也才能突顯生命的深渡涵意。

縱觀今日社會,富有的人因為貪生怕死、棧戀生命的輝煌歲月,不惜使用高昂的代價將自己的身體細胞冷凍起來;反之,沒有錢的人為了維繫最基本的生命,卻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心海網站」就曾有網友留下一則耐人尋思、發人深省的故事,讓我有所感發:有一個人因為感情受創而到印度散心、遊玩,當他到達印度某地時,竟然親眼看到一為母親手拿一把切肉的刀子,狠狠的剁斷親生兒子的手,這個場面很令人驚駭,母親之所以剁斷兒子的手,並不是因為他的小孩有病必需截肢,而是一剁掉手臂成為殘障者就有資格當乞丐,這樣一家人也才有活路。這樣的故事真的讓人聞之心碎,有錢人即使身體已經失去生命的功能,他們仍就想盡辦法讓自己的身體冰凍起來,等待日後再復活的機會;赤貧的人卻必須剁手自殘,才能當乞丐養家,好繼續生存下去。這裡我們以另外一個角度來談生活境界的差距,單就物質生活來說,雖然大家同樣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然台灣人普遍活在不虞匱乏的物質生活中,印渡小孩則只要能三餐飯飽就滿足了,更別提親近善知識這回事,他們的生存本能甚至遠遜於野生動物,乞食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最後的一步了。另外,商人運用商業銷售特長促進市場物流與資金的流通;擁有專業知識的人運用其專業賺錢;公職人員也必須經過行政特考取得政府登錄資格,才能勝任其職,這些人都是運用一技之長在社會上取得工作。然而,談到娼妓時,有些人會認為他們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在賺錢,姑且不論善惡,但這也讓我們了解在當人的領域之中,的確存在著層級高低的問題,像乞丐就是將人類不能夠販賣的自尊拿出來賣,以取得糊口。一個人絕對不是出生就註定要當乞丐或皇帝,然而,為什麼在當人的領域中會有這個差距?

地球六十億人口當中,雖然有四十五億與我們語言不通,但卻有十五億人和我們是一脈相傳的漢民族,單單中國大陸就佔了十三億之多,其它華僑則分佈在不同的地方。中國大陸一直受宗教信仰及言論思想的箝制,改革開放時管制雖然曾經寬鬆過,但近幾年經過法輪功事件之後,他們對於思想及觀念性的節目似乎噤若寒蟬、避之唯恐不及,這種心境雖然可以理解,但也相對剝奪了十幾億人求取善知識的機會。「心海羅盤」的節目過去只在北美衛星電視台做過,所以到今天為止,就是和我以起在台灣成長的同胞最幸福,而且兩千三百萬人中只有具有福份與悟性的人才能如沐春風般的打開心房聽進去,因此,大家更要懂得惜福、感恩。感恩在形勢比人強的大環境裡,居然有一個人把他有生之年的所有精氣神完全投入在思想導引的工作,為的就是讓更多的朋友接觸善知識;重要的是他將艱深的佛理、禪學、哲學及中國經典,轉話成人人皆可了解的文字與觀念,就像魯迅將文言文的結構體轉變成普通話一樣。在華人世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讀很多書,即使讀了一些書也未必全都了解,尤其是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更是困難。

‧因緣離合,轉識成智。
多年來,我的母親每個禮拜都按時收看我的電視演講節目,看到現在,連她的國語都變的很流利。有許多觀眾朋有也問我的演講為什麼不以台語為主?事實上,思想的傳播並不限定特定的語言形式,只要能夠把意涵轉答得很完美,就是最動聽得了。我對所有聽眾傳達的並不是文字語法的結構,而是蘊寒著中道思想的語音、眼神、表情,甚至是我的動作,這些都會在你們的有生之年產生一種激盪、迴響,讓你們有相見恨晚之感。從事這個工作二十年來,我有系統的整理這些觀念,為的就是讓大家能將善知識當成這輩子可以帶回去當禮物;在地球六十億人口當中,身為心海家族的各位是相當珍貴、幸福的,幸福在你們已經跳脫著相、沒有執著,不但在未來的人生路途上已經不會怨嘆,也不會被貪嗔癡慢疑所束縛。

