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96275
 健康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你被習慣牽著走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及早規劃未來的生活:謝春滿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台灣國際人才水位警戒:許瓊文、
作者: 健康張 日期: 2013.01.06  天氣:  心情:
台灣國際人才水位警戒:許瓊文、許維真


平均分數:0 顆星    投票人數:0
我要評分:














20年前,大陸還是社會主義的鎖國,街上都是穿灰色毛裝的人;20年後,一群國際人卻在一夕之間出現在中國大陸各行各業,甚至擠入國際舞台。然而,曾經搶手的天母、陽明山 高級住宅租賃卻風光不再,因為,在台外商逐漸縮小規模,甚至有撤出台灣的準備……。


「謝謝你為微軟做出的巨大貢獻,我期盼著你重新回到微軟的那一天!」二月四日晚上,微軟中國區總裁唐駿辭呈才被批准,他的電子郵件信箱就傳來一封信,署名的是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Bill Gates﹞。即使他的辭職已成定局,第三天,執行長史帝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也來信希望未來唐駿能夠再回到微軟。


十年前,唐駿只是微軟的一名技術經理;二○○二年三月,他在四十歲時,升到中國區的最高職務,成為微軟的中國之星,底下帶領數千名員工;鮑爾默甚至在他生日時,都還特地飛到北京為他慶生。即便他已經去職,轉任大陸最大的網路遊戲公司-盛大網路擔任總裁,動靜之間,都還是引起國際科技界的注意,包括《華爾街日報》都有相當篇幅的報導。


再轉頭看看另一個重量級的國際企業,全球最大電腦晶片商英特爾﹝Intel﹞。英特爾也有一位三十四歲就接下中國總經理的閃亮之星-楊旭。十八年前,這位大陸留學生進入美國英特爾總部從實習生做起,三年多前接下在大陸的發展重任,成為國際級的專業經理人。「中國市場與其他全球市場最大的不同,就是令人 exciting﹝激動﹞!」楊旭說。


三十五歲的高旭已是麥肯錫顧問公司全球董事合夥人,這位大陸人十五年前還是一個初到美國明尼蘇達聖約翰大學的留學生,一九九四年回到大陸發展,成為所謂的「海歸派」,在麥肯錫著名的「up or out」嚴酷競爭考驗下,他打敗八成的對手,成為麥肯錫最年輕的董事合夥人之一,躋身全球麥肯錫菁英網絡的一員。台灣至今尚無人進入。


他們都出生於大陸,但不要叫他們大陸人,因為他們都是國際人:領國際級的薪水、優游於國際競爭的頂端。


彼岸,接軌。 領國際級薪水的大陸國際人


一九八○年代,中共開放改革前,大陸還是社會主義的鎖國,主要街景是穿灰色毛裝的人;二十年後,一群國際人卻在一夕間出現在中國大陸各行各業,甚至擠入國際舞台。


依據大陸商務部的統計,全球五百大企業已超過三百家到大陸投資。這些公司不僅雇用大量的大陸人才,同時也將國際化的資源如瀑布一般的灑在他們身上!只要站在上海、北京的國際機場的一角,或者到上海浦東、北京的國貿大廈外頭街道上,看看那如潮水般穿梭的外國人身影,就可以得到印證。


十年前,外商進駐大陸還只是為了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力,如今,許多國際企業卯足了勁在培訓大陸人。大陸菁英接受到的國際企業的訓練資源、國際化洗禮的深度與廣度,遠超過台灣白領的想像。


二○○三年十一月一日深夜,上海的燈火正在綻放,上海最大百貨公司一樓大廳傳出震人心神的節拍聲,化妝界的世界名牌Christian Dior正在舉辦流行派對,衣香鬢影的外國人、中國人擠滿了其間。在熱情的音樂中,只看到一位穿黑色晚禮服的美女滿場周旋,以流利的英文和周圍老外打招呼,她就是這場宴會的策畫人-Christian Dior上海的市場部經理梁棟。她今年雖然才三十歲,卻已在三家外商公司任職過。


洗禮,變身。 受外商公司培養的菁英


梁棟並不是天生就是國際人,一九九五年她從北京大學畢業進入P&G﹝寶鹼﹞中國公司時,她只會說簡單的英文,更不要提行銷這些資本主義的概念。然而P&G卻願意花大錢在她身上進行重裝備的訓練。梁棟記得,她第一天的報到處不是P&G的總部,而是在廣州郊區的一家賓館。八月份的南方大熱天,梁棟與其他二十幾名菜鳥都還只是「實習管理培訓生」,P&G從頭開始訓練他們,每天八小時,從早到晚排滿了英文及各種訓練。


就像讀大學一樣,這批訓練學員,每月還有一次大考,成績及格就可以離開訓練營,回到公司上班。過程中,訓練營的學員逐漸減少,但英文不好的梁棟一直到六個月後才畢業。然而在國際企業訓練八年後,經過國際化的洗禮,如今她已從醜小鴨,變身為美麗的天鵝。


