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新智識經濟世界的新思維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V字型復活」!無印良品改革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E流企業學習:迎接網路2.0時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7.03.04  天氣:  心情:
E流企業學習:迎接網路2.0時代的新局

鄒景平/資訊科技專欄作者

我因為教網路科技的應用,常常感嘆台灣在近六十年間,歷經農業時代、工業時代、資訊時代、網路1.0和網路2.0時代的洗禮,雖然全球開始朝向網路2.0前進,但社會上很多人的思維和心態,還各自停留在不同的時代,我也一直認為過去五十年資通訊科技的突飛猛晉,是中華民族史上所面臨最大變革的時期。

不料,最近讀唐浩明先生寫的歷史小說「曾國藩」,才發現面對變局的不僅是現代而已,清朝末年曾國藩所遭逢的時局變化和複雜性,與我們相比,也不遑多讓。從太平天國的內亂戰爭,與英國、法國等列強的侵略,到滿漢兩族間的情結等,都是前所未有之局面,所以清朝末年,李鴻章上書清廷,建議要建造船廠的時候,文章中說「中國面臨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變化不但大,而且急迫性更強,就像生活在冷水鍋中的青蛙,水溫突然急遽升高,不得不面對和因應。

推而廣之,像天災、戰爭、車禍、罹患絕症等人生巨變,都需要人類立即面對與處理,例如歌星許瑋倫的父母,突遭喪女之痛,悲痛無奈之下,還是得強打精神為愛女辦後事,但另一種的改變,像對外在環境變化的因應、新能力培養、運用新科技工具等事項,迫切性不是那麼高,通常會因為忙碌而忽略掉,就像生活在冷水鍋中的青蛙,鍋下火爐的溫度慢慢升高,等到驚覺狀況不對時,已經錯失良機了。

從網路1.0到2.0的變遷,很多人渾然不覺,同樣是上網,有什麼差別呢?最大的差別,是心態與資源的不同,web 2.0講究的是主動、互動與合作,個人上網除了被動吸收訊息外,最好還要主動做出一些貢獻,例如回答別人的問題,或建立部落格,或主持和參與線上論壇等。也就是提昇自我的主動性,就像「奇摩知識+」裡,很多人為別人解決疑難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們覺得幫助他人很快樂。

一個人要從被動心態改換為主動心態,不是像電燈開關一樣,僅僅一個動作而已,而是一個改變的流程,要經歷很多的嘗試、經過一串振奮和退縮的循環,最後才強化、轉化為主動的新習慣。例如在網路上發言,第一次是最難的了,很多人都擔心自己的發言不夠好,而不敢發言,發言後,就很期待別人正面的回饋,假如得不到,那麼下一次就更不願意發言了。其實只要自己主動作出回應,那就是非常大的進步,值得大大的鼓掌,因為你正在朝建立新習慣的方向邁步,沒得到回應是正常,有正面回應固然好,若有不同看法,更可擴展自我視野與思路,有何不好呢?

網路1.0時代的資源,絕大多數都是由機構提供,但網路2.0的特色,就是每個人都能貢獻自己的創作,也因此,若我們能善用別人提供的資源,將可大幅提昇自己的生產力與品質。例如當初我使用flickr,只把他當作儲存照片的地方,最近才發現其上數以千萬計的照片,其實是我們可以運用的大寶藏,照片品質和貼切性,比從Google網路搜尋所得到的要好的多,但目前懂得運用Flickr網站上的資源的人,還不太多!

另外一個集體智慧的聚集處,就是維基百科全書,雖然詞條解說的品質不一,好處是可以快速得到初步了解,例如,關於清末諸將的介紹,以林則徐一則寫得最詳盡,曾國藩的那則被wikipedia稱為小作品,意即雖然有待後繼者改善,但目前成果還是頗具參考價值。最近若使用Google搜尋關鍵字時,wikipedia的詞條通常放在搜尋結果的很前面,若是查詢人名,它更會被放在第一個位置,足見wikipedia受到認可的程度。

我有位好朋友,每次到大陸出差或出國前,都會先上維基百科查閱一下當地的人口、交通與民情,因此到達目的地後,很容易就和當地人聊開來,也很快建立商務交情。這就是善用集體智慧的好處。以前我年輕時讀書,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因為不容易找到參考資料,常常要苦思許久,而今只要有蛛絲馬跡,都可透過網路獲得意外成果。

網路2.0時代是一個「只要肯學,就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學習資源;只要想解決問題,就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協助。」的時代,最重要的是要多練習、多變換方法,培養不斷創新運用網路上龐大資源的新習慣。
標籤:
瀏覽次數:16    人氣指數:1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新智識經濟世界的新思維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V字型復活」!無印良品改革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