在生命的旅程裡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如意、甚至被陷害的事情,以致於在內心裡衍生出憤恨難平的思緒,這些情緒會縈繞在我們的心田裡,久久不能釋懷。如果我們的思緒裡盡充塞著憤恨不平,在情緒的衝撞之下,自然無法騰升出一種氣質來面對以後該走的路。每個人現在所擔綱的吉兇禍福、喜怒哀樂憂傷悲都是上輩子結下的因,才導致在這個年歲要扮演現在的角色,承擔「如是果」。各位先不要以為自己這一輩子是要來成就什麼事、達到某個輝煌的成績,我們這一輩子其實是來承擔上輩子所造的因,而在這輩子要做的事,也會顯像在下輩子的果報中。比較重要的事,縱使必須承擔「如是果」,我們仍然可以運用智慧來跳脫現前的困境,才不會被這些果所傷,這就是所謂的「打斷手骨反倒勇」。如此,我們對做人的方向與角度的拿捏自然會愈來愈明確,心性也不會被外在有形有相的事物所牽絆,到了這個境界才叫進步、成長。

上天造物自有其因循的自然法則和生生不滅的道理,所謂「天以殺物正以萬物」,其所延伸的涵意是:在大自然的循序運轉中,風、霜、雪、火的產生,通常是在一定的時間之後就會突然產生,這些現象並不能以天災視之,因為造物者從來不曾在天地之間施肥過。倘若有施肥,那麼祂一定是運用森林大火、雪崩等方法,任令整座森林燒盡而產生肥料,但是一般任總認為那是天災,有識之士卻能意會到那是上天施肥,上天為了造話一個地方讓它繼續肥沃的成長,所以藉此培養能量,以利宇宙間生生不息的循環。因此,這樣的風、霜、雪、火不能以天然災害稱之,由此也可以說明退步反而是向前的動力,能存有這種觀念、想法的人,其生命必然是豁然、達觀的。

再舉另一個例子:群居動物中如海獅,當其族群數量達到飽和狀態時,往往會突然間碰上天然的乾旱,甚至漁獲也會因聖嬰現像而減少,這些因素將使得海獅們不敢下水,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形下,海獅的數量自然逐次遞減,所謂的「天正以殺」,就是為了形成這樣的造化。由此延伸,大自然的循環也可以對應個人人生過程的遭遇,任何人都可以透過一些事情的發生,察覺上天是否欲藉此啟示自己什麼?所以,當遇上非常不如意的事情,甚而發生被戕害得很深、很嚴重的狀況,都要知道這絕對不是老天爺要毀滅你,相反的,祂正要藉著這樣的契機讓你在一夕之間改變人生的許多看法和觀念。人活著意義就是在等待那個改變,否則活一歲和活八十歲又有什麼差別呢?能夠讓人改便的契機是無價的,它不可能以功名富貴來交換,而是必須靠著陰德的累積和悟性的成長,才有辦法在那一剎那之間撥雲見日,將所有的觀念融會貫通。

‧智慧之等指引人生方向
「一盞燈能點千年之暗」,這盞燈指的是智慧之燈,它能照亮過往陰暗的路途,喚醒渾渾噩噩的思想觀念,指引我們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當你們了解這個道理之後,想法就會開始懂得轉變,也會發覺聆聽善知識非常自然、舒暢。也許我所講的話語有些人聽來有如馬耳東風,甚至還會排斥,但聽不進智慧之語是他們的損失,這樣的人其人生觀念必然會失去準則、產生偏頗,很多不好的事情也會反覆發生卻無法掙脫。當這個問題延伸至人生際遇裡,就會產生六煞,所謂的六煞是惡魔相侵的一種門道,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人總期待舒服、愉快、良好的結果,以這種觀點來看代人生的人,一旦沒有以件事情如願以償時,必然會感道非常遺憾。反之,能夠明白人生沒有期待、只待了解的人,他的人生態度將會非常豁答、開朗。

