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99332
 ~海洋~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健康怎麼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新聞轉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發病勿拖
作者: ~海洋~ 日期: 2012.03.20  天氣:  心情:

 
作者: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四十七歲郭女士十五年前開始出現手痛、但一直沒有受到正確診斷,導致關節損壞,兩手都更換人工關節,直到最近五年多才知道是類風濕關節炎。
郭女士說,開始發病時,孩子還小,所以也沒有積極就醫,斷斷續續接受骨科、中醫治療,但沒有什麼效果。手痛了兩年多後,手已經開始變形,手掌彎曲、伸直都有難度,骨科醫師建議她換手腕關節,因此在十幾年前動了兩手腕的手術。但手術完仍是痛,而且慢慢擴展到其他關節,最後才在五年多前了解禍因是類風濕關節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蔡文展表示,有些患者、醫療人員會將類風濕性關節炎當成痛風、一般關節炎,但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方法與痛風、一般關節炎迥然不同,患者常因誤診而延誤病情。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表示,這幾年來,由於生物製劑越來越進步,讓風濕科治療如虎添翼,今年起健保給付一種新型長效生物製劑,患者每個月趁回診時打一針,可提高治療方便性,患者又多了一種選擇。符合資格的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都可使用這種藥物。初估每年約有四千多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一千多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可以受惠。
蔡嘉哲醫師表示,研究顯示,關節炎的患者更應積極接受治療,及早控制,以免影響日後狀況。目前僅有生物製劑較能控制早期發炎症狀,可保護關節免於變形。醫師也提醒,少數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會產生感染風險,患者、醫師一定要多留意相關風險。



標籤:
瀏覽次數:75    人氣指數:2275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健康怎麼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新聞轉貼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