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9297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清顏守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捨不得三言兩語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重新定義
作者: 日期: 2015.06.16  天氣:  心情:
現在每個我遇見的笑著的人,
他們都不曾因為苦而放棄,他們只因扛而成長。

誰不希望自己活得輕鬆,沒有壓力,一切隨性,
但如果你真的那樣去做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在和你作對。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覺得自己輕鬆了,
那也不是因為生活越來越容易了,而是因為我們越來越堅強。


——劉同
www.read-life.com



親戚愛問的問題,讓我們重新思考該怎麼定義自己



過年放假回家,總是有很多好朋友的聚會,
但我總不會特別積極去參加,因為在聚會時害怕被問到一個問題:

「ㄟ~XXX,你現在在做什麼工作阿?」或是「你最近在幹嘛啊?」

其他人的標準公式是「工作地點+職稱」,
這有時讓我倍感壓力,因為大家總是可以答得很清楚。
除了本來就多重身分外,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不喜歡講那些具體的答案,覺得不太舒服。
察覺到自己這份不舒適後,我試著問問自己:
「這一種不舒適的感覺從何而來?」並整理出底下幾點和朋友們分享:

一、你從「什麼方向」定義自己?

定義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方向簡單區分的話,
有兩種:「外到內(outside in)」還是「內到外(inside out)」。
我的不舒適感來自於我和一般人採用了相反的方向,一來一往間,
產生了很大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心頭上,便成了俗稱的壓力,或是不舒服。

其他人習慣用職稱來定義自己,這是一種「外到內(outside in)」的定義方法,
感覺像是一種標籤,想像一個人在便利貼上寫了一個稱號,
然後貼到你的身上,這絕對是一種很迅速可以讓別人了解自己「名字」的表面工夫。
但是當我們的生命追求的是一張張的標籤,努力地把標籤貼到自己身上,
感覺上自己壯大了,但如果有一天大風颳起,所有的便利貼都掉下來了,
所以我們是不是該問:「撕掉標籤後,我們還剩下什麼?拿什麼定義自己?」

由外而內的定義方向會有很清楚的「市場價格」,但卻沒有富足的「價值感」,
理由很簡單,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滿足與跟隨別人的期待,一個蘿蔔一個坑,不需要的時候就被淘汰掉。
當我們沒有能力成為自己的需要,或是學習發現與欣賞自己的獨特性時,當然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

我定義自己的方法,則是另一種方向:「由內到外(inside out)」,
我是誰,不是由別人或環境既有的定義去決定,而是在和自己的感受對話後,發展出一套「詮釋自己」的方法。

這方法沒有一定,因人而異,但方法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方向,
定義的方式可以抽象、可以具體,不管怎麼定義,一定要手握方向盤,重新掌握定義自己的主控權。
首先我們要停止麻痺自己,重拾自己生活的每一種感覺,常常問自己類似的問題:

「什麼時候感到開心、傷心、無奈、脆弱、興奮、平靜?為什麼?」

所有的那些形容詞都是語言罷了,但它們都同樣是我們的「感覺」,
想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就得從重視自己的感覺開始做起,慢慢的,我們會理解自己的感覺從何而來。
找回這般對生命的覺察(感覺與觀察)後,資料庫裡頭自然多了許多可以定義自己的材料,
有趣的是,這些資料並非存在腦裡,而是存在心中,現代人的生活,總是用腦太多、用心太少了!