「天愛其精,地愛其平,人愛其情。」老天爺厚愛地水火風等自然萬物,相對的,人們也熱愛其所鐘情的人、事、物。若以上天的角度切入,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有成就、風光明媚過,當一個人往生的時候,老天爺絕對不會因為這個人生前是總統、清道夫或是挑蔥賣菜的而有所差別待遇,祂也絕不會因為這個人生前有多少功名富貴就對他另眼相看。老天爺只看一個人在其有生之年中,受過多少創傷、有過多少歷練、感受多少人生,這些過程才是加分必要的條件,也才能夠幫助一個人更了解自己、接近自己,進而有助於個人身心上成長、智慧養成,這就是真正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相對的,有許多人偏執在自己的角度裡,因而無法真正的接近、了解自己。在我們的網站上,有朋有尋問:如果宗教信仰不同,可不可以來聽演講?其實宗教信養沒有同不同的問題,也不需要做此區隔,在心海羅盤的演講會上,經常會有佛家子弟和修女共同坐著聽演講。所謂不同的宗教,只不過是文字上的指稱與替代,並無實質的內在意涵,由此就能發覺「無上甚深微妙法」的實質意義,因為「無上甚深微妙法」已經跳脫文字的挶限。說的更明白、詳實點,基督教醫院並非只有基督徒才能進去,基督教醫院的主要實質任務在於救人救急,一點都不會受到文字上挶限。所以,當各為在聽我演講時,要能聽懂話語中的要義,而不是表面的評斷心海羅盤是那種宗教信仰,更何況我未運用過一丁點的宗教信仰來迷惑大家。我只是將艱深的佛理轉化為簡單明了的文句,如數家珍的解釋給大家聽,讓你們聽的舒服、自然,這即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當你們能夠聽進去的時候,意謂著你們的悟性高、陰德也做夠了,所以這些話你們聽起來會覺得身心舒暢,有一種重生再造的力量。

‧勇於承擔橫逆得智慧
什麼叫「願解如來真實意」?「如來真實意」亦即「如其本來」,能夠了解本然的真實、找回原初的自己。「如來」並不是指外在具體有形偶像,而是當我們內心清澈無垢時,就能呈現最真實的自己,意即明心見性。然而,很多人不了解其真義,又只挶限於外在具體偶像的崇拜,以致於造成心性偏頗,甚至成了宗教偏執狂。所以,在阿拉伯世界裡,才會有那麼多人身上敢綁炸彈或者為了聖戰而捐軀,這是沒有意義的。在人生際遇裡,沒有人是永遠順利的,就如同大自然的四季般變化,若沒有經過急遽的轉變,地球的生態是沒有辦法繼續維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因為之所以在今天仍活得好端端的,就是因為處在中庸,在中庸之處,我們是一體兩面的─「神魔本一體,善惡在一念」,既然有佛界也就會有阿修羅界。但是,在這中間,心念全是由人心所發出去的,或善或惡或執迷全賴於心念的修持。在阿修羅道中,祂會專門出考題來試煉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祭出不同的佈局,在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係帶來變數,諸此種種都會在我們的人生的際遇中開始循環,所以,就修持的角度來剖析,這些人其實不是仇人而是機會,是冥冥之中已經被安排好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不管我們的年歲多大,只要有意識形態的存在、有判斷是非的能力、有喜怒哀樂的感知,就勢必會與人產生對待關係。而所有事端皆是由人所引起,這些人就是六煞,他們會分別在不同的時空、年份、職位出現在你身邊,就像佈滿了暗樁一般,到了特定的時空格局就會彼此見面。至於這些際遇到底是好是壞,是趨吉避凶,老天也會依照個人修行的程度而定奪,狀況不一而足。

做人絕對不能拿免戰牌,我們隨時都要有擔負事情的勇氣,並承擔責任當中明示以對,隨之改變心境,將每一樁吃苦的事情視為人生必經的歷練。所有狀況影射出來的人、事、物等對待問題都會很明顯,不管你是公司老闆、公職人員,或只是一個小市民,終究都會發現人生的很多考驗或挑戰其實是事先預佈好的。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必然會產生對待關係,這些人際對待關係也自然的會牽連到人的名利、地位、權力等等。

