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9297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在那個沒有季節的地方我們告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責任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
作者: 日期: 2015.05.28  天氣:  心情:
學會寬容,
就是要學會忍耐。

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
不能承受生命之寬容的人,
難以跨過生命的檻,趟過命途的河。

學會寬容,
就是要學會放棄。

古人云: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人生豐富,
生命可貴,實在需要既忍且耐的智慧。

在寬容面前,
人生的許多東西都是虛無的。

更多的時候,得到少量的就足夠了,
剩下的更多的,就不得不學會放棄。


——王蒙



余秋雨在「關於朋友」這篇文章裡提過:
「平時想起一座城市,先會想起一些風景,
到最後,必然只想這座城市裡的朋友。是朋友,決定了我們與各個城市的親疏。
初到一個陌生地,寂寞到慌亂,就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朋友。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突然見到一個朋友,那麼,時間和空間就會在剎那間產生神奇的蛻變。」

時間和空間就會在剎那間產生神奇的蛻變!

當一座城市裡有了朋友,
這座城市在你心裡,就像小王子在狐狸心裡一樣特別了!

是啊,也就是因為朋友,
才讓我們跟世界這麼親密,才讓這世界其他地方的事都有了意義。
因為在某地有了朋友,你跟那塊土地有了奇妙的強烈連結,
你會莫名地想要瞭解那塊土地上所有的一切,你的好奇心停不下來!
因為我們最好奇的,還是人。
你想知道一切,因為那是養育你熟悉的人的地方。
你不再滿足於走馬看花、只想拍拍幾張照片、買買紀念品有個到此一遊的紀念,
你想要真正地瞭解是什麼讓你們兩個這麼不同。

你想要看見真實的生活,你想要補足你們認識前你沒參與到的他們的人生。
因為人助旅行,生命有了交集,而不只是過客。
用生命影響著生命,在這地球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而因為有了這些獨一無二的相互碰撞,才有了無與倫比的美麗。

我一直都認為「能自在地和不同文化的人相處」不是一種人格特質,
而是能夠透過練習達到的一種能力。
我們總是以為國際觀是菁英的特權,
得是常常搭飛機、穿著西裝坐在高級辦公室裡和不同人說著英文開會的人,才叫做有國際觀。

但是,我們都誤會了。
國際觀並不是為了要更有競爭力,而是要讓我們變成一個更完整、更好的人,
成為一個更能夠瞭解自己、同理他人的世界公民。

一直到現在,我們接觸到異文化時,
仍有太多不理性的情緒,我們哈,我們仇。哈日、哈韓、哈美;仇中、仇韓、仇菲……
而仇恨、恐懼和歧視通常都是來自於不理解。

為什麼我們不能試著將這些情緒轉換成「知」?
我們哈日卻不知日,我們仇中卻不知中,仇韓、哈韓卻不知韓,
我們歧視越南、菲律賓、泰國,卻不知東南亞……

我對國際觀跟國際化的定義很簡單:

國際觀—對世界的好奇與關懷,並給予尊重。

國際化—能夠不卑不亢地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互動。

透過結交不同文化的朋友,
讓國際觀走進生活裡,理解、多元和尊重也就一起進到生命裡了。

我總是忍不住想像,如果一個未來的教育部長,
在大學時期認識了一位來自芬蘭的朋友,
未來在制定教育政策時會不會更注重平等的受教權,
教育資源的分配是不是能夠更順暢地流動到弱勢的手中?

如果未來的產線管理工程師,到東南亞旅行時,
住進了印尼、泰國、菲律賓朋友的家,未來在工廠工作時,
會不會願意對那些來自東南亞的勞工多點尊敬與理解?

如果未來的總統,在求學時期有來自五大洲的朋友,
他在思考台灣未來時,會不會就不會被困在兩岸關係的僵局裡?
而是能夠有更大的格局,看清楚台灣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優勢。

如果未來要進到校園裡的老師,有了歐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朋友,
地理和歷史課本上面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
能不能在他的魔法棒一揮下,變成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如果未來的大學生,在求學時期就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變成朋友,
當他畢業時,會不會不再擔心22K?
他會不會再勇敢一點,到世界上闖一闖,就像他那些朋友當初來台灣闖一闖一樣?

如果這樣,台灣會有多麼不一樣?

旅行之所以值得旅行,生命之所以值得活,
從來都不是因為那些冷硬的混凝土或石材建築,
也絕非美麗的自然風景或是食物,而是因為那些我們遇見的特別的人。

書名: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
作者: 張苡絃
http://read-life.com/2015/02/20/admin-1891/

標籤:
瀏覽次數:18    人氣指數:218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在那個沒有季節的地方我們告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責任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