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7,38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夠好」就好--汶萊旅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賺得一家穩固企業的同時,還賺到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美力學:今天就要的競爭力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7.03.04 天氣:
心情:
美力學:今天就要的競爭力
作者:瞿欣怡
從1976年的蘋果一號、麥金塔、iMac、iPod,到2007年發表的iPhone,史帝夫‧賈伯斯憑著執著的「蘋果美學」,為蘋果電腦寫下三十年的傳奇,至今不衰。不過,卻要直到近年,當過去企業賴以維生的成本控管、流程創新,無以為繼之後,人們才真正警覺到「美學力」無遠弗際的持續創新力量。
回頭看看,彷彿才是昨日,台灣一度被捧上天的部分高科技產業,卻早已從雲端墜落,成了「保二總隊」,企業力保微薄的2%毛利。相對地,台灣的服飾品牌夏姿,自1987年成立之後,全球已經有包括巴黎、上海、香港和台北等四十八個據點,去年營收超過6億元台幣。
全球產業玩起大風吹,對台灣這個蕞爾小島而言,危機更甚以往。過去創造「台灣奇蹟」的製造業,位子已經被中國搶走了;曾經,我們引以為傲的拚命式製造業經濟,早已兵疲馬困。
不知不覺間,強調美感風格、溫柔感性的美學經濟,已經輕柔卻強悍地打敗鋼鐵紀律般的製造業經濟。突然之間,企業經營者和工作者都覺得世界已經不再熟悉,物換星移,消費者的口味以及工作者的價值都難以捉摸;於是,這股集體的焦慮正催促著我們探尋新的出路。
城市/現在不做,以後就來不及了
2006年底,挾著強大資金與豐富人脈資源,學學文創志業正式開課,是台灣這股集體焦慮的里程碑。「現在不做,以後就來不及了。」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憂心地說。
學學文創投入10億元資金,希望成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育中心,進而成為國際間文化創意交流的平台,不只要將台北風格化,更要深刻化。因為,21世紀的全球化競爭已不再只是國與國間實力的較量,而是國家裡以「全球城市」(Global City)為基礎的競爭,唯有創造出風格城市,才能突圍。
學學文創的成立,揭示徐莉玲等知名創意人對「美學城市」的焦慮感與使命感。徐莉玲認為,台灣有三代人,第一代是70至90歲,屬於製造業;第二代是40至60歲,透過國際化與商品代理成功;第三代是30歲以下的世代,必須成為大中華地區自有品牌的領導者。她說:「身為第二代的我們,必須為台灣第三代打造台灣獨有的,美學的深刻環境。」
提起即將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曾經營百貨業的徐莉玲說︰「現在各大百貨公司一定都在開會,討論要賣什麼商品給大陸客。究竟什麼是代表台灣的商品?誰來設計?這裡面就有市場跟設計師的需求,台灣學設計的留學生可以回來,外國的設計師也可以來台灣,有市場,創意產業自然就會蓬勃發展。」
徐莉玲的使命感正引動一些影響。學學文創第一期課程中,一名遠從花蓮來的校長,主動跟學校董事會請半年假上課,思考未來的小學教育走向。這些點點滴滴都讓徐莉玲更堅定走向美學城市的決心。
然而,美學的啟蒙是條漫長道路,是否能夠風起雲湧還未可知,但有些具遠見的企業早早便開始自我改造。
企業/美學與科技,光譜兩端的匯流
英國科學家兼作家史諾提出了兩種文化(two cultures)一詞,而科技與藝術正是兩種文化光譜的極端;但近來,這兩種極端卻成為匯合的主流。
智邦科技執行長黃安捷說︰「美是一種正面力量,科技公司搞美感不是風花雪月,任何事物都是平衡,包括科技與藝術,我相信長久下來,員工對美的敏感度增加,企業也能夠累積渾厚基礎。」智邦本身就在新竹科學園區內成立藝術基金會,經常舉辦展覽。
台灣愛普生科技近年來也致力於藝術活動的推廣與贊助。從故宮「北宋大觀展」、雲門舞集「狂草」到果陀劇場「巴黎花街」等都有他們贊助的字樣。愛普生的辦公室也有許多藝術作品,從攝影師的黑白照、故宮的數位真跡、常玉的數位畫作等;同時內部也不時針對管理階層進行「美學特訓」。
愛普生總經理李隆安說︰「我們的薪傳計畫中,就規畫半天前往博物館或美術館進行導覽課程,我也鼓勵員工要常去美術館,我自己每季至少去一次故宮。」
標籤:
瀏覽次數:
34
人氣指數:
34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夠好」就好--汶萊旅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賺得一家穩固企業的同時,還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