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當我們進入人際間的對待關係時,就必須了解本來就會有許多阿修羅及魑魅魍魎在這條路上等著考驗人。在中國經典《西遊記》中就曾相當透徹入骨的描寫過這些情形──唐三藏在西域取經的過程中遭遇形形色色的阿修羅考驗,他必須經過各種紛擾及人事物的折騰,並通過重重的試煉、考驗與苦痛煎熬才能夠取回經典,也因為經過這些澈悟與體驗,他才有實力翻譯這部經典,為日後的佛學奠定深厚的根基。相對於一般人,許多人遇到挫折只會逃避、怨天由人,或者怪自己的運氣不佳,但就是無法體會這是老天爺在出考題考驗我們。

一個人的命格流年可能會在某些時候讓他墜入莫須有的考驗,一旦走到這種格局,該如何去處理、因應呢?其實,並不需要因此就覺得事態嚴重、心情不好,甚至對身邊的人事物充滿仇恨,如果一個人對此狀況無法淡然視之、將事情看透,就永遠長不大,也拿不到這些功課所隱藏的價值,這時,他很可能會留在原地、不勝欷噓,或者依靠回憶過去而生活。但是,相對的,此時也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人生所有的起伏:雖然現在的損失很大,但老天必在其它地方彌補我。這便是比重與平衡的問題。做人為什麼不能拿免戰牌?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要平均分配,一個承擔、一個放下,如此而已。至於一個人所要承擔的是什麼?這是天機?上天並不會告知你上輩子以及更早之前做了什麼有失功德的事情,祂只會告知你必須經由過程而累積歷練。在這中間,有人是磨錢財,有人則是磨個性、得失,或者夫妻之間的所有格等等,總之所有歷練的過程都是用來幫助我們成長的,只是,悟性差的人較難了解上天的用意,以致於每一次面臨挫折時,都只會怨天尤人、損耗自己的志氣。在這些人的心念中,通常只在乎「所有格」的得失,甚至以此做為個人生存的立足,問題是假如你以這個角度切入人生時,最可能的地方就在於無法一次就分輸贏,今年是夫妻問題、明年是錢財問題、後年是孩子問題,永遠無法跳脫輪迴。但是話說回來,只要我們觀念對了,永於承擔過往的橫逆,就會由這個地方騰升出智慧;如果不從這裡接受考驗與試煉,就無法成長,也無法跳脫過往的思考模式,那麼當橫逆發生時,就不知如何因應、解決,因為人在順境當中絕對不會有憂患意識的。

‧生命意義始於悟性與覺知
靈魂得在不同的際遇裡做成不同的洗鍊,因此,在前程似錦的時候通常都會發生突然間讓人半天折翼的事。這種狀況大至於一個國家、小至個人都會發生,所以,一個人在做事業時,十年河東賺錢,十年河西賠錢,本來就是家常便飯,人生每一件事的遭遇都應銜命接受。相對的,沒有這種觀念跟悟性的人,一但在事情進行順利的過程中,突然間殺出一個程咬金,便會對破壞事情的人充滿憤恨而不自知。這時便要靠善知識點醒,我所做的,便是將繁枝末節清除、整理乾淨,因為當一個人處在荊棘林中時,根本不可能有造化,也無法將自己所執著的錯誤觀念修正過來。我們的一位忠實觀眾就從加拿大寫信給我,信中述說她的先生在外教了女朋友,五年後她才知道這件事,但他為了十幾歲的小孩設想,她決定和先生坐下來解決這事情,最後他們決定離開台灣重新開始,這也是他們之所以移民至加拿大的原因。只是去了加拿大不到三個月,她的先生便以要回台灣處理事情為由,沒想到就此一去不回,這位婦女朋友認為這根本是調虎離山之計,這樣的狀況讓她頓然覺得失去生命的意義。其實,這位女觀眾沒有中了什麼計倆,而是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人與人之間並不會並不會因為搬至一個地方之後,就能斬斷過去的情絲;人是因為徹底了解彼此生命之間的契合,才能攜手共進。每一個人都期待能和伴侶廝守一生,而彼此之間都能相容相惜的關鍵就在於不斷的成長。但是,不瞭解箇中道理的人,總是希望時空的挪移來改變人際關係,或者習於用逃避的方式來解決事情,這是極為荒謬的,於是,許多荒腔走板的戲碼也就不斷上演。

