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9297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爸爸的溫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氣度決定了高度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欠債與報恩
作者: 日期: 2014.08.01  天氣:  心情:
  站在歲月的街頭凝思往事
  淚水,以滂沱的姿勢打濕容顏
  而純樸鄉音正徘徊於村口
  一對佝僂身影,背起嫋嫋炊煙
  那企盼的眼神已穿透時空
  小鳥的鳴唱,伴著絲絲哀怨
  迷離的眸光覓不到風景
  風,為我捎來濃濃的呼喚
  
  離開家鄉這麼多年
  鄉情,變得越來越淡
  泥土的芬芳只在腳下伸延
  蝸居城市褶皺裡,我的詩歌
  依然以懷舊情結寫滿思念
  母親老了,父親臉上的皺紋
  宛若初冬的田野,掛滿四季風寒
  兄弟姐妹們還好吧,想起你們
  相依相伴的甜蜜便縈繞眼前
  曾記否,為了填不飽肚皮的餐桌
  我們哭過多少無眠的夜晚
  
  還有冰冷的霜花,鋪滿整個窗櫺
  母親龜裂的手掌,呼嘯中燃起溫暖
  紅紅的火焰跳動貧窮的韻律
  一口哈氣,能否捂熱酷寒和辛酸
  懵懂的年華不知苦累,頑皮
  也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超然
  而窗外的風景映照淒涼
  唯一的野兔,正在饑餓裡流竄
  多想逮住一份渴望,讓寂寥大山
  篆刻一段永遠難以忘懷的流年
  
  離開家鄉這麼多年,回憶
  正在風雨中模糊誰的視線
  曾經的細節業已飄忽
  封閉的鋼筋水泥隔絕了溫暖
  習慣虛偽的誇張如同習慣
  沒有絲毫愧疚的謊言
  豐富的市場叫賣骯髒
  不知哪裡是純淨,哪裡還有香甜
  而愛情也夾雜不可理喻的陰暗
  而世事更是令人難以啟言
  而我印記鄉村的臉龐
  也如變幻的霓虹,開得花枝招展
  
  吃了太多苦楚,身體開始發胖了
  而貧瘠的思想,卻越來越孤單
  當眼睛紅得像秋天的沙果
  久違的良心,已如烏鴉般黑暗
  歡聲笑語掩飾不住內在空虛
  熟悉面孔記憶陌生的情感
  汙雜中學會堅忍,堅忍中
  找不到真實的笑顏
  心中的哀怨隨著星空寂寥
  未泯的純真在腦海中迴旋
  無論天涯海角,古老的鄉村
  都敞開懷抱,喜迎歸來的企盼
  
  離開家鄉這麼多年,許多身影
  已悄然隱沒在夜的闌珊
  而回報的愛情,終究找不到歸宿
  遊蕩的目光,不知道哪裡還有落點
  孩子長大了,卻認不得田裡莊稼
  妻子成熟了,依舊擁抱城市的眷戀
  而我歸隱的心緒,或閃動靈光
  或在窗子裡,獨自黯然
  多想摸一摸父親粗糙的大手
  抑或,看看母親日益滄桑的笑臉
  還有村口的老榆樹,飄散的香甜
  落葉歸根的想法,總揮之不去
  我知道,我和故鄉總是血脈相連
  
  今夜,孤獨面對城市的輝煌
  又想起土屋裡暗暗的燈盞
  幾道目光交融著愛意
  寬寬的火炕睡滿團圓
  還有一個不知歸處的靈魂
  正在回家的路上,淚水漣漣


離開家鄉這麼多年
文/我本空靈
2012-1-10

http://poetry.goodmood.cn/a/2012/0110/0_424902.html



欠債與報恩
文/寄三平


越洋電話裡,我對女兒說:
「大姑姑對我說:『當你的女兒很幸福。』」

女兒在倫敦求學快四年了,
每年花費我數目可觀的學費和生活費,
她有點不好意思的回答:「姑姑說的,一點沒錯。」

我說:「我一定是上輩子欠你很多,所以這輩子還你。」

女兒笑答:「爸,說欠債很難聽耶,說報恩比較好啦!」

「什麼?我報你的恩,有沒有搞錯?」我不以為然。
「現在你報我的前世恩,等你老了,我再報你的今世恩。」

「這什麼話?」我還是不以為然。

「爸,報恩比較好聽啦,欠債多難聽。」

「嗯,好吧。……報恩就報恩。」我不再和她計較。

事後,我把女兒的想法告訴太太,太太不置可否;
太太再轉述給老丈人聽,老丈人聽完後大笑說:「嗯,有意思。」

結婚以前,父親就對我說:「夫妻是相欠債,婚後要互相容忍。」

結婚以後,我謹記父親的教誨,
一個家倒也經營得融洽和諧。
但是,人吃五穀雜糧,事情難免有不順遂的時候,
彼此情緒失控,也所在多有。

「就算我上輩子欠你的好了。」氣話有時難免脫口而出。

「我才上輩子欠你呢!要不然,為什麼都是我在做?
為『你家』做到死?」忿怒的回應可想而知。

事後想想,太太的話並沒錯。
嫁到我家來,她的確是為我家完全付出。
不過,說「相欠債」這種話,還是令人心很不安,
是不是債還完了,大家彼此就可以一走了之?
或者,一輩子都還不完債,永遠陷在還債深淵裡?

我們這一代,常常動不動就被灌以「父母子女相欠債」
或「夫妻是相欠債」等觀念,根深柢固。

因為這種彼此欠債的觀念,債主和債權人的關係,
自然好不到哪裡去,大家因此都背債背得好辛苦。

「相欠債」的觀念實在很負面,不夠積極。

如果改變這種負債的減法觀念,
變成彼此報恩的加法觀念,會不會比較好呢?

女兒的一席話,讓我陷入沉思。

前些日子讀佛書,經書上說:
「每一個人是每一個人的菩薩,父母是子女的菩薩,
子女也是父母的菩薩。」

對呀!我恍然大悟。
既然彼此是彼此的菩薩,彼此報恩,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不說「夫妻是相欠債」或「父子是相欠債」,
而是說「夫妻是相報恩」和「父子是相報恩」,
不是比較正面,比較積極嗎?

既然彼此是來報恩的,當然心中會常懷感激,
態度自然就會謙恭有禮,自然就會口吐蓮花,不出惡言。

說一輩子相欠債,好像永遠沒有還完的時候,多痛苦哇!

觀念轉變,原來只在一念之間。

好的觀念是加法,是正數;
不好的觀念是減法,是負數。

好的觀念砥礪我們的品格更上一層樓,
不好的觀念詆毀我們的人生每下愈況。

我們不僅要把父母當恩人看待,
也要把太太丈夫當恩人看待,甚至把子女都當作恩人,
我們是來報恩的,報的人感恩,受的人歡喜。

我的心因此豁然開朗。
謝謝你,女兒。



https://www.facebook.com/bookclub.tw?fref=ts

標籤:
瀏覽次數:37    人氣指數:637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爸爸的溫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氣度決定了高度
 
給我們一個讚!