譬如說,長期在生活中鍛鍊覺察的我,會這樣介紹自己:
「我是一個熱愛體驗與修行的人,喜歡參與很多不同的生命,善於辨識生命與生命之間有意義的關聯性,
所以常常有很多的靈感,或很多人遇到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喜歡找我聊天,
所以也是一個熱愛啟蒙的好朋友,另外我也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演講者、寫字人、顧問…。
哎呀,我有很多樣子,但重要的是,所有的角色都環繞著一個核心-真誠與和平,
我喜歡每一天和周遭的人一起變好,所以我最喜歡的稱號是:真誠的實踐家與和平的工作者。」

看完我的範例,你就知道我為什麼不喜歡參加聚會了吧,
因為若我真誠地這樣介紹,只會換來一片啞口無言,但若我敷衍的說:
「我就是一個替代役男,或是專欄作家!」,
就是對自己不真誠,所以為了保持表裡合一,對我與對大家最好的方式,
就是盡量讓自己消失在這樣的場合中,省得我們雙方都尷尬!

或是有另一個方法,就是練習忽略大家的眼光。

二、我希望在「自己的眼中」,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

忽略大家的眼光,不等於忽略大家的感受,所以不是要我們成為一個自私的人,請不要誤會!
忽略旁人眼光的意思是,練習在不照鏡子的時候,
也可以清楚地看見自己,想像自己靈魂出竅,在高高的空中看著自己的身體,問問自己:

「我希望在自己的眼中,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現在的我的言行舉止,有讓我看起來像這個樣子嗎?」
生活中,我們總是花太多的時間思考自己希望「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所以我們忽略了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就是自己,想像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是兩個人,
而在物理的世界裡,哪一個「人」的距離離我們的身體最近呢?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心!
所以才說忽略大家的眼光不是忽略大家的感受,
因為一個連「最近的自己」之感受都嘹若指掌的人,是不可能自私的,
這樣的人更容易和周遭的人同步感受,所以練習自我的覺察,就是改變世界的基本功!
所以鼓勵朋友們每天都做這個練習,我把它稱做「隱形的鏡子」,免費的,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酷吧!

三、讓每一個今天,決定我是誰!

我們除了常常被別人的眼光綁架,也很常被過去與未來綁架,
這一個觀念上次在另一篇文章提過了,就不多提,
直接和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每天驅動自己的小觀念:「讓我的今天,決定我是誰!」

意思是,每一天都把自己歸零,不去想昨天自己在工作上犯的錯,
或是明天要做什麼,也不會認為昨天這個工作這樣做,今天或明天就得這樣做,
每一刻我都重新思考一件事的本質與意義,沒有一件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你會喜歡:愛上自己的人生)

如上段所提,或許我不能決定別人如何用什麼眼光看待我,但我可以選擇自己用什麼眼光看待自己,
所以我的選擇就是每一天都歸零、每一天都像是新的一天,不
會因為無法改變的過去而自卑或驕傲,也不會因為未知的未來而迷惘與恐懼,每天起床,問問自己:

「我希望自己的今天是什麼樣子?我希望自己今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拿什麼態度面對我的工作,用什麼心情與人相處,或怎麼樣與人說話?
今天的自己,可以怎麼樣更好,或是可以如何與周遭人一起更好?」
比起讓過去的標籤或包袱,甚至是未來的想像與計劃決定我是誰
(當然也不是說不要有目標與計劃,這我們下次再談!)
我的選擇是,讓每一個今天的自己,讓自己今天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定義我是誰,
這樣的我感到無限的自由,更感自在,好像生命停在今天而止,
卻在每一個今天含苞待放,靜靜地,喜悅油然而生、不證自明!

這篇文章寫完了,配著台東的早晨和一杯黑咖啡,最後還是想再問朋友們一次:
「親愛的朋友阿,如果我們有選擇,你(妳)拿什麼定義自己?」
我相信沒有如果,其實大部分的我們,都絕對是有選擇的,新年快樂!

做自己,好自在!



作者:茄子皮
來源:茄子圈 – 每一天都和周遭人一起變好
簡介:
「茄子圈」顧名思義,就是茄子的好朋友圈,就這麼簡單!
就是一群每天享受和周遭人「一起變好」的好朋友集散地!


http://www.read-life.com/

標籤:
瀏覽次數:15    人氣指數:215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清顏守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捨不得三言兩語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