追根究底來說,很多事情是往往是觀念不對,而不是事情本身有問題,因為是情本來就會在某個階段出現,來影響或戕害我們的婚姻、事業等等,但這其實也是老天爺欲藉此端倪告訴我們:人生並不是永遠的平順無憂。人並不是一路順風到底才叫會做人,做人是懂得覺悟之後才有做人的意義,如果不懂得覺悟,生命時間的長或短也就毫無意義。可惜一般人無法在覺悟這件是情上發揮膽識和氣魄,加上靈性與悟性不足,因此一但碰到事情,就會「三拖四拖拖成瘤」。老天創造人是很厲害的,若不懂得這些道理,就會磨到身心失調,甚至可能因而自殺。老天爺本來就把人擺在「祿存星」,所謂的祿存就是福祿壽以及錢財。在祿存前面,祂先安排一支剪刀──陀羅星,好對著人剪下去,讓人感覺挫折難捱;接著祂再轉祿存,讓人相對安定,進而產生希望與期待,等到這個期待過了,祂又再度轉到陀羅星,就此循環下去。這個時候,如果你覺得向你承諾過的每個人都是仇人、敵人,心裡就會有所不甘,也就無法理解事情為什麼會故概復萌。這些問題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有人的問題出在先生,有人出在子女、事業等等,所有紛紛擾擾的事情街會輪番上陣、不斷輪迴。

在人生當中,我們都是被佈局的人,因為老天爺想從不同的格局與歷練看出一個人的氣度、修為與層次。只要是正常人,祂就要佈局、要阿修羅出來對一些事情產生造化和衝擊,這些發生的事情都是自己要自行承擔的,沒有人可以幫忙,正所謂「個人業障個人了、個人吃販個人飽。」一個人悟性的高低端視他的智慧而定,因此我才一再強調:我從來沒有給過你們什麼,我只是引出你們的悟性和智慧,提昇你們的氣質與氣破。我沒有要大家做小抄、照本宣科,而是要你們打從心裡時時提醒自己,如此不管碰到任何事情,就能當機立斷、游刃有餘地處理好事情。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就是痛苦的事,而是處處都能依照老天爺所佈局好的考題來培養智慧;然而無法了解這層道理的人,當他遇到人生的波折,比如傾家蕩產時,就可能會懷恨別人,但這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傾家蕩產已經是輸方,恨別人入骨又會傷到自己的靈,將導致兩面皆輸。

‧生命智慧能使枯木逢春
「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在有生之年當中,我從來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也不與人相爭,因為我認為這些東西都不是人生該去沾染的氣質。各位可以試著捫心自問:自己身上所留的乾淨程度有多少?相信每一個人都心知肚白。有許多人始終無法妥善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係,有些是父子間的嚴重不合,有些是母女間的惡劣對待,所謂「無仇不成父子,無事不成夫妻」,父子、夫妻之間的相剋情形是絕對會發生的:舉個例子:我讀高中的時候,班上的一位同學由於其母親已經往生了,他便與父親兩個人相依為命,他的父親在屏東縣政府工作,平日喜歡聽悠揚的國語歌曲,但是我的同學卻喜歡聽西洋熱門歌曲,父子倆經常為此爭吵,只要其中一個人開口,另一個人一定破口大罵。那個時候的我沒有現在這種深度,無法明白兩個人為什麼會如此水火不容、爭鬧不休,現在回想起來,才了解他們之間存在的是前世因果的問題。

在待人處事上,每一個人都必須心思端正、以誠相坦,若是心思偏頗、不坦然,為了得到自身利益而陷他人於不義,那麼,這些錯誤的言行舉止,都將會在生死簿上登記的清清楚楚;每個人都必須承單上一輩子的因果,在這個時代做成回返。所以如果你在家庭生活或者工作職場上碰到了波折、困難,都要平心靜氣、咬緊牙根堅持下去,因為再怎麼痛苦都不會超過十年;十年是人生當中的一個大循環,你所遇到的運勢,每個人也都會碰到。「吃苦還幸有苦吃」,辛苦是要用來開智慧、慢慢感受人生的;反之,平靜無波的生活則不會產生真正的造化,也開不出深層的智慧,所以,當我門面臨狂風暴雨時,你要了解是天在助我,幫助我們引出最珍貴的智慧。當狂風暴雨結束之後,你會發覺在強勁的風一走到盡頭時,連揚起一片葉子的力道都不會有;一枝箭射出二十公里以外,它連一張衛生紙都刺不破,因為力道已經用盡。同理,當一個人受到魔考、撐到最後時,意謂著壞運已道盡頭、也通過考驗了,所以,當我們受磨練的時候,就要磨到別人的氣力都用盡了,而不是每天報怨著相同的事情,如此,到最後必能擁有一片藍天。

