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網路與電視媒體上的政治新聞可學習對事情的深入解讀,由政治人物話語的負面示範可習得"真實不強求"的重要性.
陳水扁總統為了外交出訪,是件好事,當他與中南美的總統親密擁抱,一起舉杯祝福,讓人看起來倍感溫馨,總統每次出訪乘機發表政治理念已是常態,但是這種放話式的效果每下愈況.澎恰恰事件,立院總質詢,李敖大陸演講,高捷弊案追追追,高鐵的集資,龍王颱風,太多新聞性的話題讓大眾轉移了焦點.加上望春風替代了國歌,演講後的熱情豔舞當話題,原來媒體與大眾的看法是這麼的淺薄.生活中追逐八卦與娛樂性高過政治熱情,這是總統府團隊安排上始料未及的.一廂情願的結果事倍功半.這次總統出訪大眾在茶餘飯後能聊的是甚麼? 是憲改萬場說明會將舉辦?台灣總統將到大陸訪問? no,no,no,洗腦式的教條,很難生活化,只有在選舉時發酵.
政府投資中南美七十億,投資股權上限為百分之四十九,政府當董事卻無能力飛過半個地球去參與經營,即使參與經營卻沒有主導權,這是基本上的問題.誰主導?國內財團老闆加上官股配合? 如果友邦最後得不到好處,好到財團,當初構想是誰的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