一九九七年北大畢業的張鴿也有同樣的經驗。當年,她擊敗其他一千多位大陸競爭者與全世界二百多位新人一起進了安達信﹝Anderson﹞諮詢顧問公司﹝二 ○○二年五月已被畢馬威合併﹞,當時二十二歲的張鴿是北京安達信唯一在三十歲以下的中國分析員。資料分析員只能做最初級的資料蒐集工作,但是安達信沒有大陸人才,張鴿一開始就有機會與來自全世界的安達信顧問專家一起工作,一起拜訪客戶、一起解決問題,直接學到世界上最新的管理顧問、市場資訊。


「每天直接與安達信資深的合夥人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以上,就是最好的 on job training﹝在職訓練﹞。」張鴿說,但是安達信仍然嫌這樣的成長速度太慢,進公司兩年內,張鴿每年都被送到安達信的美國總部,與來自世界三十個國家的安達信年輕菁英一起受訓,快速成長。


在安達信一年半,張鴿就被升為最年輕的顧問,比其他國家的同事快兩倍,三年期間她接觸過近五十件大公司的上市、諮詢案件,也曾參與全中國最大的中石化美國上市案。經過六年的外商工作歷練,如今她已是中國西門子創投基金總監。


此岸,枯竭。 美國商會在台會員減少五分之一


在此同時,台灣的國際資源,就像這兩年面臨乾旱的水庫一樣,水位不斷下降。外商正悄悄的從台北街頭、美國商會的會議桌上消失,甚至從天母高級住宅區中消失。


隱密的天母半山腰上一棟占地六百三十坪的別墅,鬧中取靜,遠眺陽明山 。這裡曾經是台灣花旗銀行總裁鮑浩文﹝Peter Baumann﹞在台灣任職時的租屋,這一帶是台北的高級住宅區,過去許多外籍人士派駐台北時很喜歡的居住地。但是,二○○一年十一月鮑浩文被調回美國後,這幢大別墅就閒置下來。因為,一個月四十五萬元的租金讓許多人打退堂鼓,一直空了一年半才租出去。美商惠悅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世友回憶昔日:「十年前天母、陽明山 的高級住宅非常搶手,沒有預付兩年的租金,根本租不到房子。」


但現在,天母、陽明山 的高級住宅租賃風光不再,因為老外越來越少。來台已十八年的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執行長Richard Vuylsteke指出,這幾年聽到在台外商縮小規模已不是新聞,農曆年前,有四家知名外商大公司總經理透露已擬好撤出台灣的應變計畫,如果在台灣的經營狀況不改善,就準備撤走,「這是十八年來我沒有聽過的,讓我非常震驚!」他憂心的說。


外商撤出台灣的情形有多嚴重?Richard Vuylsteke堅持不肯透露這幾年來會員人數的變化,但是根據內部人員私下表示,三年前,企業會員還有六百個,今年只剩下四百八十個。


《商業周刊》重新整理歷年來一千大問卷發現,二○○○年以來,上榜商周一千大的外商公司規模有縮小的趨勢,這一點可以從外商的人員雇用數連續三年都呈現負成長看出。台灣保護主義的高牆依然高聳,中國卻挾著全世界最大工廠與消費市場的優勢快速成長。跨國大企業在亞洲的布局這幾年重新調整,台灣就在這場資源重分配中被邊緣化。


「和大陸市場比起來,台灣比不上一個溫州,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兼管台灣市場的百威啤酒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程業仁說,台灣啤酒市場已是台灣啤酒獨大,易守難攻。百威寧願把資源用在大陸,台灣則以代理的方式經營,台灣的辦公室只有五人,辦公室不到十坪,台灣公司已經縮到了極簡狀態。


Richard Vuylsteke也指出,美國商會會員縮小規模的不計其數,有的是縮小營業規模,將人員、開支盡量降低;有的是降低台灣分公司的層級,有一個外商公司的台灣區總經理到香港升任亞太區總經理後,依然兼管台灣的業務,台灣就由一個經理來管,總經理的位置從此消失了。


「十年前一翻開報紙都是外商的徵人廣告,現在只能偶爾看到一、二則。」美商家樂氏台灣區負責人謝淑玲感嘆的說,隨著外商縮小規模,減併高階職位,她明顯感受到周遭外商的經理人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頸,營業額衝不起來,外國總部的壓力逐漸增加,有人一旦辭職,一、兩年都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兩岸,逆轉。 外商寧可去上海,不願來台灣


令Richard Vuylsteke憂心的不只是外商出走,年輕的外商經理人不願意來台灣,讓他更憂心台灣的前景,「沒有人願意在沒有興奮成長的地方任職,年輕的外國人寧願選擇成長機會較大的上海,不願來台灣,這才是警訊!」他說。去年底到上海度聖誕節的Richard Vuylsteke,趁著假期與上海的美國商會同業交流一下,才談起台灣的機會這個話題,在上海的外商就直接說:「我們不談台灣,台灣不是個議題,不能直接飛台灣,何必再去投資!」讓他當場被潑了一頭冷水。因為兩岸經濟分量的大逆轉,外商菁英在中國大陸領的薪水、福利等實質報償前景都比台灣好。