這裡,我有個小故事想和大家分享:有位老禪師在外面修行多年之後回到家鄉,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的模樣也跟著有些改變,但村民中還是有人憑藉著過去依稀的記憶認出他。村民問他:「你不是某某人嗎?」這位禪師卻回以:「我是過去那個某某人沒有錯,但是現在我已經不是過去那個人,因為我已經成長了。心性的成長與改變使我有別於過去。」由此可見,看待每件事情都必須將枝節繁葉修剪乾淨,才能以正確角度、切中要點的觀透事情,也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枯木逢春的關鍵來自於生命的悟性以及智慧的啟迪,它能夠使一個人改頭換面、擁有新的生命。

‧開悟己心臻於涅槃之境
檢視自己的成績是從敵人或橫逆當中來檢驗,而不是從親朋好友或和樂美滿的狀態中印證;當人有難過、病痛時,才會知道自己的實力如何、是否能承擔。生命之中有羊陀、火鈴、空劫出現時,不要埋怨別人為何對待你如此無情,因為有相當的承擔力才能承受重的傷害與磨難,否則老天才懶得璃你,這樣一輩子做人就既不會好也不會倒。對於君子而言,當他碰到好事情的時候,只會穗滿頭垂、謙虛的承擔好結果,絕對不會張揚自滿;當他碰到不好的事情,也會檢討失敗的原因,反省自己是否方式錯誤或者忽略了某些細節。反之,若小人碰到好事,一定會趾高氣昂的到處張揚;一旦碰到不好的事情,就怨天由人、四處抱怨。真正有洗煉的人,一定能了悟這些道理,當觀念轉變,看待事物的角度與做事方式也會隨之改變,只要觀念正確、切入要點,人生的路途就非常愉快、舒服。很多人老是報怨生活中的夫妻、事業、親子等問題,甚至嚴重的自怨自艾到無法用語言形容,其實所有一切都沒有人綁著你,是你的觀念綑綁住自己。另外,也有些人想尋求乾淨的法淨土以清修,但事實上乾不乾淨完全取決於個人心裡的乾淨度,淨土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涅槃也是由自己所決定的。生死觀念不是建力在壽元的長短與否,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生、何時死;生與死的觀念是建立在達觀以及明心見性上,經由觀念的轉變,進而了解人生的目標與意義,倘若永遠不知道轉變觀念,叫做死。

總的來說,人生沒有痛苦就永遠沒有智慧,當你發現總是有一籮筐的事情令你迷網、理不出頭緒時,就代表你在追求智慧的欲望上是非常薄弱的。這裡所映射出的看法是:原來你還執著在有形有相的色身,如此智慧當然會被蒙蔽,只要把那些執著搬開,理出自己一條可以走的路,智慧便永遠會在那裡等你。不了解箇中道理的人,會以唐三藏到西域取經回中土,就立即進行翻譯,這是錯誤的看法,因為他們忽略了三藏是因為在途中經過不勝枚舉的試煉,才有足夠的智慧為精深的佛典做出完美的解釋,可見,在人生所走的路途中,必得要承單的歷練就不要逃避。智慧與悟性的高低與年齡沒有多大關係,年紀輕的小還從來不小,因為他們曾經是我們的祖先,才會在這輩子轉回來當我們的後備。當有一天,我們所走的路途會讓自己精氣神飽滿、感覺舒服時,那是因為我們已經了解會讓我們產生痛苦的這些人並不是敵人,而是機會,有了這些機會,我們才會踏上好地步,進而衍生出智慧。

摘自心海羅盤典藏月刊
標籤:
瀏覽次數:89    人氣指數:289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愛是什麼?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男人受苦一時 女人卻忍受一世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