根據惠悅企管公司的調查,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台灣外商人員的加薪幅度隨著台灣的不景氣逐年下滑到三%;反觀大陸,在大陸的外商卻連年享有八%的加薪幅度,有能力的外商經理人自然朝有成長性的市場轉進。


外商出走除了帶走投資,更重要的是帶走台灣菁英與世界菁英一起共事、成長的機會,台灣這一代能夠培養出一批國際企業菁英,甚至輸出到大陸,最重要的就是外國企業的國際化養分。「那種文化的撞擊、視野及開放的氣度,是電視、報紙、網路所無法取代的!」曾任外商副總裁的廖瑞星以自己成長的親身經歷指出,但是這一份養分卻逐漸在消失之中。


大陸新一代,有全球五百大企業來到家門口,爭相雇用他們、訓練他們,「這是大時代的機會,也是累積二代人的機會。」建弘證券上海首席代表胡世傑說。去年十一月六日,以評比世界各國競爭力排行聞名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在北京舉行「二○○三年企業高峰會」,邀請上百位國際企業家與大陸的民營企業家一起交流,除了聽演講、分享最新的資訊外,WEF就是世界菁英的人脈平台,外國企業家與中國企業家齊聚一堂,建立關係。但在這個國際菁英匯聚的場合中,台灣卻只有聲寶執行長何恆春、統一集團執行副總裁羅智先及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等少數企業家獲邀。


動態,靜態。 大陸菁英鼻尖,逼近台灣菁英


這幅熱絡的景象看在台灣企業家眼裡,心中只有沉重的感嘆!「WEF這個世界菁英的交流平台,根本沒有計畫到台灣舉辦,台灣已被排除在外,這個發展令人憂心!」何恆春搖搖頭沉重的說。看到大陸人才的飛快進步,台灣卻仍在原地踏步,台灣菁英在北京有一種深沉的無力感。


政大經濟系教授李紀珠去年七月獲邀到北京參加道瓊斯、美國經濟智庫-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經濟學人及福特基金會召開的研討會,不到十天之內,她在大陸每天的行程滿檔,參加多場國際級的研討會,充滿動態,「但回到台灣後,突然都安靜下來!」李紀珠感慨的說。


大陸人與台灣的差異,如果是指一般人,台灣的平均素質當然遠超過大陸十三億人,但是如果是指菁英,則差距早已經不是過去我們所認知的了。「在大陸城市如果你還有大陸人、台灣人的分別,你就已經落伍了!」台灣長大、美國讀書、大陸工作的大陸知名人力網站「前程無憂網」副總裁簡思懷以自己是國際人的經驗指出。


「大陸有八億農民,台灣菁英要和這些泛泛之輩比嗎?台灣菁英當然是要與大陸最優秀的人比,菁英才是兩岸未來最關鍵的競爭舞台!」李紀珠激動的說。人才的競爭,就像百米賽跑,最後決定勝負的是誰的鼻尖先觸到終點線,大陸菁英的鼻尖正以全速逼近台灣菁英的背後。


奧美行銷整合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宋秩銘預言,學會專業技能加上在地的優勢,大陸菁英在未來三、五年內接手外商高階職位已是大勢所趨。


過去,國際大公司的中國區負責人多半是白人、香港人或台灣人。近年,這個生態在改變中,大陸人已經由中階主管的位子攻占到高階地盤。當他們大量盤據中國區最高負責人位子後,下一步會到哪裡?


三年前,德州儀器﹝TI﹞亞太區總裁程天縱預言台灣經理人的優勢,在大陸只剩五年;三年後,他委婉的指出「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大陸人取得專業經理人的參賽權,他們將會改變亞洲經理人的職場生態。」


未來,舞台。 十年後,兩岸菁英誰站上頂峰?


未來,逐漸竄起的大陸菁英,他們的世界,不會只在中國大陸。就像許多國際人一樣,他們指揮權甚至會進階到大中華區總部、亞洲總部。去年十一月九日,在上海的一場研討會中,台上聯想總裁楊元慶、亞信科技董事長丁健、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等大陸菁英輪番上台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台下,產品行銷全球五十九國,已經是全球知名企業的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安靜的坐著全程聆聽演講。


「大陸人最厲害的是他們的學習速度,每個人都在快速成長,相對之下,台灣人卻停頓下來。如果讓他們追過去,我們是很難再追上的!」已經六十九歲的劉金標,雖然已將巨大機械經營成為世界級的腳踏車集團仍在戰戰兢兢的學習。劉金標轉身回到研討會場的身影,令人深思:如果外商繼續出走,台灣成為國際化的鎖國;如果台灣菁英依然自滿於過去的成就。十年後,如果有一位黑頭髮、黃皮膚的菁英站在世界舞台的頂峰上,你會先猜測他是大陸人,還是台灣人?



標籤:
瀏覽次數:169    人氣指數:16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你被習慣牽著走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及早規劃未來的生活:謝春滿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